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洞峰 《农业考古》2019,(2):239-245
中国禅宗的祖师禅推崇的"茶禅一味"影响日本茶道形式与内容,成为茶禅的终极精神追求。南宋时期,日本多名僧侣来径山寺参研佛学和茶道,从而形成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问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茶道中体现的是冷寂的审美境界。在"茶禅一味"中呈现的是清寂之美,品味东方流传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往往会有一个让人不能忘记的标志性文化,也绝不会把它们扯到别的国家去.例如,中国的汉字、京剧、少林功夫,西班牙的斗牛,美国的拳击,泰国的人妖,巴西的桑巴舞……那么,日本有什么呢?如果说茶道是唯一代表日本文化的国粹,那么另一种像两个大胖子打架的相扑运动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文化标志了. 日本茶道是讲程序性、仪式性、宗教(禅风)性的,这包括茶庵(亭)内的布局以及茶挂、茶花、茶点等等的细微用心体现.他们的相扑早在1909年就被日本定为国技,也讲究甚至超过了茶道的严谨.它和日本的茶道、剑道、书道、花道、棋道、酒道乃至色道等等一样,在不同形式的外表下追求着一个"道"字和一种东方民族的精神,包含着人人平等、不分强弱、不分尊卑地在一起喝茶、一起较量、一起欢乐,比较一下谁的内在力强,内修得深.因此,相扑是世界上唯一不设体重级别的运动,矮的轻的瘦的打败高的重的胖的对手的例子很多.观众们以期待的心情看待对方心与力的搏击,更希望看到弱的战胜强的.一旦满足,他们会疯狂的欢呼,尽情张扬着他们渴望追求的那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3.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6,(5):149-151,159
高朋贵友远方来茶,自古以来就和文化密不可分。由茶叶的加工、种类、品茶、茶道延伸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又和曲艺、诗画、宗教等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使茶常常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据记载,第一个在中国学习饮茶,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是日本学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道带到日本的是荣西禅师。而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在茶文化上的启蒙也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不无关系。因此,东方的茶文化十分发达并自成体系。上世纪末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国家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茶。因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矿物质、氨基酸、茶多酚…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84-285
中国茶道文化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并盛于宋代,人们在饮茶中创造并不断完善了以泡茶饮茶为根本的茶道礼仪文化。古人给予了茶多个词汇以体现茶的精神内涵,其中以"和、清、俭、敬"较为突出。唐朝的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将中国茶道文化传递到了国门以外的地区,将其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茶道文化蕴藏了极其深厚的为人与处世的哲学道理,即使是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社会,优秀的传统茶道文化也没有失去往日的色彩,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以茶育人,以茶醒己,以茶明志应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5.
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道的故乡。茶道起自中国,传至海外,与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另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意: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是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是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8.
茶道 ,是茶文化之内核。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 ,体现中和之美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 ,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 ;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 ,体现规范之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 ,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对“道”的诠释 ,大别有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10.
茶,原产自中国,后来被日本僧侣带回日本,并结合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通过考察日本茶道的内容可以发现,在茶礼、茶仪和茶精神当中,中国元素普遍存在。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哲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绪论 日本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一大综合文化体系,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有着许多的特性.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意不在茶".  相似文献   

12.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术语,其意义一是体现"纯一"性,每次茶道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能感动今世的也许仅此一次;二是很多在茶会上碰到的朋友,很可能今生仅此一次,因此每次茶聚都是难得的缘分,应该格外珍重. 因写作《名人茶事》、《中华茶人诗描》(与钱时霖先生合著)两本茶书,笔者结交了海内外300多位茶人茶友,其中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神交的居多,见面采访或茶聚的属少.17年来,这些茶人茶友不幸已有15位仙逝而去,其中9位未曾谋面,6人仅见一面,可见"一期一会"之语颇有哲理.  相似文献   

13.
冯璐 《农业考古》2022,(5):180-186
日本茶道因其优美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人们认为,日本茶道蕴含着日本文化的特质,茶道的精神也被视为是固有的、恒常不变的。实际上,茶道虽然被冠以“道”之名,其内容和形式却是因应时代而不断变化的,这尤其体现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茶道之中。日本近代茶道在精神内涵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将茶道作为以非...  相似文献   

14.
茶筅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筅的起源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关剑平一、茶筅研究的现状在茶道中,茶筅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学者们为此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至今日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文化,对于茶道的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再加上中日茶道的特殊关系,即使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茶道精神".之所以没有在题目中用"茶道"一词,是因为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道"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尚无定论,有许多学者将茶道与茶艺通用,故用精神内涵这一说法,以避争议.本文所探究的对象是:人们在进行一切茶事活动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1).  相似文献   

16.
认识滕军教授是在2004年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但读到她著作的时间却很早,大概是在1998年前后吧,当时为了修订文稿,参考阅读了大量有关茶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其中就有滕军教授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该书可以说是当时唯一一部系统、全面介绍日本茶文化、茶道内容的专业论著.书中除引用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外,还详细介绍了有关日本茶道历史、茶道内容、茶道道具、茶道礼法,以及茶道建筑、茶道美学等方面内容,详细备至,至今尚未有能超逾其上者.  相似文献   

17.
刘朴兵 《农业考古》2012,(2):282-289
日本茶文化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中的茶就是直接用中国汉语中的茶音(cha)。在日本茶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茶道是茶文化日本本土化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道已是日本人的心灵归宿和日本文化的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9.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 ,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 ,如壁龛用的茶道具 (挂轴、花瓶、香盒 ) ;烧水用的茶道具 (风炉、地炉、茶釜 ) ;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 ;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盒、贮茶坛、茶碗、茶勺、茶刷、水注、水勺、茶巾等。其中 ,点茶所用的浓茶小罐 ,就是被日本人称为“唐物茶入”的东西。与“唐物天目”一样 ,日本茶道界一直把“唐物茶入”视为稀世奇珍、一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财产与权力的象征”(1) 。据说五百年前的日本战国…  相似文献   

20.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19,(2):222-231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文明论三部曲"中最有影响的英文著作,成书出版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之后,当时日本被西方逼迫开国进而主动维新进行改革,因对华、对俄战争的胜利得到西方世界认可,随之而起的是文化上的自觉、自信乃至文化观念输出的冲动。冈仓天心用"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艺术史"构造亚洲一体论,构建近代日本的国际定位,通过作为"一种唯美的信仰"的茶道让世界认识亚洲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为日本树立"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