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崩岗崩壁快速稳定和绿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和沟壑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崩壁是崩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崩岗的侵蚀过程主要是通过崩壁的崩塌作用来完成的,在崩岗的治理研究中,崩壁的治理是最重点也是最难点。本文从南方崩岗崩壁的快速稳定和绿化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了崩壁治理的模式,提出了崩壁治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特点与治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分布、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南方红壤区6省共有崩岗20.13万个,崩岗沟壑区面积为11.14万hm2,在过去的70~120年时间里,因崩岗侵蚀共产生92.9亿t泥沙,年均产沙量约6 723.9万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90万t/(km2.a)。崩岗治理积累的"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经验,可以根据崩岗发育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建议国家把红壤区崩岗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启动崩岗治理专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边治理边研究,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理途径;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以增强全民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崩岗是风化性花岗岩地区因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按形态可分为瓢形、条形、弧形,按发展阶段可分为活动型、半稳定型和稳定型三大类。隆回县现有60 m2以上的崩岗1 617处,崩岗面积106.4 hm2。在崩岗的防治过程中,针对崩岗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坚持治标与治本、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瓢形崩岗防治采取“上拦”、“下堵”、“中间绿化利用”的方法,对条形和弧形崩岗防治采取“上截”、“下挡”、“中间开级护坡”的方法,合理布局、科学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崩岗崩积体长时间序列的侵蚀变化,在崩积体典型坡度(30°)及研究区强降雨(3.33mm/min)条件下,进行了持续20场次降雨的崩积体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对崩积体产沙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6%和52.4%,在崩积体侵蚀过程中,其产沙量呈幂函数减小;弗劳德数、径流功率、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与崩积体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沙源充足时,其参数可用于定量描述坡面径流产沙效能;崩积体侵蚀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含沙量为0.099kg/L,以片蚀为主,坡面未见粗化;(2)含沙量为0.052~0.101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不明显;(3)含沙量为0.011~0.064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显现;(4)含沙量为0.008~0.036kg/L,无明显的主导侵蚀方式,坡面持续粗化。降雨及其径流对崩积体的分选性搬运,致使崩积体坡面粗化,而崩积体坡面粗化,反过来又使得降雨及其径流产沙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崩岗植物治理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一、快速生物治理崩岗技术问题的提出 崩岗是花岗岩山丘水土流失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的产物。它是由沟蚀、重力侵蚀作用下,由崩壁(崩塌造成的峭壁)、堆积坡(在崩壁下部由崩块和泥砂堆积而成)和崩口(崩岗径流出口)组成的地貌形态。峭壁一般坡度在70度左右,堆积坡也多在45度左右。崩岗地表由松散的风化物组成,坡度大,易于受径流的冲刷、搬运,源源不断的下泻物,危害山下良田,淤塞河道。 对于崩岗治理,过去曾进行过生物治理、工程治理,也采取过“上拦、下堵、中间削”等治理方法,但都未能奏效。原因在于,生物治理,种植难度大,新种植物经常被冲被埋,难以成活;工程治理中的拦沙坝需要不断加固加高,投资大,效益小,等等。使治理进度受到影响。为此,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植物的生长速度战胜流失速度的治理设想,并设置了快速形成植被覆盖的治理技术试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种植麻竹治理崩岗侵蚀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由于崩壁不断崩塌,崩积堆和沟床的不侵蚀,崩岗的不稳定性极高,治理难度大。永春县水土保持部门曾对种植麻竹治理崩岗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崩岗的成因及种植麻竹进行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后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和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崩岗形成机理与类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崩岗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侵蚀类型,广东省的特点是降水量多、暴雨集中、土质粗、抗冲抗蚀性弱、人为活动强烈。崩岗就是在径流冲刷、崩塌和滑坡、水蚀和重力侵蚀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崩岗分为四种类型三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9.
南方花岗岩区典型崩岗侵蚀产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分析了典型崩岗泥沙源地的31种土壤理化性质,利用Kruska-Wall无参检验结合多元回归分析筛选指纹因子体系,通过多元混合模型得出侵蚀泥沙来源。结果表明:该典型崩岗筛选出的8种指纹因子累积正确判别率达到96.87%,可以组成指纹因子体系。多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崩积堆泥沙样品超过60%来源于红土层,但在冲积扇中的沉积泥沙仅有10%左右来源于红土层,其余90%的泥沙都来源于砂土层和碎屑层。这表明红土层有较强抗侵蚀能力,崩塌后会残留在崩积堆上。但由于红土层细颗粒含量较多,在二次侵蚀作用下红土层泥沙大都被径流带出崩岗。组合指纹法在崩岗中的成功应用,为高效、定量研究崩岗侵蚀泥沙来源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溪官桥、龙门两镇的仙都片、寮山片、山头片3个崩岗侵蚀片区,崩岗侵蚀严重,崩岗面积大,形成集中连片的崩岗群落的区域特点,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削坡、土地平整、拦挡、绿化、复耕等治理措施,使其支离破碎的崩岗地貌重塑整理成规整的地块,然后根据其周边环境及地域性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向,将崩岗侵蚀区变为可开发利用的农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崩岗侵蚀地貌与侵蚀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堆和洪(冲)积扇3部分组成,其侵蚀过程包括崩壁的崩塌后退、崩积堆的再侵蚀及沟床侵蚀。当把花岗岩风化土体当作均质体看待时,因崩壁失稳而发生的片状崩落,其临界高度干燥时理论上可达8~9m,而饱和状态时则下降到2~3m;风化土体中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的存在,致使崩壁往往发生滑塌和倾倒,崩壁失稳的临界高度同样降至2~3m。崩积堆的再侵蚀主要是雨滴溅蚀和细沟侵蚀。当侵蚀基面下降时,沟床下切严重并危及崩壁和崩积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基本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是我国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参考了国内崩岗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崩岗概念的内涵、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演化过程、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等基本问题回顾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研究进展:崩岗侵蚀的概念、空间分布、形态分类、成因已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已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治理技术和模式;但是目前缺乏成熟的崩岗侵蚀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指出了我国南方崩岗侵蚀研究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开展崩岗侵蚀多学科协同研究;加强崩岗侵蚀动态监测和过程模拟研究;推广和探索崩岗治理新技术和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崩岗侵蚀的成因机理研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疏松、深厚的基岩风化壳(尤其是花岗岩)是崩岗发育的物质基础,花岗岩内各种节理、裂隙存在形成大量的软弱结构面,使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岗;降雨是崩岗侵蚀的重要诱发因素,它产生地表径流,引起冲刷,同时还通过入渗,增加土体自重和降低抗剪强度而促进崩岗发育;崩壁侵蚀量的测定是采用常规方法或航片结合常规调查的方法进行。由于这些研究未能明确崩岗侵蚀的主导岩土特性及随土壤含水量变化的规律,尤其是未能测定瞬时崩壁侵蚀量,导致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受到限制。为此,作者提出采用无棱镜全站仪测量瞬时崩壁侵蚀量,通过钻探方式获取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崩岗密集区与非崩岗区的岩土体,提炼主导岩土特性及与降雨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崩岗侵蚀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壤区不同崩岗侵蚀治理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发展迅速、侵蚀模数大等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危害严重。截至目前,在崩岗治理的效益评价研究方面,由于崩岗所处地域及采用的治理技术和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选取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治理模式的崩岗也缺乏针对性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防护型、产业经济型和修复完善型三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崩岗,根据其治理模式的特点和评价的目的,分别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三种不同侵蚀治理模式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和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大致以半年为周期,利用Leica ScanStation 2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进行6次野外定位监测,运用ArcGIS软件对6次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崩岗流域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提供精细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莲塘岗崩岗年平均侵蚀模数高达222 408t/(km2·a),主要侵蚀区位于海拔111~131m的崩积锥分布区,占侵蚀总量的55.6%,且崩岗中、下部位侵蚀强度高于崩岗上部。崩岗侵蚀量随崩岗表面坡度变化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侵蚀量最大值位于崩岗40°~50°的坡面部位。单位面积的崩岗侵蚀量大致随崩岗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加大,表明崩岗流域内坡度越大,侵蚀越强烈。在6次5个监测周期内,崩岗侵蚀方式具有明显变化,沟道发育是崩岗侵蚀发生的主要触发因素之一。前3个监测周期中,崩岗以沟道快速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兼有小规模崩塌;后2个监测周期中,崩岗以重力侵蚀为主,侵蚀量先减少后增大。莲塘岗崩岗目前正处于壮年期阶段,地形是崩岗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素导致崩岗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交替进行,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崩岗侵蚀发展过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几种崩岗治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泉州市治理崩岗侵蚀的3种主要模式,即变崩岗侵蚀区为水保生态区,变崩岗侵蚀区为经济作物区和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园区。阐明崩岗侵蚀的治理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要以崩岗集水区为单元,坡面、沟头、沟谷、沟壁、冲积扇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布局,综合治理,尽量把治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变废地为宝地。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崩岗侵蚀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根据江西省崩岗调查资料,在分析崩岗侵蚀现状与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崩岗侵蚀的危害性、治理现状与成效,并针对崩岗侵蚀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包括领导重视、密切配合,预防为主、及早治理,科学施策、保障投入,注重宣传、全面监督,优化配置措施、治理开发并重,搞好示范、加强培训、保证质量等。  相似文献   

18.
南方崩岗发育特征及其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崩岗是南方红壤区特有的一种严重侵蚀类型,可认为是发育在花岗岩浅丘岗地上的沟蚀地貌形态。崩岗崩壁高差和倾角都较大,这给监测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崩岗实测数据的匮乏。通过阐明各种土壤侵蚀监测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崩岗地貌特征,分析可用于崩岗的监测技术。认为:径流小区与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技术只能用于面蚀和细沟侵蚀研究;示踪技术可用于面蚀和沟蚀的研究,但不能满足崩岗的实验要求;侵蚀针等传统技术方法不能准确测量崩岗的侵蚀速率;由于崩壁高差太大,用差分CPS监测崩岗存在一定误差;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能够克服上述困难,能较为准确地扫描出崩岗的形态特征数据;航片解译可得到崩岗的空问分布数据,但需配合地面监测数据,才能较为准确地调查区域或流域的崩岗数据。另外,用侵蚀针等传统技术方法以及差分GPS对崩岗进行监测时,要注意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安溪县崩岗治理模式及实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安溪县崩岗侵蚀十分严重,全县共有崩岗4 744处,占福建省崩岗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崩岗防治的需要,对崩岗的分布、成因、侵蚀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崩岗治理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形成了变崩岗侵蚀区为水保生态区、农业综合开发区和工业开发区3种崩岗治理模式,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吾江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之一 ,该小流域采取退耕种竹和推广以种植麻竹为主的“上截、下堵、内外绿化”崩岗治理模式等技术措施 ,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把吾江建成了永春县的麻竹专业村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