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空间配置是影响间作套种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固定玉米–大豆套作带宽200 cm,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设置4个玉米窄行行距为20 cm(A1)、40 cm(A2)、60 cm(A3)和80 cm(A4)套作处理,2个玉米和大豆净作对照处理,研究行距配置对套作系统中玉米和大豆生物量、根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红光/远红光比值均低于净作,且随着玉米窄行的增加而降低。套作系统中大豆地上地下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从第三节龄期(V3)到盛花期(R2)逐渐增加,但随着玉米窄行的增加而降低。套作玉米地上地下生物量从抽雄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根体积却逐渐降低,但这些参数随玉米窄行的变宽而增加。玉米和大豆在带状套作系统中产量均低于净作,且随玉米窄行的变宽,玉米产量逐渐增加,2012和2013两年最大值平均为6181 kg hm–2,而大豆产量逐渐降低,两年最大值平均为1434 kg hm–2,产量变化与有效株数和粒数变化密切相关。此外,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群体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3,最大值出现在A2处理,分别为1.59(2012年)和1.61(2013年),且最大经济收益也出现在A2处理(2年每公顷平均收益为1.93万元)。因此,合理的行距配置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作物的生长、产量构成和群体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运用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生长、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和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对花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前了花生成熟的时间。玉米间作花生未覆膜条件下,玉米单产为424kg/667m2,比玉米净作少245kg/667m2,但增加了花生81.6kg/667m2,总产值比玉米净作增加489元/667m2。在覆膜间作条件下,花生产量为122.7kg/667m2,总收益比玉米净作多收入1 105.5元/667m2。说明在玉米地中间作花生能取得较高经济产值,特别在玉米地中用地膜覆盖花生间作能增加经济产值超过50%。  相似文献   

3.
通过铁肥在大豆上的基施效果研究表明,铁肥可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株高,降低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单株荚数、粒数,减少秕粒数,但对大豆百粒重的增加有抑制作用,对大豆的抗逆性、外观品质和生育期没有影响。增产增收效果较好,以4kg/667m2净增益和产投比最高,2kg/667m2净增收益和产投比次之。  相似文献   

4.
周梅  杨超  田永国 《耕作与栽培》2015,(1):32+29+31
为了探索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产生的效益,开展了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示范。结果表明: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产量为336.22kg/667m2,产值1008.66元/667m2;花生产量为113.15kg/667m2,产值1131.53元/667m2;合计平均产值2 140.19元/667m2,比净作玉米产值高639.24元/667m2,比净作花生产值高537.32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氮磷钾锌不同配方施肥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配施适量微肥锌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穗粒数、千粒重明显提高,穗粒数显著增加,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N、P2O5、K2O及Zn的施用量分别以404.78、376.21、100.01、23.82kg/667m2为宜,产量高达11622.50kg/hm2,比对照高4955.75kg/hm2,增产74.34%。  相似文献   

6.
通过间套作模式和种植技术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是山地农业技术提升的关键之一.本试验利用玉米、大豆和大蒜苗作物间套作接茬,设计玉米行间套作大豆,大豆采收后,利用玉米遮阳,秋季提早种植大蒜苗.与桐梓县常规玉米套作红薯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模式比对照模式净增收3728.7元/667 m2.总结了该高产高效模式种植技术方法,为下...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量、3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与6万苗/667m2、22kg/667m2与4万苗/667m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组合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列,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与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与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适宜山区耐瘠薄、大穗、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硬粒型(半硬粒)玉米品种,特筛选6个品种(组合)与当地主推品种遵玉三号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R165平均单产665.5kg/667m2,比对照增产32.3%,产量最高;正大619平均单产657.7kg/667m2,比对照增产30.8%,产量位居第2;R605平均单产650kg/667m2,比对照增产29.2%,产量位居第3;黔单16、L2032:平均单产595.8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产量并列第4;对照遵玉3号平均单产503kg/667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黑色薄膜覆盖栽培下玉米获得高产的缓控释肥的适宜施用量,采用5个不同缓控释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进行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缓控释肥施用量60kg/667m2的产量最高643.66kg/667m2,增产7.9%,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穗位高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余的6个性状变化小。  相似文献   

10.
杨贵成 《耕作与栽培》2010,(3):37-38,33
通过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连麦2号的试验,小面积、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技术特点和栽培要点,指出产量550~6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40~45万穗/667m2,穗粒数35~40粒/穗,千粒重38~42g;基本苗15~20万/667m2,越冬前茎蘖数70~80万/667m2,返青期茎蘖数90~100万/667m2;最佳播期10月1~10日,播量8~10kg/667m2;肥水运筹,全生育期总施N量20~25kg/667m2,P2O5kg/667m2,K2O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