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研究了播前常规肥料和综合养分基施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一级种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LK99植株生育期对N素吸收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生育前期植株吸收的N素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出苗后55 d左右,N素在茎叶和块茎中的分配几乎各占一半;至成熟期,约有90%的N素贮存在块茎中。出苗后60 d左右是马铃薯N素需求关键期。综合养分处理明显提高了中早熟马铃薯LK99一级种的商品薯率、单株生产力及块茎产量,平均667 m2增产26%。  相似文献   

2.
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陇薯5号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中高寒阴湿区研究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马铃薯陇薯5号NPK吸收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阶段不同养分在陇薯5号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生育期单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生育前期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中;块茎膨大期,养分在茎叶和块茎中的分配约为8∶2;成熟期,块茎中氮磷钾的比例分别约为50%,65%,60%。出苗后45 d,65~75 d分别是马铃薯陇薯5号P、NK需求关键期。此外,NPK+微量元素配施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粗淀粉、VC、粗蛋白含量,提高马铃薯产量,说明均衡施肥可实现马铃薯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与枸杞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马铃薯与枸杞嫁接愈合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马铃薯/枸杞嫁接植株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马铃薯/枸杞嫁接植株生长旺盛,可完成整个生育进程.马铃薯/枸杞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隔离层产生期,嫁接5 d后,嫁接接口处产生隔离层;(2)愈伤组织形成期,嫁接9d后,隔离层细胞脱分化,最后形成愈伤组织;(3)愈...  相似文献   

4.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运而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先进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1选用脱毒种薯脱毒马铃薯出苗早,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肥大浓绿,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50%左右。以早熟为主的可选用中薯  相似文献   

6.
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及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及氮、磷、钾、硫吸收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植株鲜重、干重以出苗后61~75天增长最快;肉质根产量在65589kg/hm2时,平均每生产1000kg肉质根,植株需吸收N2.119kg、P2O51.306kg、K2O2.451kg、S0.589kg,比例为1.00∶0.62∶1.16∶0.28;出苗后31~75天是植株吸收养分的主要时期;收获时植株吸收的各种养分主要贮存在肉质根内。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浙江舟山地区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作者对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聚乙烯(PE)地膜在土壤温度、出苗时间、植株长势、马铃薯产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开展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保温保水性、防除杂草效果与聚乙烯(PE)地膜相当;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耐候性可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要,各处理植株长势大致相同,产量差异不显著;从节省劳动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鲁引1号马铃薯是山东省农科院培育出的一个早熟脱毒马铃薯,早熟,从出苗至收获60~70天,株形直立,植株较矮,约60cm,休眠期较短,适于春、秋两季栽培,也适合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间作套种。茎杆粗壮,分枝少,叶片肥大,叶缘波状,花淡紫色,块茎膨大速度快,结薯集中,产量高,一般667m2产2 500kg左右,比当地品种增产20%~30%。 鲁引1号薯块极大,长椭圆形,芽眼浅,薯皮淡黄色而光滑,薯肉淡黄色。品质和食味好,适合加工及出口创汇,在香港及东南亚各国极为畅销。 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抗…  相似文献   

9.
<正>厚皮甜瓜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4个阶段。不同生育阶段植株的器官形态有不同的变化,在同一生育阶段,因栽培环境的改变、技术措施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使器官形态有所不同。只有掌握厚皮甜瓜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并按照其生育规律采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膜覆盖对春季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色膜、转光增温膜和配色膜为试材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季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光增温膜的增温效果最好 ,其次是配色膜 ,黑色膜的效果较差 ,但也好于普通透明地膜 (CK)。转光增温膜和配色膜覆盖的马铃薯出苗较快 ,长势好 ,产量显著高于CK。黑色膜覆盖的马铃薯出苗稍晚 ,植株长势和产量受到一定影响 ,但其产量仍明显高于CK。配色膜与黑色膜覆盖在防除杂草和防止马铃薯块茎表皮变绿方面有明显效果。综合各项测定指标 ,认为配色膜的总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优选上海908’番茄为接穗,‘丽薯6号’马铃薯为砧木,研究了嫁接对其植株生长,源库器官质量、形态,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番茄的株高高于对照马铃薯,但茎粗细于对照马铃薯,而嫁接后二者均居于对照番茄与对照马铃薯之间;嫁接显著增加了植株叶面积,嫁接植株的根系体积、长度均显著大于接穗番茄,但与砧木马铃薯差异不显著;嫁接植株最终地上部所结番茄、地下部所结马铃薯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嫁接植株的番茄果实和马铃薯块茎的体积、纵横径、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分别与对照番茄和马铃薯差异不显著;此外,嫁接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番茄相差不大,根系中的含量更接近于马铃薯,而枝蔓中的含量居于对照马铃薯与对照番茄之间。可见,嫁接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势均较旺盛,到开花结果及地下块茎形成时,源库关系开始建立并趋于协调;嫁接后增加了源强,扩大了库容,源库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其产量接近对照番茄与对照马铃薯产量之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正辣椒是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种植。施肥是辣椒在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辣椒的产量与品质。1辣椒不同时期需肥特点辣椒在各个不同生育时期,所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数量有所不同。从出苗到现蕾,由于植株根少叶小,干物质积累较慢,因而需要的养分也少,约占吸收总量的5%。从现蕾到初花,植株生长加快,营养体迅速扩大,干物质积累量也逐渐增加,对养分的吸收量增多,约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田苗前喷施除草剂时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长,本试验对何时使用苗前除草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90%乙草胺1950ml/hm^2+70%嗪草酮450g/hm^2,苗前无论何时喷施对马铃薯田均安全;对产量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除草效果以播种后15~20d喷施除草剂,除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成功探索出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垄沟转换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前期保墒集雨促植株、中后期调节促薯块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类农业气象条件地区已示范推广11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进技术后的马铃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2 580 kg,最高达到了3 200 kg,较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8 %,商品率提高了22 %,平均每667 m2 增值1 440 元,尤其是在2008~2010 年冬春连旱、秋季多雨的情况下,凸显出了新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薯芋套种     
薯芋套种马铃薯和芋虽同属薯芋类作物,但生育特点却各有不同,芋宜高温湿润环境,而马铃薯却可在低温气候下生长,马铃薯忌多雨,而芋缺少水分则生长欠佳,看上去两者的脾气特点难以凑合,但因马铃薯植株较矮、生育期短,以地膜栽培,l月份播种,5月份即可收获,而芋比...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加37.5%泉程悬浮剂、58%诺毒霉可湿性粉剂、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马铃薯在不同出苗时期(出苗后30 d、出苗后20 d和40 d各喷1次)喷洒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表明,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加37.5%泉程悬浮剂在马铃薯出苗后20 d和40 d各喷1次效果最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高达98.9%,值得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8.
浸种催芽用于秋马铃薯播种的春薯,由于正处休眠期,播后不能很快发芽出苗,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和有数光源,以致生育不足或造成缺苗,单产不高,这已成为秋马铃薯栽培上的一大难题。而采用赤霉素浸种可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方法:可采用整薯浸种或切块浸种。整薯浸可用10~20ppm的赤霉素浸种30分钟,切块浸种可用0.5~2ppm浸种5~10分钟。浸前要把切口处淀粉用清水洗干净,浸出捞出阴干约半天时  相似文献   

19.
一、鲁引1号 鲁引1号山东省农科院培育出的一个早熟脱毒马铃薯。早熟,生育期60—70天(出苗至收获)。株型直立,植株较矮(约60厘米左右),休眠期较短。适于春、秋两季栽培,也适合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间作套种。 茎杆粗壮、分枝少,叶片肥大,叶缘波状,花淡紫色,块茎膨大速度快,结薯集中,产量高,一般亩产2500公斤左右,比当地品种增产20一30%。 薯块极大,长椭圆形,芽眼浅,薯皮淡黄色而光滑,薯肉淡黄色。品种和食味好,适合加工。及出口创汇,在香港从东南亚各国极为畅销 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播种期对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产量及其生长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1、2播种期的出苗速度较快,出苗率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出苗速度减慢,出苗率降低。马铃薯的总产量、单薯重大于100 g产量、总产值,以第1、2播种期较高。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广西宾阳县冬种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应在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