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截至2005年,会泽县退耕还林(草)面积为1.67万hm2,预计30a后活立木蓄积可增加39万m3.退耕地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地表径流比退耕前显著下降.于2006年5月在金钟镇5个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共抽取了50户退耕农户进行调查,经分析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推动了农户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使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增加;各类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不大,农产品产值结构变动较大;提高了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提出了保障工程可持性的对策和措施: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农户收入多元化,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明确补助政策以来,没有随着粮食价格和物价的上涨、国家对种粮补贴提高而调整,一直停留在12年前的标准,影响了退耕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建设的积极性和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对于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国家在1999年就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6.
有力的工程运行机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选择出适合不同类型区、不同退耕主体和不同还林方式的退耕还林模式,是不断提升工程科技含量,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有机载体。奇台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优选出8种退耕还林模式,探索强化4种工程运行机制,抓重点,树样板,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3年6~10月,对禄丰县该年2000hm^2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全过程监理工作。对发现的作业设计问题、种苗质量问题和预整地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其多数问题得到解决,与监理前的2002年相比面积核实率提高5%,上报面积合格率提高39.52%。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我省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第一年。2002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退耕还林任务为20万公顷(300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0万公顷(150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0万公顷(15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在全省16个地州市的126个县全面启动,共涉及1136个乡镇,4125个村民委员会,44.5万个农户。据统计,截至2002年10月底,全省已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9.55万公顷,占全年计划的97.7%,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造林两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尚未造林部分,其原因是要种植一些需要在冬季移栽的树种,目前各地正在加紧进行冬季造林。2003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退耕… 相似文献
9.
10.
搞好退耕还林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沙漠化这一危害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来遏制沙漠化的进展 ,以改善我国西部和北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搞好退耕还林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科学规划规划时坚持适地适树 ,并且设计混交林。实施退耕还林既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体现社会效益 ,真正做到退得下、还的好、稳的住、能致富、不反弹 ,合理的规划特别重要。因此林业科技人员在搞工程规划前 ,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搞好工程规划 ,做到适地适树。搞规划要科学 ,不能凭长官意志…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描述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总指标和3个具体指标,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并合成了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综合指数,对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诣在为退耕还林经济影响评价理论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效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其关键在于建立退耕还林长效机制。笔者从相关政策的支持、保障和后续产业的研发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识出发。阐述了工程建设的意义。并就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建设等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根据海拔因子将西昌市退耕还林地划分为三大立地类型区,再按土壤和坡向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提出了退耕还林主要模式,即:生态林模式、林—草模式、经济纯林模式、林—药模式、竹林模式,阐述了不同模式的特点、配置方式和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文献的研究,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已有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不足, 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