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部同志们: 你们好!寄来《农业考古》收到,谢谢。你们的事业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钦佩。作为一个记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觉得你们身上有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跑了不少地方,我觉得,每一个成功者总是最善于发挥自己特长(或叫优势)者,赶浪头、凑热闹是最没出息的人。死啃书本,走老路、熟路、现成路的人亦然。我赞赏你们的作为,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贵刊《农业考古》的题名,的确命中矢的。从考古学上研究我国农业史,不只给我们多年从事考古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推动这一学科的迅速兴起,而且也为研究和探索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新的园地。我国农史的研究虽然说来长久,可实际在这一学术领域,特别结合考古发现加以研究的领域却有很大一片尚特开垦的处女地。由此可见贵刊肩负多大的学术使命、然而也坚信贵刊  相似文献   

3.
世奖同志: 没见过面,但从根蟠同志等处听到关于你的情况。看了你的论文,更加高兴。这个题目很有意义,很值得讨论,因为这是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问题,因而至关紧要,特别是近年来有一股“照搬风”更加显得这个问题的紧迫。因此通篇探讨的主题是正确的。卒读全文后,感到有些问题值得研究,不拿你当外人,直说了。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编辑部: 多次拜读《农业考古》之后,我们认为贵刊办得很好,各期内容全面而又系统;有大块文章也有精悍小品;既有概论,又有专论;既有古代农学遗产的继承,又多新资料的发掘;大至农业地理,农业气候,小至一张图象,一片化石,疏证、考释,推陈出新,真如百花园里满目缤纷,为我们喜闻乐见。尤其是有关各个历史阶段的农业史、重要农具、作物、科技等等综述性的文章,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参考价值更高。这就从一个重要方面填补目前史学研究里经济史研究较差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编辑部:我单位收到了你处《农业考古》订购单,通过目录可以看出对我们的工作是大有禅益的。借鉴古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知识,用长期的眼光来进行目前的区划工作,贵刊不失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资料。我们决定从创刊号起每期各订五份。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诸同志:承寄《农业考古》,谢谢!内容新颖活泼,近五六年来,江西博物馆诸同志,为着探索农业考古,足迹遍全国,备极辛劳,终于得出良好的成果,仅致以热烈的祝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付教授张寿祺编辑同志:所寄《农业考古》三册均收。阅来,欣喜至极。刊物插图清晰,编排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着十足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使人更觉中国农业历史之悠久、中华民族的伟大。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同志们:见到《农业考古》第二期,谢谢你们的编辑工作。我一直对农业考古有兴趣,现在能有这样一个专门园地,我很感谢你们的开拓工作。尤其是现在有些考古工作者尚未认识到这一专题的重要性,你们的工作就显得难能可贵。目前,国外的农业考古搞得十分活跃,有许多理论、经验和技术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从时间上看,我们大约落后人家一个世纪。欧洲最早于十九世纪中叶就认识到农业考古的重要性了。可是国内有些人对这一专题的研究还很不以为然,认为考古就是瓶瓶罐罐分期排队。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编辑部:承寄《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非常感谢。阅读之后,觉得你们的刊物越办越活,越办越好,这是你们辛勤劳动的结果,谨致祝贺。贵刊曾向我约稿,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完成任务,十分抱歉。但欠帐总是要还的。顺致敬礼湖南省博物馆付馆长、付研究员高至喜 8.28编辑部同志们:你们的《农业考古》办得越来越好。今年的第一期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安排,都格外出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编辑部: 收到《农业考古》83年1期,一气拜读,获益甚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古学也走向了专业化的分工。《农业考古》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考古刊物,开创了应用考古学的先声。考古学在为研究历史提供实物资料的同时,也应象自然科学一样,注重应用考古学的发展,从而使考古学更能紧密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这样,考古学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祝《农业考古》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同志们: 你们好!惠寄《农业考古》82年2期收到。这一期内容非常丰富:真是愈来愈吸引人了,把全国这方面的同好者都吸引住了。难怪同时也引起国外的注意。这一期从我个人的爱好说,有关稻作的几篇都很好。严文明先生的这一篇取材丰富,分析入理,我很受启发。其中对于野生稻的分布及太湖地区粳稻中心这两点则有不同看法,但这是学术问题,愈探讨愈会有进展,不能也不必斤斤计较谁是谁非。黄其煦同志一文中的见解,我很同意,感到很受教益。四川凉山安宁河出土的野生稻问题,很令人注意,这很重  相似文献   

11.
主编同志: 三年未见面,念念。今日又收到《农业考古》,知道你仍在搞这专业,很高兴。我因不懂考古又不懂农业,无力供稿,殊以为歉!不过,我的专业总与经济史有关系,而农业生产又是中国主要的生产部门,所以还是经常关心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过去,中国搞经济史的人,都不大懂因而也不敢涉及生产中的技术史。我以前也只是从日本天野元之助的书中略有一些印象。其他如农科院或农学院也有些人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拙稿《新疆农业考古概述》中有一处错误: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所谓“酸梅”(见《农业考古》83年1期106页)定名不确。承新疆八一农学院果树教研室刘明彰等同志面告,这种“酸梅”实系“李”的误称、这种“李”,吐鲁番地区农民目前仍习惯称作“酸梅”,原因不详。因这一资料涉及对吐鲁番地区古候气,雨量的分析,故请订正,并致歉意。  相似文献   

13.
主编同志:最近我们在图书馆看到您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深感所载论文题目新颍,资料丰富,考证严谨,开拓了生产力角度来研究古代农业史的新领域。这个刊物富有学术价值,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极有参考价值。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七卷本的“中国古代商业史”丛书的研究编写(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内有“先秦商业史研究”、“秦汉商业史研究”以至“明  相似文献   

14.
主编同志并转《农业考古》编辑部:从已出三期看,《农业考古》在编辑方针上体现了“古为今用”和“大农业”观点,发表的文章体现了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又密切联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加以图文并茂,还有普及性讲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讲话》、《农史人物介绍》等,在农业院校师生中很受欢迎。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进行了学农爱农和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纯学术性论文的框框,作到了研究农史与普及农业史知识相结合,取得很大成绩,谨向贵刊表示祝贺。我这两年从事农业区划工作,感到农业区域形成的历史很重要,必须从空间布局与时间演变两方面进行研究。贵刊的任务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资源和区划,是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农业考古》很有声誉,有物有论,前所未有。凡我熟悉师友或史学界的一些朋友,每当谈及贵刊无不称赞。我常有这个信念:考古这个行当,它应该解决历史的一些问题,为科技史服务,提供点资料,考古才有活力。所以,多年来的兴趣和研究工作都在这方面。故贵刊本人十分推崇,期望坚持,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你们的努力下,定会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刚从山东回来,就收到了您寄来的稿子,遵嘱作了必要的修改,翻拍了一些照片。照片中有草鞋山和崧泽材料,但不清晰,已去信请上博和南博同志洗张清楚一些的,他们也许会直接寄给您。请您连河姆渡的照片一起重新排一下版面。山东发现了史前稻谷,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也是我为什么要回拙稿进行局部改动的原因。尽管工作是我主持的,但是和省方合作的,不便于单方面发表资料,又没有经过正式鉴定,故只在文章中笼统地提了一下,打算在明年整理完毕发表结果(连同发掘报告)。所  相似文献   

17.
主编同志:杭州一别,转瞬经年。叠奉馈赠《农业考古》二册,真是别有天地。从大作《农业考古大有可为》得知我国已有地震考古,火山考古,水文考古,后来古船发现又有海洋考古及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等等,考古学与科技结合,遂大有可为。贵刊不胫而走天下,日美且羡慕不止。今愚已古稀,为日无多,然对贵刊爱若珙璧,真是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主编同志:我因偶然的一个机会,从我的学生那里见到你们出版的《农业考古》,喜出望外,爱不释卷,干脆就借了回去。实在说,我对《农业考古》是爱上了,希望能成为她的忠实读者。农业上经常有所谓杂交优势,其实学术上也何尝没有这种现象!拜读大著之后,常敬慕你们的幸运,经揉合农学、考古与史学于一炉,创一新格,已为中外学术界所注目,以后必有煌煌成果。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编辑部:收到82年1期《农业考古》,一气读了几篇文章,使我获益甚多。但我发现手中的刊物已是总第三期了,不知能否再订阅到81年的1、2期?请告诉我。谢谢。四川省巴县气象站顾祖文 82.9.1编辑部:我们收到邮来的《农业考古》杂志,捧书详读,认为内容丰富,作为资料收藏必不可少,因发现手中刊物是总第三期,为完整保存资料,我们殷切希望能补订前两期《农业考古》不知有否存书?请回音,将及时将款汇给你们,并感谢你们的热情帮助。敬礼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惠寄《农业考古》均已收到,你们决心大干劲足,成果显著,为农史研究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彭世奖《农业考古》编辑同志:我是湖北宜昌地区科委的工作干部,是《农业考古》刊物的热心读者。我认为这个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