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黏虫的迁飞规律,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对比分析2014—2016年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数据表明,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数量变化动态与自动虫情测报灯基本一致,能反映出黏虫在当地的代次区别。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比,高空测报灯监测黏虫的终见日更晚、有效监测期更长,对当地主发代2代成虫峰期的反映更为明显、峰日诱蛾量高,且峰期和峰值与当地3代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有一定相关性。同时,高空测报灯也能监测到3代成虫回迁峰,对指示黏虫在全国的大区迁飞动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转珠 《植物保护》1987,13(4):55-55
曲江县以双季稻为主,褐稻虱1年发生6代,第三代主害早稻,最高虫量在6月25日至7月15日,第七代主害晚稻,若虫高峰期在9月29日至10月4日。白背飞虱1年发生7代,三代主害早稻,最高虫量在6月10至20日;第四代为害晚稻秧苗,六和七代为害晚稻本田,最高虫量发生在9月25至27日。 据1978年以来的灯测记录、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吉林省中西部农林业生产造成威胁。目前尚无美国白蛾在此区域种群动态的系统研究。2017—2019年,选用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对美国白蛾的成虫动态进行监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灯在监测美国白蛾消长动态上一致,6月上中旬是成虫始见期,终见期为9月中旬。发生趋势曲线显示两个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是1代成虫高峰期,8月是2代成虫高峰期。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逐日诱蛾量具相关性。但两灯在诱集数量上未见一致性,对不同世代成虫的诱集效果也未体现规律性,这可能与此区域美国白蛾的虫源组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2~2004年,通过对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黑光灯诱集的重要害虫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两种灯在农田诱集昆虫消长动态的差别。结果表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诱集粘虫、玉米螟、豆天蛾、小地老虎、棉铃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等主要害虫的灯下成虫消长曲线与普通黑光灯(白炽灯)基本吻合,但峰数偏多,峰值偏高,有时始见期偏早,终见期偏晚,成虫发生盛期、雌成虫发生盛期有所提前,高峰日、雌成虫高峰日偏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在河南省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3年在该省各地采用灯光诱集法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诱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在4—5月陆续羽化,未形成明显的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下旬9月初为第3代成虫高峰期,其中第2代成虫密度明显大于第1代和第3代。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浚县第2代成虫密度为4 916头,2013年河南省中东部发生较重,民权县和长葛市第2代成虫密度分别达到8 409头和5 390头。对成虫监测结果分析发现,2012—2013年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与降雨量和温度的关系不稳定,但每年第2代成虫密度与该年5、6月下旬日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依据5、6月下旬的降雨量和温度建立的2012年和2013年第2代成虫密度自然对数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2和0.752,可较好地反映二点委夜蛾第2代成虫的发生密度。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9.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1.
桃蛀螟是为害龙泉驿区桃树和枇杷的一种重要虫害,为明确其发生规律,2006—2010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和性诱剂对龙泉驿区桃蛀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桃、梨、枇杷的粗裂皮缝里或玉米秆的残株内结茧越冬,主要以幼虫为害桃果实和枇杷花穗,应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因为省工、省药等优点广为种植, 2000年已占临清市总植棉面积的 90%以上。但是,前几年基本不需防治的二代棉铃虫在部分抗虫棉田为害严重,必须喷药防治才能控制为害。抗虫棉抗性衰退如此之快吗 ?笔者就其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 1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严重。 2000年,二代棉铃虫累计百株卵量:地膜田 2 004粒、直播田 1 412粒,是发生较重的一年,居 1974年以来 26 a资料的第五位。长势相同的抗虫棉与常规棉,不同品种的抗虫棉落卵量基本无差异。   2)不同品种为害程度差异较大。 2000年 6月 26日 (二…  相似文献   

13.
淄博市在2002年引进并应用佳多智能虫情测报灯的基础上,为使测报水平更上1个台阶,又于2006年初安装了佳多农林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昆虫性诱剂对虫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剂诱到的成虫出现高峰期与田间虫情发生实际相符.通过系统的诱捕监测,摸清了小菜蛾在武鸣县的主要发生为害时期,为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提供准确的情报,可在测报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昆虫性诱剂监测小菜蛾虫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性诱剂对虫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剂诱到的成虫出现高峰期与田间虫情发生实际相符.通过系统的诱捕监测,摸清了小菜蛾在武鸣县的主要发生为害时期,为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提供准确的情报,可在测报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19—2020年,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应用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水稻二化螟开展了监测与预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测报仪监测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明显,发生动态符合当地常年二化螟种群发生规律;成像效果良好,虫体图像完整、特征清晰,易于辨识计数。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越冬代雄蛾主要发生期,2019年、2020年越冬代最高蛾峰日分别为5月11日、5月5日;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分别为第1代、2代雄蛾发生高峰期,其中2020年第1代、2代最高蛾峰日分别为7月11日和8月24日。2019年、2020年人工识图计数准确率分别为97.50%、98.44%,2020年系统自动识别计数准确率为83.59%,系统自动识别计数、人工识图计数与实地核查数据均无显著差异,监测数据可靠,均能有效反映二化螟发生情况。基于越冬代雄蛾第2蛾峰日监测结果结合期距预测法,预测越冬代产卵进度及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预测结果与田间发生实际一致,对第1代卵孵高峰期准确率为100%,预测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省重点测报站2003~2005年佳多虫情测报灯与黑光灯诱测的主要害虫数据分析对比,提出了2种测报灯对主要害虫诱测数据的对应转化模型。同时,对主要害虫成虫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和测报方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中部方正县等地区二化螟1年发生2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控制越冬代成虫与第1代幼虫是本省二化螟防治措施的重点.抓准防治适期1次用药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盐垦区中黑盲蝽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地区1年发生4代,6月上旬一代成虫陆续迁进棉田繁殖为害,9月上旬第四代成虫相继迁出棉田产卵越冬,发生和为害程度受基数、气候、食料、生境、天敌因素的影响,上代残留量与下代发生量、早春气温与越冬卵孵化、6月份雨量与为害程度、植株含氮量与发生程度、棉田郁闭度与为害度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虫的防治指标为二、三、四代百株虫量分别达到10、15、22头时开始施药,防治适期为二至三龄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 4 33万hm2 ,较2 0 0 0年增 0 13万hm2 ,棉铃虫发生为大发生 ,而且发生程度逐代加重 ,是继近几年偏重发生之后的又一大发生年。全市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9 97万hm2 。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 2 3 2 5万hm2次。1 棉铃虫发生特点(1)发生期提前。据调查 ,全市 2代棉铃虫在6月 6日前后陆续在棉田见卵。 3、 4代发生期较常年提前 5d左右。据统计 ,2至 4代卵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月 12~ 18日、 7月 10~ 2 0日、 8月 8~19日 ,较 1999年和 1998年提前 3~ 5d左右 ,与20 0 0年相近。(2 )发生面广。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