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周英彪  王奎  肖淑惠  魏雪琴  蒋雄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60-1162,1224
依据植物光自养微繁殖理论及微环境控制工程原理与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动态参数控制的植物光自养微繁殖系统,可以实现植物光自养微繁殖的关键因子的自动监测与调节,可用于植物光自养微繁殖生长发育条件的优化研究及高质量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黑木相思开放式光自养微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简化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环节,通过在琼脂培养基添加5mL浓度为500mg.kg-1退菌特,使用开放式培养容器进行黑木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开放式光自养微繁殖能够取得很好效果,培养21d后,生根率可达85%,污染率为9.2%,其叶绿素含量、地上生物量高于以沙为培养基质的光自养微繁殖植株和传统组织培养的植株,而地下生物量、移栽成活率低于以沙为培养基质的光自养微繁殖植株,但高于传统组织培养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个不同沙粒径级和3个不同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生根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0.5-1.0 mm的沙粒基质培养马占相思光自养幼苗时,生根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较高,幼苗生长最佳.单纯改变N、P或K水平,不利于马占相思光自养微繁殖苗的生长,但N、P、K水平对马占相思光自养微繁殖苗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浩  肖翔  王军  吴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05-13606
[目的]建立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为寄主的丛枝菌根真菌光自养培养体系。[方法]以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etunica-tum)为试验材料,以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为寄主,建立植物根系在严格的培养条件下与AMF的共生关系,而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并对孢子产量、根的侵染情况以及后代孢子的活力进行了评估。[结果]孢子能正常侵染植物并产生大量新生孢子,新生孢子在相同条件下可以继代培养。[结论]本研究为在光自养条件下多方位研究菌根真菌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大型培养容器在植物光自养微繁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光自养微繁(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又被称为植物光独立微繁或无糖培养,是由日本设施园艺与环境控制专家古在丰树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其特点是在培养基中不添加糖和生长调节物质情况下,通过调控培养容器内的有效光量子流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ty,PPFD)、CO2浓度以及气流速度等来提高微繁植株的光合速率。其技术创新在于依靠组培微繁苗本身的光合能力来自我调节生长速度,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从提出该理论至今,许多国内外学者已在光自养组织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使这一新技术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光合作用Z方案不同,本实验证明具有光系统Ⅱ(PSⅡ)而无光系统I(PSI)的衣藻(Chalmydomonas)突变体,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自养生长,同时释放氧气,PSI缺失突变体在缺氧或有21%O2的空气中,当光强为200μE/m^2/s时,它的光合自养作用都非常稳定,而且,野生型衣藻及较高等的植物中也存在的这种足以能维持细胞生长及代谢的PSⅡ光合作用,这些突变体能借助空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光自养微繁体系的建立--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当前用于生产的各种育苗技术尤其是较为先进的组织培养技术存在的种种不足,详细论述了以植物全息性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的计算机环境控制技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手段,在开放式环境下为植物离体材料的发育提供最佳内、外环境的新型光自养微繁体系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发菜是一种陆生性蓝细菌,具有很好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发菜细胞可进行液体培养,光是其生长的限制因子。为了解光对发菜细胞液体培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发菜细胞混合营养及自养过程中的光衰减规律。结果表明,Lambert-Beer’s定律可较好地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发菜细胞光衰减的影响,回归得到发菜细胞在自养和混合营养培养液中的光衰减方程。随着发菜细胞密度的增加,两种培养体系透过发菜细胞液的光强在不断减少,特别是随着光程的增加,光衰减速度加快。当发菜细胞密度和入射光强相同时,光在光合自养培养的细胞液中比混合营养细胞液中衰减速度快。当初始入射光强为48.73μmol/m2·s时,在发菜细胞密度0.7715 g/L,光程2 cm处光合自养培养和混合营养培养液的透射光强分别为28.35、30.17μmol/m2·s。  相似文献   

9.
"苹博一号”梨试管苗的光自养生长和光混合营养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玲  由继红  杨文杰 《特产研究》2000,22(1):11-13,20
研究结果表明"苹博一号”梨试管苗能够在无糖培养基上存活并生长,证明其自身具光自养能力.于培养期间增强光照或向瓶内增施CO2气体,不仅能够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试管苗的正常分化及其光自养能力的诱导与增强.适当降低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试管苗的光自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微藻是一类在海洋、陆地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营养丰富的自养植物,外界因素,即生活环境对微藻的的生长影响明显,光、温度、盐度、营养盐、酸碱度、碳源、有机营养物质和生物因子等,都是影响微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厚荚相思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厚荚相思组培苗为材料进行光自养微繁殖的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对厚荚相思的生根有显著影响,以河沙为最优;不同营养液对厚荚相思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以不合营养成分的水分为最优;不同光强模式在透气性好的河沙和透气性差的琼脂培养基上,对厚荚相思的生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光强模式2(0—7d低光强,光强为2500~3000lx,光照时间12h/d;8~10d光强达到4000~5000lx,光照时间14h/d;10d以后光强要达6000~8000lx,光照时间14h/d)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微传播服务已成为图书馆领域研究开发的新热点。阐述了微传播服务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微传播服务存在服务形式简单、服务深度不够、技术不够完善等不足,提出了服务转型、构建新平台和组建专业团队的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传播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细胞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孙磊  张启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84-6786,6894
薄层细胞培养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早是通过对烟草茎段的纵向薄层培养来诱导它的生根、出芽以及体细胞胚。此后薄层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应用到观赏植物的组培快繁中,特别是那些用常规组培手段无法繁殖的植物种类中,该文对薄层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观赏植物再生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石斛兰微体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启兰 《特产研究》2006,28(3):44-45,52
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BA、NAA、IBA、IAA)对石斛兰微体快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斛兰增殖培养适宜的BA和NAA浓度都为0.5mg/L;而根诱导以生长素IAA较好,其适宜的浓度为1.0~2.0mg/L。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霍山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为提高霍山石斛的繁殖系数 ,对霍山石斛试管播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培养基中糖的含量、pH值等因素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及继代增殖有很大的影响。其中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植物激素KT 3mg/L、2 ,4-D 0 .2mg/L、糖 3 % ,pH值 5 .4,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继代增殖的效果最佳 ;而试管苗出瓶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树皮块 ,其次为椰壳糠。  相似文献   

18.
增施CO_2对葡萄组培苗生长发育和光合自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组培环境CO2 实时增施监控系统 ,研究葡萄组培苗在CO2 富集 ,高光合光量子流下的生长发育以及光合自养能力。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增施CO2 的组培苗生长健壮 ,发育提前 ,光合自养能力得到促进 ,驯化成活率高 ;在同样增施CO2 的条件下 ,无糖组与有糖组的小苗生长发育状况差异不显著。因此 ,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无糖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