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明胶、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复配作为壁材,蔗糖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角鲨烯微胶囊产品。对超声波乳化工艺、壁材配比、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喷雾干燥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将优化工艺所制备的产品与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工艺为:角鲨烯3.0 g,吐温-80为0.6 g,经超声波乳化后(功率240 W,时间4 min)与明胶2.0 g,阿拉伯胶2.0 g,麦芽糊精10.0 g,蔗糖酯0.5 g,按料液固体质量分数为3.88%的比例与水混合,在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05℃,喷雾空气流速为1.5 m3/h,进料速率为6 m L/min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此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包埋率92.3%,颗粒呈球形,粒径在12.0μm左右。喷雾干燥相较于冷冻干燥,所得微胶囊包埋率更高,产品颗粒呈球形,粒径更小,热性能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冷榨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研究速溶核桃粉的制备工艺,为开发高品质核桃深加工产品提供技术。结果表明:添加2%蔗糖脂肪酸酯作乳化剂、0.9%的β-环糊精作稳定剂、乳化温度60℃,核桃液乳化稳定性好。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为壁材配料,配方为1:4:4,芯壁材比例10:1,核桃粉包埋率可达85.63%。采用食品贮藏期加速测试法(ASLT)测得用上述工艺生产的微胶囊速溶核桃粉保质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3.
以漆脂为芯材,采用不同种类的壁材进行复配,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漆脂基脂肪粉,以乳化能力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漆脂基脂肪粉的制备工艺:壁材为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4∶1,质量比,下同),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8∶2),乳化剂添加量为3.5%(以芯壁总质量计,下同),阿拉伯胶添加量为2.5%,壁芯质量比为2∶1,乳液含总固形物3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液的乳化能力为94.2%,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率为83.4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漆脂脂肪粉的包埋结构初步形成; GC-MS检测发现乳化和喷雾干燥对漆脂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漆脂脂肪粉含有68.329%的棕榈酸、19.245%的油酸和8.673%的硬脂酸;扫描电镜和粒径分析显示漆脂脂肪粉呈球形,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分布在1~5μm;加速氧化储藏试验表明经过微囊化包埋处理30天后,漆脂的过氧化值(67.8 mmol/kg)明显高于漆脂脂肪粉(27.2 mmol/kg),说明微胶囊包埋能够有效减缓漆脂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壁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制备组合,并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性能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最佳制备组合为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4%,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2%,芯壁比为1∶1,成囊pH3.5,成囊时间80 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芯壁比阿拉伯胶质量分数成囊pH壳聚糖质量分数成囊时间。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剂外部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外壁光滑,杂质较少。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缓释性能好于豚草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当人体食用足够量时,可以有益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益生菌已被作为辅料添加至食品中,但添加的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高温失活或者在人体胃肠道酸性环境下存活率显著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益生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银杏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复合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微胶囊,得到包埋率高的微胶囊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复合壁材质量浓度、菌液与壁材比例、Ca Cl2质量浓度、固化时间等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壁材质量分数为2.5%,菌液与壁材体积比为1∶2,Ca Cl2质量分数为5%,固化时间为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3%。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也较好,并且适宜在低温下贮藏。上述结果表明银杏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可以大大地提高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乳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水性丙烯酸涂料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求芯壁比(质量比)、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形貌、产量和包覆率的作用,进行了 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陈放时间和水浴温度对微胶囊性能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芯壁比.为了进一步优化微胶囊性能,以芯壁比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素独立试验,发现随着芯壁比...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较佳工艺,结果表明:均质压力30 MPa,进风温度190℃,进料速率16 m L/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为淡黄色粉末,包埋率达83.59%,水分2.51%,密度0.625g/cm~3,吸水性9.191%,粒径39.440μm。对微胶囊产品的SEM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产品呈球形,表面完整光滑,微胶囊结构致密。在贮藏稳定性试验中,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的稳定性优于未包埋的皱皮木瓜籽油,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性能优异,大大延长了皱皮木瓜籽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林产工业》2021,58(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以虫胶溶液、水性涂料为芯材制备自修复微胶囊,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W_芯∶W_壁、W_(乳化剂)∶W_芯、W_虫∶W_水、W_(乳化剂溶液)∶W_芯质量比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产量和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的影响较大。当W_芯∶W_壁为0.8∶1,W_(乳化剂)∶W_芯为3∶100,搅拌速率为600 r/min,W_(虫胶)∶W_(涂料)为1∶1,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9∶1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形状和尺寸。将该微胶囊加入水性涂料,随着微胶囊浓度的增加,漆膜的色差和光泽度逐渐减小。随后对漆膜的拉伸强度、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10.0%时,漆膜的修复效果明显。当微胶囊添加量为5.0%时,漆膜综合性能较好。研究结论为木质家具自修复涂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桑葚酒渣作为桑葚酒酿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富含多酚类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桑葚花色苷,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桑葚酒渣花色苷为研究对象,考察鸡卵白蛋白(OVA)?桑葚酒渣花色苷纳米颗粒的包埋率、外观形态、粒径和电势分布和抗氧化活性,以及在模拟胃肠消化体系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桑葚酒渣花色苷与OVA摩尔比为3∶1时,OVA能包埋最多的桑葚酒渣花色苷。桑葚酒渣花色苷与OVA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能相互作用形成纳米颗粒,其粒径约为40~45 nm。OVA?桑葚酒渣花色苷纳米颗粒较未包埋桑葚酒渣花色苷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在模拟胃消化模型中,包埋前后的桑葚酒渣花色苷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模拟肠消化模型中,包埋后的桑葚酒渣花色苷稳定性显著提高,未包埋的花色苷在4.0 h后含量降低83.00%左右,而有OVA包埋的桑葚酒渣花色苷含量只降低45.00%左右,表明OVA与桑葚酒渣花色苷结合对花色苷的抗氧化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桑葚酒渣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12.
木器水性涂料因其安全环保特性逐渐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但其力学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影响木器表面涂层的性能与使用寿命。通过微胶囊技术对木器水性涂料进行改良,包覆含有修复功能的芯材材料,可以实现木器表面涂层的自修复功能。氟树脂性能优良,并且可在常温下固化。本研究以脲醛树脂为壁材,氟树脂和水性涂料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醛树脂包覆氟树脂微胶囊,并探讨了微胶囊对木器表面水性涂层光泽度、力学、色度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芯壁比为0.75时包覆效果最佳,微胶囊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时漆膜中颗粒物团聚现象最少,表面最光滑;漆膜光泽度随微胶囊添加量升高而降低;微胶囊的芯壁比和添加量对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影响较大,对抗冲击力影响不大;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4%~10%时对漆膜耐老化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微胶囊芯壁比为0.65、添加量为7%时椴木表面水性面漆漆膜综合性能最佳,此研究为氟树脂微胶囊应用于木材表面水性涂层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松香改性新型微胶囊壁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香、富马酸、亚硫酰氯为原料,制备了富马海松酸酰氯.以富马海松酸酰氯为油溶性单体,二乙烯三胺为水溶性单体,在稳定的乳化体系中两种单体在两相界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囊壳,形成包油微胶囊.确定了富马海松酸酰氯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和微胶囊化过程中的最佳乳化条件、成囊条件及最佳芯壁比.实验得出当芯壁比为71,乳化剂加入量为6%,乳化过程搅拌速度3 000r/min,成囊过程搅拌速度800r/min时,得到微胶囊包埋率为85.4%,包埋度为74.7%.  相似文献   

14.
胡晓峰  黄占华 《森林工程》2012,28(4):61-64,76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改性的蜜胺树脂作为壁材,以石蜡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CMC改性的蜜胺树脂相变纳米胶囊。采用FTIR、DSC、SEM及光学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对产物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探讨乳化剂种类和芯材乳液制备转速对胶囊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复配乳化剂制备的相变胶囊的性能要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制备的相变胶囊;当制备芯材乳液的转速为8 000 r/min时,芯材乳液的性能最好;所制得的相变胶囊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50 nm,且包裹完全、粒径均匀,相变焓为81.87 J/g。  相似文献   

15.
王进  槐敏  王喆  金春德 《林产工业》2015,42(2):18-22
制备薰衣草、茉莉花及迷迭香精油香精微胶囊,采用SEM观察表面形貌并测定香精微胶囊的包埋率及100℃焙烘留香期,发现选用薰衣草精油制备的微胶囊呈现流动性均匀粉状,具有良好的形貌特征,有更高的包埋率和更长的留香期,较茉莉花及迷迭香更适合制备芳香型刨花板。确定薰衣草微胶囊刨花板制造优化工艺参数为:施香量4.5%、施胶量15%、热压温度170℃、热压时间11min,制备出具有缓释芳香气味刨花板,其物理力学性能满足GB/T4897.3—2003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茶油微胶囊化植脂末生产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 HLB 值为 6 的乳化剂,用量为 5% ~6% (占油脂质量), 温度为70℃,用水量为油脂质量的 4 倍等条件下对茶油进行乳化,以明胶、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在进风温度为 250℃,出风温度为85℃,进料速度为 50 m L/m in 等条件下对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茶油植脂末, 其包埋率在 87.2% ~94.5% ,茶油含量在 40% 左右,包埋后茶油的分散性能良好,抗氧化稳定性比精炼茶油明显提高,在常温下贮藏可达 8 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木器涂饰采用水性涂料可降低VOCs释放,同时也会导致木器易产生开裂缺陷,降低力学性能,可以利用自修复微胶囊技术进行修补。试验采用密胺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制备微胶囊,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含量微胶囊的水性面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0.50芯壁比微胶囊颗粒大小更加均匀,表面更加光滑;微胶囊含量为4.0%的水性面漆成膜效果较好,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强度性能较优。同时采用耐热性试验测试了漆膜对加热烘烤人为制造日常损伤的修复效果,试验发现伴随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变色程度和光泽度变化差值随之减小,初步表明微胶囊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单凝聚法制备超细胶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单凝聚法制备胶囊机理、一般工艺过程,并采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壳聚糖为壁材,维生素E(VE)为芯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胶囊,最佳条件为芯壁比1∶1,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搅拌速度7 500~9 000 r/min,乳化剂MMAS用量6.0 %,固化剂用量为壁材的2倍,低温固化60 min.胶囊为球体,体系分相明显,其粒度0.10~3.00 μm,且粒度比较均匀、分布范围窄,具有较好的耐热强度、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2种玉兰花色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紫玉兰和二乔玉兰盛花期外层花瓣为试材,设置温度梯度为-1,-2,-3,-4,-5,-6℃,以自然植株的花瓣作为对照(CK),研究低温胁迫对2种玉兰花色参数L*,a*,6*,C*,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2种玉兰花瓣的明度L*值降低,色相a*值不断减小,色相6*值升高,紫玉兰C*不断降低,二乔玉兰C*先上升后下降.紫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不断降低,PAL和CHI活性逐渐上升;低温胁迫初期,二乔玉兰在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变化缓慢,-5℃开始大幅度降低,PAL和CHI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后二乔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与PAL和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紫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与PAL和CHI活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低温导致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合成受阻,相关酶活性紊乱,严重影响2种玉兰花色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