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芬兰私有林数量多,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小,平均每个林主有26hm^2森林。私有林业在芬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芬兰森林工业用材的80%~90%来源于私有林。森林立法、国家林业计划以及林主间的合作,目的在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德国、瑞典、芬兰及东欧各国私有林政策的回顾表明:小规模林业曾经给过渡期的国家带来了多重利益,但同时小规模林业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在私有林政策进程中有促进联合经营的趋势。介绍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合作经营的历程,认为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既是私有林经营的主体力量,也是国家扶持和管理私有林的主要途径。从经济学角度、农户角度及林业管理部门角度并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不同经营目的,评价了各自对经营规模的取向。在借鉴各国私有林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集体林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可能呈现多元化特征,相应集体林经营模式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各种差异以及林业发展目标的多样性,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能否通过林权改革促进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快速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否建立明晰的产权体系,而且也在于能否建立科学的技术服务体系、林农技能培训体系、适合集体林区的林农组织形式、政府的扶持措施机制和严格的林业执法体系。瑞典、挪威和芬兰在发展私有林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三国均属小国,虽然森林面积有限,但大部分森林为私有林,且私有林主多,每个私有林主平均经营的森林面积小。瑞典私有林主多达35万个…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林业报》2006年9月19日报道:9月7-9日在赫尔辛基召开了第5届国际私有林主大会,有25个国家的私有林主代表与会。会上讨论了森林私有制的未来和家庭林业的国际联盟状况,并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国际家庭林业联盟。德国、挪威、加拿大、芬兰和美国家庭私有林主代表当选为该组织的管理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5.
国外私有林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私有林历史悠久,私有林在提供林产品、林副产品、森林游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私有林仍是国外林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国政府对私有林十分重视,文中系统地概述了国外私有林的现状、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分析了当前私有林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私有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我国私有林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文章阐述了国内外私有林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私有林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私有林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私有林经营的积极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业私有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林业体制的种种弊端,在林业股份制的基础上,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林业体制改革新举措--建立私有林,重点研究私有林的经营和管护。  相似文献   

8.
森林认证助推世界私有林及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上绝大部分森林是私有林, 而随着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森林认证对促进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世界私有林和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发展现状、模式和作用的基础上, 对如何推动我国非公有制林业认证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外发展私有林主协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介绍了国外私有林主协会的发展状况和职能, 认为私有林主协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协会内部管理科学, 林主协会与政府是合作关系, 协会具有降低林主生产成本、增加林主收益、提高林主生活质量、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就业等作用。建议, 在我国政府不宜主导建立林主协会, 应该尊重林农意愿, 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林主协会; 对于现有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 应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芬兰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国家。全国林业用地占陆地面积的86.6%,森林覆盖率高达65.9%。森林资源大部分属于30多万个小林主私人所有,小林主私有林占全国林地的63.1%,同国有林地相比,私有林立地条件好,蓄积量高,而且近20年来在森林资源上始终保持着不断发展的势头。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芬兰对私有林采取的正确政策。一、整个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芬兰为保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对私  相似文献   

11.
芬兰国有林经营管理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芬兰森林资源丰富且国有林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其国有林的管理定位明确,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目标多元化,专业化经营程度高,森林多功能经营完善。文中介绍芬兰森林资源现状、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回顾国有林及其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总结芬兰林务局的现行管理体系,分析其国有林经营管理的突出特征,并提出对我国国有林经营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芬兰林业政府管理机构、民间管理机构和林业管理理念的分析,总结了芬兰林业管理在满足林主需求、建立林主组织和科研服务生产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在集体林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3点建议:1)强化森林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2)鼓励民间建立林农合作组织;3)加强林业实用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世界森林保险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 了解日本、芬兰、瑞典、美国等国比较完善有效的森林保险制度, 借鉴其成功发展经验, 有助于提高林业经营者应对森林风险的能力, 确保林农生产和生活稳定, 帮助我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保险制度,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雄 《广东林业科技》2018,34(4):119-122
林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林业资源管理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其中林区是森林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强化林地区域的保护与管理,是森林资源发展、改良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加强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林业发展的相关策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森林认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品国际贸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国林业同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 ,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集体林区林业规模经营的现实分析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为发展林业规模经营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文中通过对规模经营相关理论的分析,对我国集体林区发展林业规模经营的现实必要性以及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就其实现路径提出如下建议:创新林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林业规模经营主体、逐步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握好林业规模经营的"度",以期为我国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芬兰的种苗生产与苗圃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芬兰作为林业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保持森林资源的高效发展,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重要原因是注重树种的遗传改良和良种壮苗的生产使用。作者介绍了芬兰高效简明的种苗管理、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分工与协作,国家的宏观管理,紧密的市场衔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流行着一种倾向,要求把更多的森林保护起来。作者赞同,一个社会不可能停止消费,同样也不可能停止生产的论点。认为保护森林的理想办法,实现森林资源繁茂发展的基础,是建立一个经济上健全的林业.瑞典、芬兰、日本和德国等,近百年或几十年来实现了资源大幅度增长,足以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兹别克斯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度, 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动态对于加快中乌林业合作、推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森林资源、林业法规政策、林业机构、森林经营、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林业科研教育等现状, 在此基础上总结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展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林业合作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资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作为林业资源的主体,加强森林的经营管理有利于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当前正是我国大力发展林业的时期,实现有效的森林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实现森林经营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