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外标法,以油松、侧柏挥发的单萜烯为基础,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单萜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结果表明:α-蒎烯、柠檬烯是油松挥发最多的2种萜烯物质,其平均含量为15.61%,11.77%;侧柏挥发最多的也是这2种,其平均含量为17.49%,15.34%。油松、侧柏均挥发的α-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且均在13:00—14:00出现最高峰。β-蒎烯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松油烯变化较为平稳,维持在1.20%左右。单萜烯的挥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温、低相对湿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单萜烯的释放,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单萜烯的释放与光合有效辐射无关。单萜烯对二次有机气溶胶有一定的生成潜势,生成的SOA浓度与释放的VOCs浓度呈正相关,且各时间段内油松、侧柏单萜烯SOA浓度均显著高于林外大气单萜烯SOA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品种和生长期嘉宝果叶片酚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分别通过比色法、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沙巴、四季早生、福冈等9个品种嘉宝果老/嫩叶的总酚、总黄酮、精油含量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巴嫩叶的总酚含量(31.87%)最高;阿根廷嫩叶总黄酮含量(24.81%)最高;沙巴老叶精油含量(2.78‰)最高,其次为沙巴嫩叶(2.42‰)。老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1~44种,均以萜类为主;嫩叶中相对含量在0.05%以上的化合物有28~40种,同样以萜类为主。除沙巴、阿根廷、大红钻老/嫩叶和福冈老叶外,其余老/嫩叶均以倍半萜为优势成分。沙巴老叶主要成分为α-蒎烯、桉叶油醇;沙巴嫩叶为β-蒎烯和α-蒎烯;阿根廷老/嫩叶、大红钻嫩叶和白艾斯老叶为β-蒎烯;福冈老/嫩叶为β-石竹烯;四季早生、大巨红晶、艾斯卡老/嫩叶为β-胡椒烯;乔尼尔老/嫩叶为β-石竹烯、β-胡椒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萜含氧衍生物、α-蒎烯、单萜烯、β-蒎烯、α-芹子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老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倍半萜烯、单萜烯、β-蒎烯、α-蒎烯、β-石竹烯是导致不同品种间嘉宝果嫩叶香气差异的主要物质。综上,沙巴嫩叶总酚含量最高,精油含量较高,活性挥发性物质蒎烯(α-蒎烯+β-蒎烯)相对含量高达62.41%,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在医药领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处理对鲜榨橙汁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超高压处理对鲜橙汁香气的影响,分析超高压处理后橙汁香气变化的原因。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对不同压力(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的鲜榨橙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分析,橙汁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有:3种烯(柠檬烯、月桂烯、α-蒎烯);2种醇(芳樟醇、α-松油醇);3种醛(柠檬醛、辛醛、癸醛);1种酮(香芹酮);2种酯(丁酸乙酯、3-OH-己酸乙酯),它们是构成橙汁的主要特征致香成分。通过定量检测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橙汁中的柠檬烯成分影响很显著,经500 MPa的压力处理15 min后其含量下降了75%,而月桂烯和α-蒎烯受高压影响较小;α-松油醇、香芹酮含量经高压处理后迅速增加;醛类特征香气成分基本不受高压影响;酯类成分在高压下会发生变化,但总体变化不显著。超高压处理橙汁使其中柠檬烯在高压下发生水合、氧化反应分别生成α-松油醇和香芹酮。超高压处理橙汁一般压力要大于300 MPa,而该文研究发现500 MPa处理会造成较多的香气损失,故橙汁超高压处理时的压力最好选择 40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巨尾桉叶精油精制工艺,采用短程分子蒸馏,对初级桉叶精油中1,8-桉叶素和α-蒎烯进行精制,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2种物质分离特性。以巨尾桉叶为试验材料,依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对其进行桉叶油树脂提取和纯化得到初级桉叶精油,采用二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将馏出物得率、馏出物中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及α-蒎烯质量分数、馏余物中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及α-蒎烯质量分数作为试验指标,对分子蒸馏精制桉叶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以馏出物为目标产物,蒸馏温度38℃,蒸馏压力41 Pa,馏出物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烯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60.80%和31.58%,馏出物的得率为82.06%。分子蒸馏能够对桉叶精油进行有效的纯化精制,桉叶初级精油经过二级分子蒸馏精制后,1,8-桉叶油素和α-蒎烯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77.62%和56.72%。蒸馏温度和蒸馏压力对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较α-蒎烯明显,同时,对于1,8-桉叶油素,蒸馏压力的变化对其质量分数的影响较蒸馏温度明显,相反的,对于α-蒎烯,蒸馏温度对其质量分数影响更为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分离提纯2种物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真空冷冻干燥对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探索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柠檬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一体化冻干、传统冷冻干燥2种不同工艺方法进行对比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柠檬一体化冻干法在真空冻结阶段预先脱除了近1/3的初始水分,在预冻和升华干燥环节分别与比传统冻干法节省2.5、2h,冻干后形成相对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细胞壁孔室较为完整。新鲜柠檬原料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中单萜烯类化合物占绝对主导地位,主要为D-柠檬烯、萜品烯、左旋-β-蒎烯、β-蒎烯,主要倍半萜烯风味化合物为1-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β-防风根烯,主要醛类化合物为柠檬醛、二甲基-辛二烯醛、壬醛、癸醛、己醛,主要醇类化合物为α-松油醇、橙花醇、4-萜烯醇、芳樟醇、香叶醇,主要酯类化合物为橙花乙酸酯、5-甲基-2-4-己烯-1-醇乙酸酯;各类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2种方法冻干柠檬中保留率均较低,绝大部分迁移出被冷阱凝霜捕集或真空泵抽排机外损失;一体化冻干柠檬中各类风味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冻干柠檬(P0.05),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保留具有显著优势;主要单萜烯类风味化合物在传统冻干冷阱凝霜中含量显著高于一体化冻干冷阱凝霜(P0.05),而主要倍半萜烯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在一体化冷阱凝霜中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冻干冷阱凝霜(P0.05)。2种冻干柠檬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保留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冻干工艺时间、微观组织形态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柠檬等果蔬冷冻干燥加工制品的保香提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胞病是一种主要的柑橘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病斑区油胞凸起、油胞周围组织坏死并形成绿色、黄色甚至褐色病斑,这种症状不仅引起果皮外观品质下降,还严重影响了柑橘果实的商业价值。目前研究认为油胞病发病与橘油泄露有关。因此,该研究分别采用市售橘油、提取橘油、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26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分别处理锦橙、脐橙和椪柑果实,结果发现市售橘油和提取橘油处理油胞病发病率均为100.00%;橘油非挥发性成分及单品α-蒎烯、β-石竹烯、朱栾倍半萜、β-金合欢烯和α-金合欢烯处理其发病率均为0;而其余21种挥发性成分单品处理均出现油胞病症状,且发病率≥73.33%。研究橘油成分对柑橘果实油胞病的影响将为进一步探索油胞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杀菌方式对即食胡萝卜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对即食胡萝卜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新鲜胡萝卜片和经巴氏杀菌、超高压杀菌、热辅助超高压杀菌处理的即食胡萝卜片及其贮藏期间(4℃,60 d)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鲜胡萝卜片的主要芳香成分为萜烯类物质。与未杀菌组相比,经不同杀菌处理后,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巴氏杀菌组降低的最多。在贮藏前期(20~30 d),超高压处理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的含量最高,超高压杀菌在短期内较好地保持了胡萝卜特有的香气,即食胡萝卜片品质较好;其次是热辅助压力杀菌组,热辅助压力杀菌组即食胡萝卜片的β-蒎烯、β-石竹烯的含量较其他处理组较高,较好地保持了胡萝卜的松树树脂香气以及辛香气味;而巴氏杀菌组即食胡萝卜片的萜烯类物质含量最低,即食胡萝卜片的品质相对较差。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杀菌技术在即食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却迹地植被原生演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逊  熊尚发 《山地研究》1995,13(2):109-115
海螺沟冰川末端前,近2000m冰川退却迹地植被原生演替经历了:裸地-草本地被、柳-沙棘-水冬瓜、水冬瓜、云冷杉-桦-杜鹃及云冷杉五个发展阶段。据树木年轮推测,170年来冰川末端位置变化显著。植被发展过程、冰川退却速度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与冰川退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比,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棕榈油基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该文以棕榈油为原料制备三羟甲基丙烷三酯,用气相内标法测定三酯的生成率。通过响应面优化后,三酯的生成率最高为88.75%,经分子蒸馏后,三酯的纯度为98.6%,结构经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以分子蒸馏后的产品为基础油,PB-1300(聚异丁烯)、T803B(聚α-烯烃)、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司苯-80(山梨糖醇单甘油酯)为添加剂,复配得到成品润滑剂。该润滑剂除低温性能与抗氧化能力较差外,具有很好的黏温性能和安全稳定性、无毒且易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0.
热稳定性β-葡聚糖酶菌种选育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β-1,3-1,4-葡聚糖产生菌ZJF-1,发酵60h酶活性为64U/mL,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紫外线和硫酸二己酯复合诱变,获得的突变株ZJF-1A5发酵60h酶活性达154.7U/mL,是出发菌株酶活性的2.42倍,对B.subtilis ZJF-1A5产酶特性的研究发现:大麦粉,糊精,可溶性淀粉等糖有利于β-1,3-1,4-葡聚糖酶的产生,葡萄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不利于菌体生长和产酶。B.subtilis ZJF-1A5 β-1,3-1,4-葡聚糖酶的产生与菌体生长部分相关,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后期至稳定期,酶活性显著增加,且β-葡聚糖酶活性与菌体生物量密切相关,B.subtilis ZJF-1A5 α-淀粉酶的产生也与生长部分相关,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α-淀粉酶开始大量产生,而中性蛋白酶的产生与菌体生长同步。  相似文献   

11.
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包合物在冷却牛肉片保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及其包合物对冷却牛肉片中大肠杆菌和腐败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异硫氰酸烯丙酯或其环糊精包合物(4 μL/g),可以有效抑制冷却牛肉片中大肠杆菌和腐败细菌,明显延长保鲜期。环糊精包合物在牛肉中可缓释异硫氰酸烯丙酯,强化杀菌的效果,同时增加肉品的持水性。但异硫氰酸烯丙酯包合物的加入会对冷却牛肉片的色泽产生较大影响,可能更适合于添加到对牛肉原有色泽要求不严格的加工类产品中。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地区具代表性的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饱和烃污染物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烷烃等饱和烃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和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占优势。不同环境功能区和土壤类型的表层土壤样品中饱和烃的组成、分布特征和来源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城区土壤受人为污染最为严重。表层土中饱和烃类化合物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人为污染源,又有天然来源。其中,中-低碳数正构烷烃主要是人为来源,高碳数正构烷烃主要为生物来源;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化合物则主要来源于矿物油、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等。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种植的鄂薯5号、米拉和费乌瑞它三个马铃薯品种上,开展了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科佳、枯草芽孢杆菌和唑醚·代森联六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1)第三次施药后10天,氟噻唑吡乙酮的防治效果最好,总的平均防治效果为92.8%;科佳、唑醚·代森联和嘧菌酯防治效果较好,烯酰吗...  相似文献   

14.
水杉种子挥发物质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水杉种子挥发油对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苹果霉心病菌(A.alternata)、大蒜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莴苣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heae)、构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和大葱紫斑病菌(A.porri)8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杉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6.355%)、柠檬烯(13.663%)、(1S-内型)-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941%)、石竹烯氧化物(6.924%)、β-蒎烯(4.902%)、(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807%)等。水杉种子挥发油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L·培养皿-1剂量对大蒜叶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茶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在60%以上。本研究表明,水杉种子挥发物质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上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四姑娘山具有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2017—2018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采集标本、照片收集,考察了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杜鹃花资源。结果显示:共发现野生杜鹃花22种,分属于杜鹃亚属和常绿杜鹃亚属2个亚属和三花杜鹃亚组、高山杜鹃亚组、髯花杜鹃组、云锦杜鹃亚组和大理杜鹃亚组5个亚组,其物种种群数量大,花色娇艳。对这些杜鹃属植物进行形态特征描述,编制了分种检索表。该保护区是野生杜鹃花极佳观赏景点,为四姑娘山景观旅游增添花的诱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了不同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宁夏金沙林场的霜霉菌EC50由大到小依次为96%霜脲氰、96.4%甲霜灵、97.5%烯酰吗啉、95%醚菌酯;采自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霜霉菌的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6.4%甲霜灵、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葡萄园的霜霉菌(兰州菌株)EC50由大到小依次是96%霜脲氰、95%醚菌酯、97.5%烯酰吗啉、96.4%甲霜灵。各地菌株对96%霜脲氰均不敏感,对95%醚菌酯和97.5%烯酰吗啉较敏感。兰州菌株对96.4%甲霜灵很敏感,这可能与菌株采集地使用该类药剂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两个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菌株F15和H28,经过菌丝培养,冷冻,匀浆,醋酸缓冲液淋洗,硼酸缓冲液初提,透析,乙醚萃取,冷冻干燥等一系列是取过程,得到了菌丝细胞壁提取物。采用考马斯亮兰法和酚-硫酸法分别测得两菌株HCW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15%和75%和20%和70%。  相似文献   

18.
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过程会导致一些土壤受到石油烃的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会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开展土壤修复。本研究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处理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考察了氧化剂剂量和超声结合热活化对石油烃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氧化产物以及氧化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的用量为2.4 mmol/g土壤时,石油烃的含量从3 800 mg/kg降至1 175 mg/kg,石油烃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69%。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随着氧化剂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当氧化剂的剂量超过2.4 mmol/g土壤时,石油烃的去除效率不再增加。使用超声结合热活化,石油烃的去除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过硫酸盐氧化会使土壤p H显著下降,造成土壤酸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石油烃氧化后可能会生成一些醇和羧酸类含氧产物。石油烃和土壤有机质被氧化成极性小分子更易进入水相,导致水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从52.4 mg/kg增加至79.8 mg/kg。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表明氧化处理会改变土壤形貌,使土壤的粒径变小。氧化导致土壤的碳、氢含量减...  相似文献   

19.
刘智喜  李键 《核农学报》1995,9(1):55-61
分别以17β-雌二醇-6-(O-羧甲基)肟-人血清白蛋白(试验组)和人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为抗原,按两个免疫程序,对24只新西兰公兔进行主动免疫。其中,一个免疫程序(A、B组),以1个为间隔,给每兔行皮内多点注射,共5次,另一个免疫组(C、D组)先于第0、2和4周给各兔肌肉注射,又于第6、10和14周行耳静脉注射,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0天,每隔6小时采集血样1次,连续24小时,用RIA测定血浆17β  相似文献   

20.
电磁诱导对葛根素结晶速率、晶体形貌及纯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醋酸-乙醇、乙醇-水、异丙醇中的葛根素进行电磁诱导结晶,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晶颗粒的微观形貌,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在0.24T磁场诱导下,葛根素结晶速度加快;晶体纯度均有提高;在异丙醇中电磁诱导结晶,可得纯度达99.5%的超纯品,而且在同一溶剂系统,电磁诱导下能获得均匀且排列规则、有序的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