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2.
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7%乙虫腈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 g,药后1 d和3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25.70%、81.22%,速效性稍差,但7 d和14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97.06%、88.32%,明显优于其他药剂,持效作用突出;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和9.7%乙虫腈悬浮剂31 ml,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6%以上;3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见的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WG)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WP)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好,3个剂量的持效期均可达到药后14 d;20%噻虫胺悬浮剂(SC)、10%氯噻啉WP、10%吡虫啉WP、25%噻虫嗪WG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3个剂量的防效均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优良,持效期达到14 d;2.0%噻虫啉微囊悬浮剂(CS)和10%烯啶虫胺水剂(AS)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稍短(7 d左右),高剂量处理效果优于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 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 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哌虫啶、吡蚜·哌虫啶、吡蚜酮·醚菊酯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设置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10%哌虫啶悬浮剂、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等4种药剂的持续防效最好,药后21 d防效都在95. 84%以上。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8种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低龄期用药防治,48%毒死蜱(猛清)80 m L/667 m~2和稻腾30 m L/667 m~2均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40%噻虫·茚虫威20 m L/667 m~2和16%甲维·茚虫威12 g/667 m~2处理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次之,但持效期较长,其他处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海清 《中国棉花》2018,45(9):30-31
为探究80%(质量分数,下同)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棉蚜的杀虫效果,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棉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3个剂量处理药后3 d的校正防效均在87%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2 500倍液(每666.7 m2用量24 mL);持效期长,药后14 d的校正防效均在94%以上,其中每666.7 m2用量30~40 g时校正防效高达97.60%~99.11%。因此,在生产中应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的推荐用量为每666.7 m2 30~40 g。  相似文献   

11.
选用乙虫腈·异丙威60%WP、烯啶虫胺·呋虫胺15%EC、吡蚜酮25%WP、烯啶虫胺10%AS、乙虫腈10%SC防治稻飞虱,结果表明,乙虫腈·异丙威60%WP对稻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d防效为77.09%,药后3d防效为83.16%,与其他药剂有显著差异,药后7d的防效达到93.46%,与烯啶虫胺、乙虫腈有显著差异,持效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2.
50%烯啶虫胺WP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其剂量7.5、10 g/667m2,药后1、3、7、14 d调查,防效为24.17%~96.81%,高于用量5 g/667m2的防效,与对照10%吡虫啉WP 30 g/667m2防效相当。生产上推荐以50%烯啶虫胺7.5、10 g/667m2防治稻飞虱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吡蚜酮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展了50%吡蚜酮WG5000倍、4000倍、3000倍、50%吡蚜酮WG4000倍+10%联苯菊酯EC1500倍和10%吡虫啉WP1500倍等5个处理对假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个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性稍好,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d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吡蚜酮WG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验证新美洲星、噻呋酰胺、枯草芽孢杆菌三种药剂单用和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从防病效果上看,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1%,防治效果最好为89.6%,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9%,防治效果最好为89.3%。从产量上看,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枯草芽孢杆菌25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31.5 kg/667 m~2,增产5.9%,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25.9 kg/667 m~2,增产5.0%,其它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噻虫胺等9种杀虫剂对花生蚜虫的毒力和拌种处理对花生蚜虫的控制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药剂拌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烟碱类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分别是毒死蜱的49.2、40.7、26.6和26.1倍;其次是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哒螨灵的毒力是毒死蜱的3.9倍。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50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花生蚜的防效达仍在89%以上。田间拌种处理后25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效均达100%,药后45d防效达87.07%~92.67%,其中以噻虫胺防效最高,而对照药剂毒死蜱几乎无控制效果。采用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花生苗期蚜虫控制效果优异,并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且对天敌保护作用强。  相似文献   

17.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进行了25%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300~375 g/hm2的总体防效在90%左右,持效期长,安全性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治稻飞虱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稻品种上农粳2号在分蘖期分别施用15%多效唑、15%胺鲜·乙烯利和50%噻苯·乙烯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浓度对上农粳2号产量的影响不同,12 g/667 m~2 15%多效唑对上农粳2号有一定增产效果,随着施用浓度的不断升高,有效穗在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下降,导致产量逐步降低。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的处理对上农粳2号增产效果明显,主要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增加所致。50%噻苯·乙烯利随着施用浓度不断增加,水稻产量在增加,在浓度为100 m L/667 m~2处理时产量达最高。综合产量相关性状可知,在分蘖期施用50%噻苯·乙烯利100 m L/667 m~2或15%胺鲜·乙烯利12 g/667 m~2,水稻产量提高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应用30%甲维.毒死蜱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水稻六(4)代纵卷叶螟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速效性较好,药后3 d防效即达到60%以上,稳定性、持效性也较优良,建议虫害一般发生年份用量60 g/667 m2,中等以上发生年份用量80 g/667 m2以上或进行二次用药。  相似文献   

20.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浙江遂昌开展了15%茚虫威EC等5种新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EC 50 ml(a.i)/hm2(下同)、24%虫螨腈SC 108ml、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 66 ml药后1-21 d的防治效果在80%~90%之间,与10%吡虫啉WP 90 g的90%左右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24%氰氟虫腙SC 216 ml药后1-14 d的防效为28.95%~70.62%,极显著低于吡虫啉;25%吡蚜酮WP 150 g均显著低于吡虫啉。5种药剂对茶树及其他生物未见不良影响。生产上可将15%茚虫威EC、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24%虫螨腈SC作为该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轮换药剂,逐渐替代10%吡虫啉W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