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采用红外热成像远程动态控制系统和热电偶两种温度检测方法,对非洲菊真空预冷过程中舌状花瓣、管状花瓣和茎秆3个部位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之间降温速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也不均匀;热电偶和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相比,前者比后者平均高出4.55~10.4℃.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T-TDR传感器的热传导过程,优化热电偶结点的嵌入位置,提高了传感器测量精度。采用土壤二维热传导方程,利用Heat Transfer数值计算模型,在分析T-TDR探针传热初边值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T-TDR传感器热场随时间、土壤热传导率、土壤热容等参数变化的关系,模拟了传感器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量土壤中的热传导动态过程和热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T-TDR传感器中热电偶结点的最优嵌入位置为传感器末端方向上距离探针中点2 mm处,此位置对于中间探针的辐射热量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直接测量升华界面温度较困难,因此引入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法--动压测量法.以黄瓜切片为试验对象,分析热电偶与动压测量法在测量温度方面的优缺点.同时在冻干切片时,利用动压法测量了移动升华界面的温度,通过测量的压力回升曲线对冻干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增大,其对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在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的分接头时,由于其机械特性的变化,可能导致电压出现失稳,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论文基于分岔理论,研究OLTC调整过程中不同的调节档距以及时间常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整过程中OLTC大档距调整比小档距调整更容易发生Hopf分岔,从而引发电压动态失稳,导致系统崩溃;同时,OLTC自身的时间常数也是维持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OLTC时间常数越小,OLTC的调节速度会越快,也更有利于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气缸内气流温度测量的高温热电偶的结构及其设计开发。并对热电偶的辐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电偶解决了接触法测量高温气流温度保护壳体材料的困难,能准确地测量气缸内燃气温度。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用于测量管道内流体温度的热电偶套管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所受流体高速冲击力,抑制其因流体激励而引起的振动,阐述了流体诱发旋涡脱落导致结构产生振动的机理,分析了热电偶套管断裂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在热电偶套管前端安装一流线型挡块以改善套管受力情况的方法,从而预防热电偶套管振动断裂的设计方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分别对有、无流线型挡块情况下的热电偶套管周围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2种情况下热电偶套管表面和流线型挡块上的全压分布、平均作用力以及作用力脉动的时域图和频域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安装流线型挡块可以改善热电偶套管的受力情况,防止热电偶套管因流体激振而导致的断裂,使其工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7.
对TY495Q直喷柴油机喷油及燃烧过程进行了动态测量,研究了不同的燃料供给系对工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过程存在二次喷射时柴油机后燃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T-TDR(Thermal-time domain reflectance)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优化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对比研究了热电偶结点嵌入位置和大小对T-TDR传感器热特性敏感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设计热电偶结点分别在探针中点和中点下移2mm处的位置,通过点焊方式减小热电偶结点体积,制作出3种类型的T-TDR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分别在砂土、砂质壤土、粘壤土的5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对3种传感器进行热特性试验,测定其热特性曲线并计算含水率,利用干燥法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热电偶在中点位置下移2mm及采用点焊方式小结点的传感器对中间探针的辐射热量较其他两类传感器敏感,灵敏度也较高,含水量测定结果与干燥法测量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 2 为0.981,RMSE为0.0152),测量精度比传统结构参数的传感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河子大学"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部分的教学目标,以及传统热电偶测温曲线绘制实验控温误差大,冷端补偿困难,测量不准确等限制因素,我们探索设计了一套基于热电偶模拟器和热电偶放大器的新型热电偶测温曲线绘制实验方案.实践表明,基于热电偶模拟器和热电偶放大器的新型热电偶测温曲线绘制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中热电...  相似文献   

10.
热电偶探头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对于高压铸造环境来说,现有的热电偶探头结构不合理,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项目设计一种适用于高压铸造测温的热电偶探头,以减小热电偶探头对高压铸造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过程,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传动系统的传热模型,基于一维不可压缩流动理论建立了传动润滑系统的流动模型。采用耦合分析的方法将传动系统的传热与流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建立了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综合传热仿真模型,并编制了仿真程序。对某型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传热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值较为一致,为研究其传热性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蔬菜种子的干燥动力学特性与变温干燥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蔬菜种子为对象,建立了物料的非稳态干燥动力学简化方程,并以不同供热方式(恒温与变温)进行了对比干燥实验和变温干燥工艺的模拟,结合种子的生物结构特性探讨了物料传热传质机理,为蔬菜种子干燥新技术与新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连栋  费业泰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5):174-176,180
用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方法对动态测试系统建模方法进行研究。依据系统的工作机理进行建模 ,所建立的模型能反映系统内部各个单元的特性 ,得到的传递函数也含有系统各单元的参数。以电感位移传感器测试系统为例 ,探讨状态变量分析方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系统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荔枝果肉热风干燥薄层模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利用热泵干燥装置探讨了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荔枝果肉干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U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对9种常见食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试验数据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卡方χ2和标准误差eRMSE以及试验验证,结果显示Page模型是描述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最优模型。不同干燥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和活化能Ea的求解结果表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变大,平均活化能Ea为29.939 kJ/mol。  相似文献   

15.
稻谷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的模型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机理以及干燥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建立了联合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稻谷干燥中的热质传递过程;根据数值模拟的干燥条件,搭建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试验台;通过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试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测量系统中测量误差的动态性以及由测量误差导致的制造质量评价过程中的误收和误废两类错误决策,提出了动态测量过程分析与贝叶斯最小成本决策准则相结合的零件质量在线评价策略。建立了系统测量误差的动态Kalman滤波模型,并利用自适应估计开窗逼近法对随机测量方差进行在线估计; 在决策过程,应用贝叶斯最小决策成本准则对零件质量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决策的置信度。最后,以电动机转子动平衡工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跟踪测量误差的变化,并降低误收和误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壤冻结过程中水热迁移的基本方程,推导了土壤水热耦合方程,改进了冻结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问题的求解方法。用该模型模拟了室内土柱冻结试验,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计算速度较快。根据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理论,建立了冻结条件下土壤蒸发模型,将其作为土壤水热迁移的上边界条件,模拟了北京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试区1995~1996年越冬期(1995.12.01~1996.02.29共3个月)土壤的冻融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在模拟过程中,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土壤水热运动方程,水、热方程的上边界分别为第二、三类边界。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越冬期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土壤-植物-环境系统水热耦合运移动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温室能量平衡为基础 ,建立了日光温室土壤植物环境连续系统水热耦合运移模型 ,该模型将温室内的水热运移与转化过程概化为土壤根系水热迁移、冠层环境水热迁移和温室内外水热迁移 3个子过程进行研究。采用追赶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温室水、热变化过程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精度。将温室土壤植物环境水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思路 ,对于优化温室水热环境控制 ,促进温室的节能、降耗与作物的优质高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柴油液滴撞击倾斜壁面碰撞速度效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水平集和流体体积法并综合考虑传热及接触热阻的作用建立了液滴碰撞倾斜壁面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计算,获得了柴油液滴撞壁动力学形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液滴撞壁流动破碎机理,探索了液滴前、后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总铺展系数以及壁面平均热流密度的碰撞速度效应规律。研究表明:液滴碰撞倾斜壁面射流和飞溅特征仅出现在前铺展边缘,且射流存在颈部破碎和根部破碎;液滴前铺展边缘射流区域内压力梯度是射流形成、发展及其颈部、根部断裂的主要原因;毛细波的作用是射流颈部和根部破碎的关键因素;碰撞速度越大,液滴的前、后铺展系数和铺展速度、总铺展系数以及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均越大;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液滴撞壁特性的碰撞速度效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韦博公式作为柴油机零维燃烧模型中较通用的放热率计算半经验公式,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工作过程的仿真中,其模拟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公式中参数的选取,但常规选取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且普适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以上柴D4114B型发电用柴油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柴油机韦博公式参数的预测方法,通过实验所测缸压曲线反推燃烧放热率、放热率曲线的数值拟合和神经网络的训练建立可用于韦博公式参数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预测精度评价、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这种预测方式的准确性。最后,基于该方法建立了柴油机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部分参数实验值与仿真值的比较,证明该方法在柴油机动态仿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