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蜂,是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养殖项目。在具备养蜂条件的地区,当地群众可以通过定地养蜂发家致富。然而,定地养蜂并不属于“万能”的增收项目。只有对当地养蜂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合理的载蜂量,掌握蜂群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饲养”,定地养蜂者方能少走弯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马吉成  董力刚 《蜜蜂杂志》2011,31(12):32-3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农民张建军靠养蜂当起了“蜂”老板。 现在张建军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蜂。谈起养蜂,他说:“养蜂关键是要掌握蜜蜂的生活习性,细心观察蜜蜂的变化,还要懂得蜂病防治方面的知识,这样养蜂才会有很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5 0年代养蜂技术就是抠王台、抓雄蜂和收捕分蜂团等 ,我与老伴就用这套“养蜂技术”养蜂不但没垮 ,4年之间蜂群从 4群发展到 4 6群 ,年年收入都不错 ,究其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好 ,蜜粉充足 ;二是蜂群没受到人为过多的干扰 ,蜂群是顺应自然发展的 ;三是病虫害少。随着蜂场的扩大和生产蜂王浆 ,但不知为什么 ,蜂越来越不好养。一次进城从书店买回〔苏〕戚尔宾纳著《养蜂学》 ,书中第一章就说 :“要掌握现代养蜂技术 ,必须对蜜蜂进行全面的研究。”作为一名养蜂员 ,只能研究怎样把蜂养好。但在实践中发现 ,我的蜂群在三个不同生活时期内…  相似文献   

4.
张为露 《蜜蜂杂志》2002,(12):30-30
我国国土辽阔 ,大力发展家庭蜂场 ,充分利用各地蜜源 ,增加贫困山区人民的收入 ,这不失是扶贫工作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列举办好家庭蜂场的要点如下 :1 立足一个“稳”字我国农村有一种说法 :养蜂是飞来之财。这就体现了养蜂的风险性大 ,养蜂技术不是短短时间内就可以掌  相似文献   

5.
朱学良 《蜜蜂杂志》2005,25(7):40-40
许多蜂友建场前都要学徒,为事业打基础。我也有过两段学徒生活,每当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引发许多感慨,藉此谈点个人体会。初次学徒,学期按传统是3年,管理蜂群却应用了“数控养蜂法”。我的蜂业启蒙老师姓冯,是我地一养蜂能手孙师傅的徒弟,他们于1993年开始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养蜂效益得到提高,群均年纯赢利超千元。我有幸初学养蜂就接触到了“数控养蜂法”。“学做事必先学做人”,受师傅的影响,我在学技术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2003年12月,我通过《蜜蜂杂志》的信息,参加了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9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学…  相似文献   

6.
养蜂失败是受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吗?张家港市钱宗柏《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一文,载本刊1994年第2期。该文说:“由于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使养蜂者有的失败,有的转业。”也就是说养蜂者有的失败有的转业的原因是受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所致。该文没有举出养蜂失...  相似文献   

7.
养蜂生产,同样需要科学。作为一个养蜂工作者,不但从书本上,尤其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掌握蜜蜂的生活规律,才能提高养蜂技术。然而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希望开辟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蜂综合高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定地小转地养蜂的主导产品蜂王浆的产量有了成倍的增长。然而 ,这些蜂场的经济效益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生产的成本增加了 ,而王浆的市场收购价格却逐年下跌。在当前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条件下 ,作为一名科学养蜂生产工作者 ,要想取得高效益 ,必须同时树立质量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 ,除了掌握先进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外 ,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技术。笔者就定地小转地养蜂如何“增产增收”提出以下三方面措施 ,供借鉴。1 以市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取适度规模饲养定地…  相似文献   

9.
<正>(续《蜜蜂杂志》 2022年第4期)李老师:您好!我是湖南一位“九○后”年轻的养蜂人,喜欢中蜂,已有9年养蜂经历,从当初传统土养到意标再到现在的GN。如果养蜂有等级,那么我认为依次排列可以是:新手,学徒,师傅,大师,一代宗师。“十年磨一剑”,我从新手“磨”到学徒了。2年前,我偶然在我师傅那儿看到龚凫羌教授的《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才知道有GN箱这种蜂箱。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它一下就吸住了我的眼球,引我入胜,原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如获至宝。那时龚教授已去世,我不知道宁老师正在传承讲授龚氏蜂学精髓,没能参加全国养蜂提高班速成。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据我所知,多数养蜂员都非常重视养蜂技术及有关信息,而且经济条件较好,是决不惜“微金”购买养蜂书刊的。《蜜蜂杂志》内容丰富,实用,通俗易懂,深受养蜂员喜爱,只因养蜂员过的是“追花夺蜜”的游牧生活,不便邮订,所以“爱莫能得”!鉴于上述情况,建议《蜜蜂杂志》能送刊上门,以方便、满足养蜂员的渴求。具体方法可灵活多样:如根据不同时期,在蜜源放蜂集中的地区,增设销售网点,也可以与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应杜绝一稿两投《中国养蜂》编辑部 :我是贵刊忠实读者 ,也深知贵刊一贯反对一稿两投、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然而浙江慈溪市养蜂管理站的金××的《蜂王去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同时发表在《中国养蜂》2 0 0 0年 6期和《蜜蜂杂志》2 0 0 0年 1 2期上 ,实属一稿两投行为。同时该篇文章又是严重窃取养蜂家杨多福老师的科研成果的行为。杨多福老师 1 972年就研究成功了蜂王去颚技术 ,做到一群可以有 3 0只蜂王产卵。详见《数控养蜂法》讲义 3 92页 1 1行的叙述。《蜜蜂杂志》1 990年 7期 2 3页 2 5行与 1 991年 1 1~ 1 2期 9页 1 5行都…  相似文献   

12.
孟玉春 《蜜蜂杂志》2013,33(4):18-18
蜜蜂在漫长的进化中,它们懂得只有各尽其责,使群体强大,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和谐共处、团结互助、生生不息、合作共赢,这就是“蜜蜂精神”。在现今社会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养蜂者,要追求平等,只有使自己强大,才能有社会地位,有话语权。然而,我们深深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犹如一只小蜜蜂,但只要全国养蜂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组成一个强大的“蜂群”,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只有“蜜蜂精神”才是养蜂者争取尊严的真正动力,也是养蜂者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5,25(6):37-38
“数控养蜂法”培训班已举办15届了,许多蜂友来信要求我谈谈对培训班的体会。养蜂者养蜂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养蜂效益低,生活质量就差,也可说命运不好,若想改变命运,就得提高养蜂效益。而提高养蜂效益,除了要提高蜂群饲养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养蜂生产的决策水平。例如:蜂场规模、产品方向、放蜂路线、主攻蜜源、平衡蜂群内部诸要素使之良性互动等,都离不开决策。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决策。在关键时刻,向左迈一步就会成功,向右迈一步就会失败。所以,决策水平比技术水平重要得多!对同一问题,不同养蜂者的决策是…  相似文献   

14.
在北方,无论饲养者技术优劣,夏季蜂群几乎都可以存活,但冬季若技术不佳,蜂群就会大量死亡。所以老一代养蜂者总结说:“蜂好养,冬难越”。笔者回顾几十年的养蜂经历,越冬蜂死亡率大主要原因有:一、秋繁抓的不好秋繁工作没做好,有以下几种原因:(1)蜜粉源不佳,缺少饲料,未及时补喂,蜂群在半饥饿状态下繁殖.  相似文献   

15.
问题征答     
《蜜蜂杂志》2004年第4期刊出了《千里迢迢传技术,四方蜂友聚一堂》一文后,我收到了许多蜂友来信,询问我为何多次参加“数控”学习班。我就谈谈这个问题。“数控养蜂法”在《蜜蜂杂志》上发表已14年了,“数控”学习班举办了11届,我曾2次去黑龙江省虎林市杨老师蜂场参观学习,4次参加“数控”学习班,体会颇深。《数控养蜂法》首先对养蜂员进行素质教育,这是任何一本蜂书都没有的。每次学习我都觉得书上的话就是对我讲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联想颇多:现在很多高官犯罪、富翁犯罪、“高科技犯罪”等等,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有权、有钱、“有能…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永胜县引进养蜂技术成绩显著 1983年以来,云南省永胜县养蜂管理站引进了意蜂原种和喀尼阿兰蜂等蜂种及其饲养新技术,通过应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选育、“微群培育蜂王”和“虫卵输送法”等技术,加速了普及和推广,短期内全县就实现了良种化。同时还推广了“饲养强养,优质高产取蜜法”,使蜂蜜浓度提高了1~2度。现在,全县养西蜂的农户已有87户、蜂1937群,年产值29万多元。(张振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蜂病发生严重,养蜂生产受到惨重损失的实际情况,宁夏区畜牧局与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于6月18~26日在固原举办了“宁夏蜂病防治技术培训班” ,参加学习的有来自自治区养蜂战线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第一线的蜂农共72人。培训班聘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蜂保室主任、中国蜂保专业委员会主任,我国蜂病专家冯峰研究员授课。这次技术培训班,紧紧围绕“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养蜂业先进水平,充分发挥我区养蜂业优势,进一步拓展农民养蜂致富新门路”这一主题,针对近几年严重危害我区养蜂生产的几种蜜蜂…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蜂农 ,在承受沉重的政治、精神、经济压力 ,生活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全家 6口人省吃俭用 ,自费搞科研 ,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拼搏 ,终于总结出了“数控养蜂法”。 1990年《蜜蜂杂志》发表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后 ,在我国养蜂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 ,侯其道等养蜂专家在修订其养蜂著作时 ,曾来信提出收编“数控养蜂法”的内容 ,我都没有同意。他们尊重了我的意愿而没有收入。可2 0 0 1年 10月 ,河南省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编写蜂书时 ,来电话要求我按照给《蜜蜂高效养殖新技术》一书的撰稿形式和内容向他们供稿 ,我大吃一惊 ,因为我从未向其…  相似文献   

19.
我第一次参加“数控养蜂法”学习班 ,让我难忘的有两个人。一是“数控养蜂法”的创始人杨多福先生 ,他是我的老师 ,也是我的益友 ;二是陈宜斗先生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老一代养蜂者 ,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养蜂新技术 ,其精神让我折服。杨多福师傅几十年如一日 ,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数控养蜂法”的创立与完善之中。为了事业 ,他深居老岭 ,近乎“不食人间烟火”!过着清贫原始的生活。他的一些学生曾对我讲 ,寂寞原始的生活是无法长期下去的 ,只有杨老师能适应。确实杨师傅为事业已“头发稀少鬓毛衰”。看到他第一眼就让我肃然起敬。每办一次…  相似文献   

20.
“自己富了,不算是真正的富裕和目的。只有让所有的养蜂户掌握了养蜂技术,多收蜂产品,取得好效益,才是我的心愿和目的”。宋见兴是这么说的,电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刻苦钻研养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