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确当前安徽省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科学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安徽省不同区域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安徽省区域间(皖北、皖中、皖南)和作物间肥料投入总量、强度、方式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全省化肥施用总量和强度分别是312.8万t和342 kg/hm2。虽然全省化肥施用总量逐步降低,但是区域和作物间肥料投入差异较大。皖北化肥总投入量最大,其次是皖中,皖南最小。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过量施肥较为普遍,大田粮食作物化肥施用过量与不足并存;(2)目前全省机械化施肥普及率为55.5%,但是区域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皖北区域,皖中和皖南区域普及率较低;机械化施肥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比例较低;(3)在施肥品种方面,全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存在重视化肥投入、有机替代施用不足等问题;而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有机肥投入主要以商品有机肥、粪肥和饼肥为主,但是施肥水平有待提高。综上所述,当前安徽省化肥总量和施肥强度相对于2014年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说明全省已提前实现了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但是目前全省化肥施用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合理的化肥资源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通过总量控制、增加有机替代比例、加强机械化施肥推广等途径实现化肥减施,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如何提高国产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是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快大豆品种创新、拓宽大豆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土保持文献现状分析刘梅(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对水土保持文献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水土保持工作的目前状况和科研动态,从而更好地引导科技人员提高情报意识,促进文献信息的转化和利用。与其他部门相比,水土...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种植面积达75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7%,大豆是高蛋白作物,因为大豆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故大豆蛋白质被称为“全价蛋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不但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6.
农产品市场营销不仅可以激活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帮助农民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推进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结合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来看,互联网+的自媒体运营已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流,因此应结合各地区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对农产品营销市场的探究,不断创新农产品营销市场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8.
新形势下大豆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的研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在我国农业和人体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影响大豆高产创建和品质安全的土壤环境与微生态障碍相关研究进展。文献计量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除草剂的土-水界面吸附与迁移过程、重金属污染的食物链安全风险、大豆生长与污染毒理、地下病害防治等方面,更多关注大豆抵抗污染胁迫和病害的逆境适应性生理调节机制,缺少对影响大豆生长和引起大豆减产的地下土壤过程的研究,中国对大豆产区的地下土壤环境过程与微生态效应的关注也较少。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围绕大豆产业研究的后续工作迫切需要有机结合粮食丰产增效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攻坚战,注重从只聚焦土壤肥力、优化育种及栽培生理、追求大豆产量,向同时关注土壤安全与微生态健康、保障大豆质量安全、支撑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行转变,开展协同大豆产地土壤健康与污染防控的高产创建系统研究,更加凸显产地土壤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在大豆绿色生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数千年来我国人民植物蛋白、油脂来源的重要作物,作为青毛豆和豆芽又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做出重要贡献。大豆是蛋白质、油脂及保健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作物,以它为食品、饲料及多种加工工业原料正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大豆已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农业四大支柱作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21世纪最佳保健食品,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和人口发展方程模型为人口预测方法,以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手段,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2010年与2020年耕地生产能力分别为256 826.96 t和299 631.45 t,均可满足该县温饱型、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分别超载22 837人和56 617人。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测算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是一种较科学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存在一种或几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农业单产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研究和分析甘肃省中低产田的现状及其改良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中低产田改良改造,对改善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甘肃省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和相对集中的特征,在分析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成因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甘肃省主要的中低产田改良集成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出发,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追踪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报道,指出了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意义;在综述现有重金属含量常规及新的检测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现有各种重金属检测手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目前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农产品产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参数获取技术和低成本快速检测装备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国各区域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风险进行评价,以期实现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密度与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方法]利用2006—2014年中国7大农区24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结果]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负荷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靠近,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和宁夏6个地区的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污染风险严重的地区应强制实行农业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基本不存在污染风险,可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河套灌区和汾渭平原污染风险较低,应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色,重点加强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针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熵模型中隶属度概念模糊的缺点,作者提出了级别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的确定方法,级别特征值则可综合各级隶属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此方法数学推导严谨,科学合理,计算简便易行,并进行尝试研究取得成功。该评价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较高,评价的可靠性较大,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熵模型中隶属度概念模糊的缺点,提出级别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的确定方法,级别特征值则可综合各级隶属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此方法数学推导严谨,科学合理,计算简便易行,并进行尝试研究取得成功。该评价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较高,评价的可靠性较大,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表臭氧胁迫对大豆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结构、性能完全相同的9个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试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大豆干物质(DM)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实验设置三个处理:CK为未经处理的空气,T1处理的O3浓度为100nL.L^-1,T2处理的O3浓度为150nL.L-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臭氧熏气下,不同生育期大豆干物质重、根瘤数、根瘤干重,鼓粒期根茎的转运率和移动率均显著下降(P〈0.05)。100nL.L^-1臭氧处理对叶片转运率和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速率影响不显著;150nL.L^-1臭氧熏气下,大豆结荚出现时间推迟,叶片转运率和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速率均显著下降。臭氧浓度升高显著降低大豆的单株粒数、粒重及产量,但对百粒重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100nL.L^-1臭氧熏气下大豆产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干物质生产速率下降;而150nL.L^-1臭氧熏气下大豆产量显著下降,是由于干物质转移受抑制和干物质生产速率下降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