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大麦抗白粉病资源,本研究了294份供试大麦品种2010-2012年度在昆明点的白粉病抗性表现,以及13份在昆明、丽江、保山和德宏4个不同生态试验点可正常成熟的大麦品种的田间白粉病抗性.294份大麦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种6份,占供试材料的2.04%,抗病品种36份,占供试材料的12.24%,感病和高感品种252份,占供试材料的85.71%;在二棱大麦中高抗和抗病品种的比例达到19.61%,高于多棱大麦品种中高抗和抗病品种的比例.13个大麦品种在不同生态试验点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和相同大麦品种在不同生态试验点的田间白粉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裸、义乌八角米麦、Gdcm4和新啤4号在昆明、丽江、保山和德宏均抗白粉病,可用作4个地区的推广品种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2.
为给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个感白粉病、4个抗白粉病大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法Ⅰ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大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白粉病抗性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亲本中,木石港3号和CM72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S096的一般配合力中等,也表现为负向效应,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因而这三个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大麦白粉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大麦白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3.
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禾谷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hordei)毒性变异频率高,常因主要流行小种的更替而导致抗病基因"丧失"功能。该病在我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大麦栽培区域为害日益严重,急需发掘抗病基因资源,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本研究对来源于云南和西藏的不同地点的8个菌株进行毒性谱分析,选用其中强毒性菌株16248-4苗期人工接种鉴定300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抗病性,同时将这些大麦资源在白粉病常发流行区西藏林芝种植,利用病原菌自然群体田间鉴定成株期抗病性。毒性谱分析发现,云南菌株对鉴别品系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西藏林芝地区菌株。在所鉴定的大麦资源中,全生育期高抗材料92份,具有成株抗性特点的品种97份,另外还发现12份材料在苗期表现为抗病,但在成株期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获得的大麦抗白粉病品种资源可为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良好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5.
新消息     
新消息0301大麦新品种ACHamilton──这是一个春性六棱饲用大麦(Hordrvm。IL.)品种,由加拿大植物研究中心以栽培品种Leager(高产,感白粉病)和OACKIPPen(抗白粉病)为亲本,经系谱选择而来。其最大特点是高产和高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祖荣 《大麦科学》2000,(4):13-15,40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闽麦02和莆大麦7号已参试两年,表现丰产、抗白粉病,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尤其是抗白粉病)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福建省新育成大麦品种区试结果。两年区试中多数品种表现较好 ,其中闽麦 0 2和莆大麦 7号已参试两年 ,表现丰产、抗白粉病 ,产量构成因素也较好 ,可在适宜地区试种。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近期福建大麦育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 (尤其是抗白粉病 )等方面有较大进展 ,多数育成品种表现分蘖力较强、穗较多、粒大、抗白粉病、产量高 ,但品种稳产性尚需进一步提高。认为福建今后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抗逆力强、质优、丰产、稳产。育种的方向和道路应该是走多穗大粒型或大穗大粒型道路。  相似文献   

8.
皖饲2号是1992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鹿岛麦/γ-早-80-21)F5为母本、1693(法国)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偏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全生育期200.7 d左右,抗寒性好,抗倒性好,轻感白粉病、赤霉病,平均产量为5 600 kg/hm~2左右。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麦赤霉病,白粉病抗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在浙江省筛选抗大麦赤霉病3271份。其中,国内品种2416份,鉴定出抗病品种5份,中抗的204份;国外品种493份,鉴定出抗病品种4份,中抗的118份;野生大麦362份,未同抗病品种尚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对2931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白粉病抗源筛选。其中国内外资源1927份鉴定出抗病品种12份;野生大麦1104份,未筛选出抗泊,尚待继续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1991~1995年,在浙江省筛选抗大麦赤霉病3271份。其中,国内品种2416份,鉴定出抗病品种5份,中抗的204份;国外品种493份,鉴定出抗病品种4份.中抗的118份;野生大麦362份,未鉴定出抗病品种尚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对2931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白粉病抗源筛选。其中国内外资源1827份鉴定出抗病品种12份;野生大麦1104份,未筛选出抗源,尚待继续鉴定。  相似文献   

12.
抗白粉病大麦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挖掘和拓展大麦抗病种质资源,以158份不同类型的抗白粉病大麦种质为材料,对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抗白粉病大麦种质资源中,生育期、株高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二棱皮大麦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多棱皮大麦次之,而二棱裸大麦和多棱裸大麦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贫乏.根据皮裸、棱型及7个与大麦农艺性状相关的信息,158份抗白粉病大麦资源被分成2组4亚组8个品种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16-2017年陕西省区试的137份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综合抗病水平,以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株、小麦白粉菌混合菌株和小麦赤霉病强致病力菌株为病原,对区试品种(系)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37份区试材料中,有2份材料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1.5%,分别为西农238和西农928;6份材料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兼具抗性,占供试材料的4.4%;对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含免疫/近免疫)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4.3%、2.9%和0.7%,中抗品种分别占35.0%、4.4%、33.6%,中感品种分别占21.9% 、8.0% 、30.7%,高感品种分别占8.6%、84.7%、35.0%。陕西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整体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价大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及北方大麦区试试点的鉴别力和环境代表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2-2013年国家大麦北方区域试验6个试点(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红兴隆、内蒙古上库力、甘肃武威黄羊镇和新疆石河子)的12个大麦品种(垦啤7号、甘啤7号、10PJ-24、红08-764、08B26、P10-6、中饲麦1号、09GW-01、9821、红00-801、P11-1和甘啤6号)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大麦6个试点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在三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垦啤7号、10PJ-24和9821。石河子是最理想的试点,有较好的品种鉴别能力;哈尔滨和上库力在品种鉴别能力和环境代表性上很相似,而且鉴别力较差。12个大麦品种中,中饲麦1号和08B26的丰产、稳产性较好,而P11-1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栽培大麦白粉病抗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从三大麦区看 ,抗病品种主要分布在冬大麦区  相似文献   

16.
白粉病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从小麦野生近缘种发掘成株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对培育持久抗性品种十分重要。本研究从硬粒小麦-簇毛麦01I139(V#6)双二倍体AABBVV-3与普通小麦NAU0686杂交、回交的后代中鉴定到一个小麦-簇毛麦2V#6(2D)异代换系11-2V-1,利用11-2V-1在染色体2V和2D之间产生重组,将11-2V-1与高感白粉病普通小麦NAU0686杂交,F1自交。利用GISH/FISH和分子标记对F2世代131个单株进行分子细胞学鉴定,获得了小麦-簇毛麦T2DS·2V#6L易位系11-2V-2、2V#6S端体系11-2V-3和2V#6L端体系11-2V-4新种质。白粉病抗性鉴定发现,所有F2单株苗期均高感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E09,但成株期含有2V#6和2V#6L染色体臂的所有单株均表现高抗(IT=1~2),而仅含有2V#6S染色体臂或无外源染色体的单株均高感白粉病(IT=7~9),表明簇毛麦01I139的2V#6L染色体臂上携带成株抗白粉病基因,该基因可能与小麦-簇毛麦T2BS·2V#5L易位系携带的Pm62是等位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表明,T2DS·2V#6L易位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传递正常,对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穗长、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因此,本研究创制的成株抗白粉病T2DS·2V#6L易位系11-2V-2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也为后续簇毛麦2VL上优异基因遗传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农业部太原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近免疫品种晋麦104号与感病品种晋麦86号进行了间作和混种防控白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感品种间作、混种可以降低感病品种晋麦86号对白粉病的严重度。与单作区相比,间作区感病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降低率分别为8.35%、24.69%、20.11%,其中倒二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抗、感品种间作对感病品种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4.14%、44.79%、32.97%。抗感品种按抗∶感比1∶1、2∶1、1∶2(m∶m)混种较单作感病品种(0∶1),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最终相对防效分别为30.25%~74.49%、41.96%~64.67%、36.39%~53.69%。其中倒二叶的相对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感混种比例2∶1较1∶2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8.
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病材料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优势小种表现出48个不同的抗性反应谱,13个大麦品种(系)能抗所有参试的优势小种,22个大麦品种(系)能抗4~6个优势小种.25个大麦品种(系)具有成株期抗病性.大麦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完全一致,但苗期抗优势小种数较多的材料中,成株期表现抗性的也较多,5个苗期抗所有优势小种的大麦品种(系)均表现出成株期抗性.25个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中18个为二棱皮大麦,7个为多棱裸大麦,它们株高、穗长、穗粒数扣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二棱皮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15.0%、12.0%和20.6%,多棱裸大麦分别为18.3%、26.4%、19.5%和22.8%.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大面积种植品种‘TN86’为对照,结合田间植物学、农艺、产量性状、外观质量评价及内在化学成分分析,以综合鉴定云南白肋烟杂交选育新品系的田间性状,为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H1211-1生长整齐,长势强,平均产量、产值高于CK,各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协调;其余品系各经济性状均低于CK;I1421-2成熟度差,调制后光泽较暗,711-12-1易感白粉病,711-2-2-3-1株高矮,节距小,易感白粉病和气候性斑点病,总糖、还原糖偏高,比例欠协调,712-10-1-3易感病毒病,713-8-2-2整齐度差,调制后烟叶光泽较暗。  相似文献   

20.
应用含有大麦细胞质小麦细胞核的核质杂种与普通小麦不同品种进行正、反交,观察杂种后代的结实性变化和抗白粉病性的表现,从而研究了大麦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性状、特性表现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大麦细胞质使杂种的育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同品种之间有一定差异;同时观察到大麦细胞质对杂种后代的抗病性有所提高,但不同品种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