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动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30%4个浓度的板蓝根复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筛选最佳药物用量;筛选5%板蓝根复方制剂作为饲料中添加,28 d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血清及肝脏的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肠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等活性。结果显示:(1)板蓝根添加浓度在10%以下可促进罗非鱼生长和饲料转化,且在5%时效果最佳,攻毒后,罗非鱼成活率可达82.71%,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2)28 d喂养试验中,21 d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最大,效果最好。(3)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罗非鱼肝脏有高效的保护作用;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7 d或14 d达峰值。因此,在罗非鱼基础饲料添加5%~10%的板蓝根复方中草药制剂安全性较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均可有效提高,改善肠道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CBH)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方法】以CBH质量分数分别为20%,27%,34%,41%和48%的5组等脂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77±0.52)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测定并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鱼体营养成分、血脂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饲料CBH质量分数的升高,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41%CBH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饲料系数以27%CBH组最低;肝体比、脏体比随着饲料CBH水平上升而显著升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以41%CBH组最高,且显著高于20%,27%和34%CBH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CBH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幼鱼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48%CBH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CBH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适宜添加水平可达41%;摄取CBH水平过高(48%)会导致脂肪肝和高血脂,并对鱼体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 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 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 IU/kg的7组饲料 (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 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 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 IU/kg。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饲料中不同抗菌脂肽添加物对吉富罗非鱼增重率、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将240尾吉富罗非鱼(平均体重为2.01±0.03 g)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基础饲料)、抗菌脂肽组Ⅰ(基础饲料+50 mg/kg抗菌脂肽)、抗菌脂肽组Ⅱ(基础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物,抗菌脂肽水平为50mg/kg)和黄霉素组(基础饲料+10 mg/kg黄霉素),试验期为7周。结果发现,不同抗菌脂肽添加物均可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特定增长率、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水平和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不同抗菌脂肽添加物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抗菌脂肽添加物对吉富罗非鱼的促生长作用及血清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改善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3.63±0.01)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玉米油和鱼油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其中添加蛋氨酸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0.74%(对照组),1.03%,1.33%,1.62%,1.92%和2.21%,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活力。【结果】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洛氏鱥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62%时,洛氏鱥的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肥满度、脏体比与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拟合,当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时,洛氏鱥饲料中蛋氨酸需求量为1.43%。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1.33%和1.62%时,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蛋氨酸水平为2.21%时,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对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与脂肪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洛氏鱥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蛋氨酸水平为1.62%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蛋氨酸水平为1.62%和1.92%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洛氏鱥配合饲料中蛋氨酸适宜水平为1.33%~1.6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 奥尼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马尾藻多糖(添加量分别为0、0.10%、0.15%和0.20% ),饲养30日后测定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浓度为0.1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系数(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总蛋白和血糖的含量 (P〈0.05);浓度为0.15%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总蛋白含量(P〈0.01)和显著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5);浓度为0.2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血液中总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并显著提高溶菌酶活力(P〈0.05)。[结论]马尾藻多糖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免疫力及肝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17.3 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设计4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G0、G50、G75和G100,其中,G0为对照组(国产菜粕用量35%),G50、G75和G100为分别用印度菜粕替代G0饲料中50%、75%和100%的国产菜粕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为诱食剂,饲养周期为43 d。【结果】印度菜粕替代水平升高可导致罗非鱼的末均质量、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其中,G100组差异显著(P0.05)。全鱼体成分和血清常规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G100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含量比G0显著升高(P0.05)。随着印度菜粕替代水平的升高,奥尼罗非鱼肝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加大。【结论】生长阶段在17~70 g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印度菜粕替代国产菜粕的水平不宜超过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对草鱼肠道组织及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草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合理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50.63±0.43)g的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用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用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CK),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蛋白(约300 g/kg)、等能(15.6 MJ/kg)的日粮,分别饲喂各组草鱼,研究大豆蛋白对草鱼肠道组织及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60%大豆蛋白替代组草鱼的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45%和60%大豆蛋白替代组前肠和后肠肠道结构组织完整性均被破坏,部分肠绒毛脱落,部分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固有层结缔组织疏松,固有层变宽。各组草鱼血液中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50~100 g草鱼的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为300g/kg,大豆蛋白适宜替代量为45%,过量添加大豆蛋白会使草鱼肠道完整性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抗菌肽对河蟹生长、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河蟹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探讨抗菌肽对河蟹生长、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免疫的影响.试验河蟹7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添加0.4%抗菌肽的试验组,连续投喂60d后,测定河蟹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球蛋白及肝脏、肌肉、性腺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提高肝脏、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P<0.05),但对河蟹增重,血液中溶菌酶活性、-氧化氮浓度、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性腺组织中的SOD和总抗氧化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添加0.4%抗菌肤对提高河蟹免疫与抗氧化能力能起到-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64.04±1.26)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投喂生物素水平为0.00(对照组),0.03,0.07,0.31,0.61和1.26mg/kg的饲料10周,测定并分析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生物素可显著提高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肥满度(P0.05)。0.07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粗脂肪以及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灰分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61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1和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以0.07和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生物素适宜需要量为0.08m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在粗盐及粗盐+碳酸氢钠(小苏打)作用下的耐寒能力及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粗盐组的罗非鱼相对保护率达90%;同一时间,各试验组罗非鱼血清中丙二醛、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差异均极显著;丙二醛和总蛋白水平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结果表明,添加粗盐可提高罗非鱼的耐寒能力,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改变,这与低温胁迫能导致罗非鱼昏迷及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流水养殖,以未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和分别添加1、2、4、8、16g·k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有效活菌数1.0×108 cfu·g-1)饲料饲喂黑鲷幼鱼,探讨其对黑鲷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当添加量达2g·kg-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而后下降。存活率、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黑鲷幼鱼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2g·kg-1时达最大值;各组间葡萄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胃、前肠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差异不显著,仅中肠脂肪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黑鲷幼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最适添加量为2g·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脂质体形式的黄芪多糖能否提高其药效、减少药物剂量。【方法】选用体重40.99±8.84 g的尼罗罗非鱼200尾,随机均分为5组,设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200 mL/kg)及黄芪多糖脂质体高剂量组(400 mL/kg)、中剂量组(200 mL/kg)、低剂量组(100 mL/kg);分别于试验第10、20和30 d测定罗非鱼脾脏指数、一氧化氮(NO)水平、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脂质体对罗非鱼脾脏指数、LZM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罗非鱼血浆NO水平及SOD、POD、GSH-Px活性;黄芪多糖脂质体提高罗非鱼机体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黄芪多糖,且整体上呈中、低剂量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结论】黄芪多糖脂质体能提高罗非鱼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黄芪多糖,且可降低其使用剂量和提高生物学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橡胶籽油替代不同比例豆油对虹鳟幼鱼生长、血液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橡胶籽油添加量分别为0%、4%、8%和12%替代相应的豆油,配制4种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养殖试验。【结果】(1)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虹鳟末重、体增重、日增重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8%组最高(P0.05);相反,8%组饲料系数最低。(2)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8%组最高;而LDL-C/HDL-C值呈上升的趋势,12%组显著高于0%组。(3)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4)0%组血浆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不同处理组血浆总蛋白、总氨基酸、尿素氮、钙和磷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及肝脏ALT、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4%~12%橡胶籽油明显提高虹鳟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对虹鳟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无明显不良影响,且虹鳟饲料中橡胶籽油适宜添加量为8%。  相似文献   

19.
免疫多糖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黄鳝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将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作为免疫刺激剂结合使用对受免黄鳝免疫保护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100.0 mg/kg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投喂受免黄鳝,不仅可以提高受免黄鳝对A.hydrophila LPS的免疫应答水平,也可以增强黄鳝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抵抗A.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黄鳝的生长速度和肝脏功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豆蛋白对鲤鱼消化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50.13±0.41)g的健康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以去皮豆粕分别替代质量分数0%(CK),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360 g/kg)等能(15.2 MJ/kg)的半精制饲料,研究大豆蛋白对鲤鱼消化酶活力和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鲤鱼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力下降,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鲤鱼后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豆蛋白60%替代组鲤鱼后肠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大豆蛋白对鲤鱼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鲤鱼血糖和总胆固醇浓度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素氮浓度、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大豆蛋白替代45%鱼粉蛋白时,虽然对鲤鱼的生长状况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鲤鱼后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力及部分血液主要生化指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