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 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 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 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棉田烟粉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5种杀虫剂对棉田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 WDG、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和1.8%阿维菌素EC综合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快,而且持效期较长,优于常用杀虫剂20%啶虫脒SP和10%吡虫啉EC。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点滴法和稻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2006年4月采自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灰飞虱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及1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无锡种群和湖州种群对吡虫啉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9.6倍和44.6倍;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6.6倍和40.1倍,属高水平抗性;对甲萘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9.8倍和45.3倍,属中等-高水平抗性;对二嗪磷、杀螟硫磷、仲丁威、丁硫克百威、醚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4~8.1倍,属敏感-低水平抗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对无锡和湖州灰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0.21~041 mg/L;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吡蚜酮、异丙威、敌敌畏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用药。还讨论了灰飞虱抗药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防治甘薯斜蚊夜蛾的高效环保新药剂,开展了5种不同杀虫剂防治甘薯斜纹夜蛾的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L/hm~2防治甘薯斜蚊夜的防治效果最好,增产最多;其次为20%氟虫双酰胺WG 150 g/hm~2,但其防治效果、增产效应与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mL/hm~2处理无显著性差异。2种药剂可轮换使用,以减轻害虫抗药性,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 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 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于室内和田间测定了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成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4.007 8+1.457 7x,LC50值为4.79 mg/L,说明氯氰菊酯对啶虫脒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为186;田间防治试验显示,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对烟粉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处理剂量为37.5~112.5 g/hm2时,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5%高氯·啶虫脒热雾剂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专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安全性和防治蛴螬的效果,采用砂培法,评价20℃和25℃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烯啶虫胺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对照药剂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和25℃下,除烯啶虫胺外,其它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无影响;与对照相比,吡虫啉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花生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均不显著;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无影响。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种子包衣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差异不显著,其中噻虫胺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均最高,在两地田间防效分别为68.91%、71.60%,保果率达67.42%、72.50%。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蛴螬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显著低于吡虫啉和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氟虫腈种子包衣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有效成分剂量均为140g/100kg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于2005-2006年,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余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桂林,湖南常德和江苏南京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猛杀威、丁硫克百威等8种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替代高毒药剂的候选品种。采用稻茎浸渍法对1个室内褐飞虱种群用吡虫啉筛选23代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从筛选前的200.1倍上升至筛选后的1298.5倍(上升了5.5倍);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对氯噻啉、噻虫啉和啶虫脒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而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则无明显的交互抗性。 还讨论了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棉盲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棉盲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按照75 g·hm-2(有效成分)、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按照60 g·hm-2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按照450 g·hm-2使用后,综合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快,而且持效期较长,优于常用杀虫剂97%乙酰甲胺磷WDG、45%马拉硫磷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由于50%氟啶虫胺腈WDG、20%呋虫胺SG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EC均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对环境影响小,可作为综合防治棉盲蝽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定了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常用药剂对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蛹的羽化率、处理蛹后羽化成虫寿命和寄生率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中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30%茚虫威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0%虫螨腈SC和5.7%氯氟氰菊酯EW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的LR50,及其推荐浓度对台湾甲腹茧蜂寄生率、蛹的羽化率及羽化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药膜法处理台湾甲腹茧蜂成蜂后,LR50由高到低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氯氟氰菊酯>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风险系数HQ=1.55,有较高风险,其余药剂风险系数均<1,风险较低。喷雾处理蜂蛹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 mg/L处理对羽化率无显著影响;虫螨腈1000 mg/L处理的羽化率最低(63.33%);氯虫苯甲酰胺60 mg/L处理显著降低蜂蛹羽化后成虫寿命,茚虫威18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90 mg/L处理无显著影响。茚虫威180 mg/L和虫螨腈1000 mg/L处理下成蜂的寄生率分别下降5.50%和4.98%,影响较小。综上所述,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配合台湾甲腹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综合防治具有应用潜力,30%茚虫威EC及10%虫螨腈SC在适当的剂量下仍需完善应用规范,避免过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里下河区秧田灰飞虱连年大发生,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大流行,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摸清丁烯氟虫腈等对秧田灰飞虱的防治效果,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08年,我们进行了丁烯氟虫腈等药剂及其与硫丹、毒死蜱等混用防治水稻秧田灰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褐飞虱是水稻后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群发性等特点。由于气候变化﹑耕作制度的调整以及褐飞虱抗药性的不断上升等因素,近年来,方强农场水稻褐飞虱发生呈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为了寻求50%烯啶虫胺SG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高效及对水稻安全的剂量,2013年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50%烯啶虫胺SG(南通江山农化提供)﹑25%吡蚜酮SC(克胜集团提供)。试验设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和滴灌施药对棉蚜及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无人机喷施和滴灌施药方式下不同药剂对棉蚜及其天敌的影响。无人机施药结果表明,施药7 d后,对棉蚜防效最好的是70%(质量分数,下同)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矿物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50%二嗪磷乳油;除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22%氟啶虫胺腈+矿物油对瓢虫的虫口减退率小外,其余药剂对瓢虫影响都很大。药剂滴灌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蚜大发生期间,用20%康福多可溶性液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滴施均有较好的防蚜效果,且对棉花生长和田间天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曲条跳甲是目前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为害特点,目前常用的喷雾法防治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杀虫剂残留超标。为了筛选对黄曲条跳甲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本研究以芥菜为供试蔬菜,通过土壤处理试验,评价了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在供试剂量为2 kg/667 m 2时,处理后14、21、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7%、72.00%、70.64%,优于对照药剂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同时,该药剂对芥菜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与空白处理相比,2 kg/667 m 2的处理剂量下对芥菜的增产率为58.80%,在采收期芥菜残留分析结果显示,芥菜、土壤中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中对这2种杀虫剂的残留量的要求。由此可见,施用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采用根施法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本研究中的根施法为一次性施药,与常规喷雾方法比较,大大降低了药剂用量和施药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相似文献   

19.
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7%乙虫腈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 g,药后1 d和3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25.70%、81.22%,速效性稍差,但7 d和14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97.06%、88.32%,明显优于其他药剂,持效作用突出;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和9.7%乙虫腈悬浮剂31 ml,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6%以上;3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