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进行了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各虫态及枸杞蚜虫的选择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小十三星瓢虫卵对吡虫啉最敏感,其LC50为0.3917μg/mL,小十三星瓢虫蛹对吡虫啉敏感性最差,LC50为20.4928μg/mL,吡虫啉对小十三星瓢虫各虫态及枸杞蚜虫的选择性毒力顺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卵。因此,在应用吡虫啉防治枸杞蚜虫时要根据田间虫情施药,尽量避过小十三星瓢虫的卵、幼虫及成虫期,以免造成对天敌的杀伤和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 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 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p(-53.823/Nt),雄虫Na=80.802.exp(-53.015/Nt),1头十三星瓢虫捕食枸杞蚜虫的最大捕食量雌虫为103头,雄虫81头。最佳寻找密度雌虫为53.823头,雄虫53.015头。在利用十三星瓢虫成虫防治枸杞蚜虫时,可将益害比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在异小杆线虫LN2品系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48 h该品系的LD50为1 840线虫/虫。在9 000线虫/虫、4 500线虫/虫、2 250线虫/虫、1 130线虫/虫、560线虫/虫、280线虫/虫6个浓度梯度的处理下,LT50依次为41、44、47、51、56和61 h。和几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兼顾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可以用于昆虫病原线虫毒力评价。  相似文献   

4.
十三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捕食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瓢虫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十三星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090 8 N/(1+0.005 2 N),Na=1.124 9 N/(1+0.006 0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78 4、181.818 2;龟纹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126 4 N/(1+0.006 7 N),Na=1.176 6 N/(1+0.008 7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66 7、136.986 3.2种瓢虫的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枸杞园人工释放多异瓢虫防治枸杞蚜虫,最适合的虫态为蛹;初步确立了天敌控制枸杞蚜虫的最佳密度组合,建立了蛹和卵的释放密度关系式为:y=23.626ln(x)+56.428和y=12.127ln(x)+11.558;枸杞蚜虫发生期内释放多异瓢虫,6天内防效均达到50%以上;12天后的平均防效在枸杞蚜虫发生初期为96.27%,发生盛期为89.47%,发生高峰期为79.95%。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烟碱对枸杞蚜虫的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1):13-16
  相似文献   

7.
小十三星瓢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分析了小十三星瓢虫对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小十三星瓢虫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据实验结果,分别用Holling的圆盘方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实测值和理论值均无显著差异。小十三星瓢虫的捕食作用与空间大小,以及其对不同螨态的嗜好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十三星瓢虫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吡虫啉、烟碱对宁夏4个地区枸杞蚜虫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对不同地区种群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LD50分别在6.7317×10-4~1.2971×10-2μg.头-1之间;烟碱对不同地区种群的毒力则较一致,LD50分别在1.1640×10-1~4.6814×10-1μg.头-1之间.以平吉堡种群作为相对敏感品系,惠农、芦花台、中宁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分别增加了6.5、10.0和19.3倍,处低至中抗水平;对烟碱的RR值在1.1~4.0之间,处敏感性下降阶段.各药剂的毒力顺序由大到小为吡虫啉>氰戊菊酯≈呋喃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烟碱.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37.5g(ai)/hm2、18.75g(ai)/hm2和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652.5g(ai)/hm2剂量防治枸杞蚜虫效果较好,1~7d药效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36,40,44,48,51,54 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度变化对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 Goeze)]成虫捕食棉蚜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7、23、29和35℃四个处理温度下,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结果】不同温度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的寻找效应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5℃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的a/Th最大,捕食能力为17℃的2倍。【结论】温度对多异瓢虫的捕食量影响显著,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多异瓢虫对绣线菊蚜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实验室内研究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4龄幼虫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较好地拟合;多异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的反映.多异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苹果绣线菊蚜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捕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随着自身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丁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9-1110,1218
[目的]研究低剂量的吡虫啉药剂对多异瓢虫捕食力及繁殖的影响,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和20%扑虱蚜可湿性粉剂两种吡虫啉药剂,研究了不同低剂量吡虫啉农药的配比对多异瓢虫捕食、捕食功能反应、生殖力的影响。[结果]扑虱蚜浓度配比为1∶2 000,多异瓢虫完全取食率最低,比无农药环境下减少约13%。多异瓢虫的捕食量以施用1∶50 000的艾美乐农药时最大,取食时间仅为不施药状态下的29%。在低剂量农药环境下多异瓢虫的繁殖力有一定的降低。在1∶10 000、1∶20 000的艾美乐溶液和1∶2 000的扑虱蚜药液作用下,产卵量显著低于不施药状态。[结论]吡虫啉为低毒农药,对多异瓢虫有较高的选择性。在大田使用时可考虑适当降低浓度,以提高多异瓢虫的捕食能力,减少农药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多异瓢虫对麦长管蚜的捕食效应--种内干扰和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多异瓢虫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结果表明:在不同空间大小及异质性条件下,多异瓢虫成虫和各龄幼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并存在着相互干扰;随幼虫龄期的增加,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增大,成虫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低于3、4龄幼虫;随空间及异质性的增大,成虫和各龄幼虫攻击率、搜索系数、捕食效率及干扰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释放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e(Goeze))防治棉田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防技术,寻求生物防控棉蚜的方法。【方法】采用棉田天敌多异瓢虫释放、化学防治和不防治3种不同处理措施,研究棉田棉蚜暴发前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控制效果。【结果】在棉田中释放多异瓢虫后,棉田内的蚜虫数量较CK棉田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在释放多异瓢虫20 d后棉田内蚜虫数量水平接近化学防治棉田;不同防治处理的防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生物防治棉田在处理30 d后防效达到化学棉田相近水平;生防棉田中多异瓢虫各虫态数量高峰期较其他2种处理棉田均出现滞后现象,但各虫态高峰期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棉田。【结论】生防棉田多异瓢虫数量高峰期持续时间高于化防处理及CK处理,其防效较化防棉田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参照FAO推荐的浸渍法,研究了吡虫啉与联苯菊酯的5种配比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联苯菊酯混配后,表现增效作用的配比为1∶1,2∶1,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73.22,126.17;表现相加作用的配比为1∶2,5∶1,共毒系数(CTC)为95.28,104.65;表现拮抗作用的配比为1∶5,共毒系数(CTC)为60.46。5种配比中以1∶1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速保利防治小麦白粉病保护作用显著,施用25μg·mL ̄(-1)的药液可使叶片不受白粉菌侵染。该药剂治疗作用良好,各病程施药均可铲除已发生的侵染,50μg·mL ̄(-1)的浓度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该药剂有较长的持效期,用药量为种重的0.005%~0.01%时持效期为15d左右,0.02%~0.025%时为25d,0.0375%时为35d.  相似文献   

18.
柔软滨麦草及其杂交后代抗条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柔软滨麦草及其杂交后代生物学特性及抗锈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亲本的叶表皮毛密度和气孔密度与侵入前的抗锈性有极高的相关性,而其杂交后代无此种关系,表明亲本的物理抗锈因素没有传递给后代,其抗锈性由其他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9.
\t\t\t\t\t目的\t\t\t\t\t对蝠蛾(Hepialus sp.)幼虫的迁移与虫口密度关系展开研究,一方面可确定蝠蛾在一定空间下的适宜饲养密度,另一方面可查明某些蝠蛾种类2龄虫饲养得率过低的原因,以利于制定蝠蛾的科学饲养计划,提高存活率,集约利用养殖空间。\t\t\t\t\t\t\t\t\t\t\t\t\t\t\t\t\t\t方法\t\t\t\t\t在室内其他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虫口密度饲养至蛹期的3种蝠蛾进行观察,统计初孵幼虫的迁移数量,测量2龄末期至蛹期幼虫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t\t\t\t\t\t\t\t\t\t\t\t\t结果\t\t\t\t\t不同种的蝠蛾幼虫从起始养殖环境中的迁出数量、迁移持续时间有差异,人支蝠蛾迁出数量最多、迁移时间最长,白马蝠蛾次之,云南蝠蛾再次之;蝠蛾主要在初孵幼虫阶段迁出,2龄末期后,在土壤中向四周迁移,不迁出土表,不同种的蝠蛾幼虫在土壤中迁移后形成不同的分布模式。\t\t\t\t\t\t\t\t\t\t\t\t\t结论\t\t\t\t\t不同种的蝠蛾幼虫迁移行为不同,在进行室内饲养时,要针对不同种的蝠蛾制定针对性的养殖计划,防止因起始养殖密度过大造成大量初孵幼虫流失;在2龄末期后的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蝠蛾的存活数量及其分布模式科学确定养殖空间。研究成果为蝠蛾的高效扩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t\t\t\t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杀虫剂吡虫啉是否能直接作用于植物病原菌,通过将其添加至培养基中培养链格孢菌,然后定期测量菌落生长直径、显微观察菌丝生长形态和检测分生孢子的产生,结果显示链格孢菌在添加吡虫啉培养时菌丝生长变慢、菌丝形态纤细,且产孢子较少。这些结果表明吡虫啉对链格孢菌的生长和繁殖均有抑制作用,为其以后用于植物抗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