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提倡宽行窄株半旱式栽培,栽足(窝)苗数 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亩栽插1.2万窝左右,每窝2粒谷秧苗.采用宽行窄株栽植,一般宽行行距40cm、窄行行距26cm;窝距应根据各再生稻种植带的热量条件、所选品种熟期和栽植时期等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厢式半旱式种植1厢(1厢1沟宽1.2m、沟宽25cm)栽4行,一般2个窄行夹1个宽行,宽行行距39.6cm、窄行行距26.4cm;埂式半旱式埂上栽2行行距26.4cm.  相似文献   

2.
1、提倡宽行窄株半旱式栽培,栽足(窝)苗数 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亩栽插1.2万窝左右,每窝2粒谷秧苗。采用宽行窄株栽植,一般宽行行距40cm、窄行行距26cm;窝距应根据各再生稻种植带的热量条件、  相似文献   

3.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水稻垄作灌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垄作栽培能使水稻增产,其原因是经过开沟起垄改变稻田的微地形,改淹灌为半旱式浸润灌溉,从而更好地协调土、水、肥、气等关系,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戚尚  张春瑾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66-166,169
对龙亢农场种植水稻采用的人工移栽、机械插秧、旱播水养3种栽种方式的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显著轻于人工移栽稻,说明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席运官  陈瑞冰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2-16414,16443
[目的]研究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径流污染状况。[方法]定点采样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比较2种水稻生产方式排水污染物浓度。[结果]有机水稻生产可降低排水中氮的排放,西渚常规稻田排水中总氮浓度最高是有机的8.0倍;稻田排水中,磷的含量总体上较低(0.019-0.176mg/L),常规稻田排水中总磷浓度有高于有机水稻田的趋势,但有机稻田也会出现总磷高于常规稻田的风险;有机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排水中COD浓度总体上有高于常规大田的趋势。[结论]有机水稻种植要适当控制稻田鸭子的放养数量或改变放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适宜在山区丘陵地区大力推广。 这项新技术,特别对改造冷浸田,实现低产变高产最为有效。水稻半旱式栽培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一是能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增产效果显著。实行水稻半旱式栽培,改平作为垄作,增厚了活土层,降低了田间水位,提高了土温水温,可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我县罗溪、石门楼乡去年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733.33公顷平均单产667平方米达522.5千克,比常规栽培增产14.8%。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在冀东稻区总结出一整套冀东稻区无盐碱或轻度盐碱地水稻旱种水管技术。该技术体系包括选用早熟耐旱水稻品种、稻田免耕少耕、直播旱种、高效用水、依靠雨水、科学施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施肥、减20%施肥和不施肥3种施肥水平,研究两种耕作方式(半旱式、平作)对水稻产量、品质、稻田土壤和水体中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半旱式耕作方式在3种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比平作同等施肥水平高,半旱式耕作有利于水稻增产.②半旱式常规减20%施肥水平下,土壤中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升高,水体中氮、磷呈现降低的趋势,有效地降低了氮、磷流失的风险;半旱式耕作对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较平作方式好.  相似文献   

10.
抛秧是近年来水稻生产上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插秧方式,具有省工、省力、发苗快、分蘖多、高产等诸多优点,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要提高抛秧稻田水稻产量,就要加强水稻抛秧稻田的大田管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暖湿稻区的生产实际,对日本原正市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进行适当改进:选稻田作秧田,用大量碎稻草还田培育苗床土,采用阔畦地膜打洞平铺育秧方式,手拔秧带土移栽,宽行稀植,杂交稻单本插、常规稻双本插,进一步提高了秧苗素质,大幅度降低群体基数,提高群体质量,操作简便,省力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2种耕作方式下施肥对水稻品质及稻田氮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施肥、80%常规施肥、不施肥3种施肥水平,研究2种耕作方式(半旱式、平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稻田土壤和水体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旱式常规施肥水平下,水稻品质较其他几种施肥水平高,2种耕作方式下,水稻粗蛋白和直链淀粉的含量随施肥水平的降低而呈减少的趋势;半旱式80%常规施肥水平下,土壤中氮磷含量明显升高,水体中氮磷呈现降低的趋势,有效降低了氮磷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直播稻田除杂草都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水稻旱直播稻田除草,不仅直接影响到水稻自身成长,也是目前水稻直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分阶段介绍水稻旱直播除草技术的要点,强调前期药除,中期水控及后期补救。水稻直播病虫害防治也是水稻旱直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此可选择一喷五防的技术手段,同时针对不同病症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旱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提出了旱直播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措施,以及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育期延长,稻株各节间长度、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其减少的顺序为露地>覆秸>覆膜;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根冠比、粒叶比(颖花数/顶3叶叶面积)覆膜方式均较高。结果还显示:旱种方式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单位面积穗数覆膜方式高于对照,覆秸旱种和露地旱种则低于对照;旱种方式水稻的粒重,汕优63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旱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武育粳3号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旱种方式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但汕优63覆膜方式减产不显著,其余品种×旱种方式减产均达显著水平(P<0 05)。考虑到节水种稻和生态效益,提出采用覆秸方式种稻并辅以适量适时浇水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对探讨水稻新栽培方式,研究了半旱式直播栽培的技术,优势及其机理。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尽管直播栽培较育秧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具有省工,省力,省本,节水,抗病等优势。提出提高水稻直播栽培单产的关键在于从前作做起,保证有足够的生育期,以提高同化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旱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节水等优点,是一种农民自发种植的新型栽培方式.近年来旱直播稻种植面积直线上升,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田间杂草危害严重,是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子之一.旱直播稻田杂草出草早,生长空间大,对除草剂的选择要求高,如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药害或草荒.为进一步了解旱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筛选最佳化除技术,我们在2006年试验基础上,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直播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19.
前锋区地处华蓥山中段西侧,稻田多分布在中丘窄谷或中丘中谷间,地势低洼易积水,多冷浸泥烂田,泥脚较深。这种冷浸烂泥田占全区水稻面积的60%左右。提出了推广水稻旱育秧半旱式栽培技术、有步骤有计划地改造中低产稻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水稻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开展稻田套栽平菇高效立体种植,即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将已发好茵丝的平菇菌种袋套放在水稻行间,充分利用稻田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来栽培平菇,以提高纯作水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