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苦丁茶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丁茶是南方地区民间广泛食用的植物.因其味甘苦,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解毒等功效而得名.近年来,对苦丁茶的关注、研究和开发日渐深入,吸引了许多商家投资,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苦丁茶热".苦丁茶深受市场的青睐,在港、澳、台等地区非常畅销;同时,引起了印度、日本、英国、美国等茶叶商家瞩目;苦丁茶的价格和产量也逐年攀升,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推动了苦丁茶的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苦丁茶只是一个通用的商品名称,随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加工苦丁茶所采用的植物也不同.为了让苦丁茶的生产更加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苦丁茶、食用苦丁茶,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各地区苦丁茶植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前苦丁茶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采用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产量低、品质劣。为了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苦丁茶的育苗、栽培、采收和加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介绍安徽省休宁县野生苦丁茶的移栽适期、方法、肥水和田管技术以及高、中低档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苦丁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Ⅰ.原料配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开发苦丁茶饮料提供依据,通过设置不同的原料组合,采用以感官审评为主,结合测定茶汤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的方法,对加工苦丁茶饮料的原料配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苦丁茶、绞股蓝、乌龙茶的质量比10:10:80配制,以1:120的茶水比进行浸提,有利于改善苦丁茶的感官品质及其饮料加工、贮藏中的保鲜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类的产品品系;新创高档贵州小叶苦丁红茶、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红茶和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6.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鉴定了苦丁茶的黄酮类物质,9个苦丁茶样品分离出12个不同峰,每个样品分别检出6~8个峰.经鉴定,多数苦丁茶样品含有芦丁、杨梅酮和槲皮素,苦丁绿细茶中这3种成分总量在93~851mg/100g之间,为茶叶(绿茶)的1.6~14.7倍;苦丁红细茶加工的发酵过程对这3种成分有破坏作用.苦丁茶黄酮类含量高于茶叶,可能是导致其品质风格与茶叶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象山县苦丁茶产业的发展,笔者分析了象山县苦丁茶的生产现状、经济价值,并介绍了苦丁茶的有性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     
苦丁茶,又名富丁茶.属野生冬青科常绿高大乔木,有雌雄之分,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山区.衢县苦丁茶分布在凉贫深山区的石山上,该茶是一种多功能、纯天然的无公害神奇饮料茶珍品.近年已有不少农民自发进行苦丁茶种植、加工,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 绿色紧实,味苦回甘, 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 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 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 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真正苦丁茶 。表3 参5  相似文献   

11.
3种苦丁茶与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绿色紧实,味苦回甘,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1.天然绿色苦丁茶加工项目 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利用茶叶来保健养生,特别是天然绿色苦丁茶.贵州省威宁县苦丁茶质量好,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合作方式拟为独资或合资,建设基地为1333公顷,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年利润600万元,预计4-5年可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省大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多糖、黄酮甙、生物碱和少量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嫩芽中芦丁含量最高为0.84mg/g,槲皮索没有检出。结合苦丁茶外形、品质和后续的加工和销售,建议苦丁茶最佳采摘标准为嫩叶和新生成熟叶片。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霍山冬青、大叶冬青、五棱苦丁茶、华中枸骨、枸骨;新干燥的成熟叶样品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绿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在野生的苦丁茶冬青叶片不同发育阶段中,一般是以老叶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高;野生苦丁茶冬青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要高于栽培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6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树系深休眠树种,过去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无人掌握其人工繁殖技术,导致仅有的少量母树存活至今,濒临绝迹。为了大量发展苦丁茶,解决种源不足的问题,现将苦丁茶种子的采集、处理、催芽育苗及无性繁殖等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对NO2-和·OH清除作用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 lum 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冲泡温度上升或冲泡时间延长而增强;磨碎冲泡的清除效果比直接冲泡好;大叶冬青苦丁茶对NO2-的清除作用优于粗壮女贞苦丁茶。但粗壮女贞苦丁茶对.OH的清除作用较大叶冬青苦丁茶好,直接冲泡对.OH的清除效果略比磨碎冲泡好,较好的冲泡温度在80~90℃。  相似文献   

17.
初始修剪高度对贵州苦丁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剪试验,研究初始修剪高度对贵州苦丁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苦丁茶不同的初始修剪高度其苦丁茶黄酮、氨基酸和皂甙的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P<0.05)水平,对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70 cm初始修剪高度有利于提高贵州苦丁茶主要保健成分含量。不同的处理对苦丁茶产量也有较大影响,不修剪处理的苦丁茶各项生长指标均为最高;不修剪和初始修剪高度110 cm的苦丁茶产量较高。不同的处理对苦丁茶的各项生理指标也产生影响,其中对叶绿素及各组分含量、SOD酶活性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修剪高度70 cm的苦丁茶生理活性最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最强,为最适宜的初始修剪高度。  相似文献   

18.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苦丁茶树寒害调查结果表明 :苦丁茶品系之间的抗寒力有差异 ,初步看出逐卜、上龙和霞秀三个品系抗寒力较强 ,次为大新和高平 (越南 )两个品系 ;同一品系的扦插无性苗与种子实生苗之间的抗寒力差异不明显 ;种植较疏的苦丁茶较易受寒害。因此 ,在种植苦丁茶时 ,必须选用抗寒良种、注意防寒及宜林地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粗壮女贞苦丁茶[Ligustrum rbutum(Roxb)Blume]、大叶冬青苦丁茶(Ilexlartifolia Thunb)为试材,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冲泡条件下苦丁茶浸出液对NO2-和·O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茶样对NO2-的清除作用多随冲泡温度上升或冲泡时间延长而增强;磨碎冲泡的清除效果比直接冲泡好;大叶冬青苦丁茶对NO2-的清除作用优于粗壮女贞苦丁茶.但粗壮女贞苦丁茶对·OH的清除作用较大叶冬青苦丁茶好,直接冲泡对·OH的清除效果略比磨碎冲泡好,较好的冲泡温度在8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