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不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和千里马缓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处理籽粒中K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氮素收获指数最高,达67.92%。【结论】与耗时费工的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省时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且产量无显著变化,二者更适合在贵州黄壤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缓释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缓释肥在辣椒上的用法、用量及对其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生长势、产量、养分利用率等进行了试验,以研究缓释肥料和氮肥抑制剂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缓释肥对辣椒生长势、VC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次性施肥的情况下能提高辣椒产量及肥料利用率;施96kg/667m2施可丰缓释肥比常规肥料增产8.51%,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9%、10.8%和6.6%,但在过量施肥(120kg/667m2)的情况下,辣椒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测算玉米化肥利用率,客观评估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摸清施用缓释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以土壤养分含量、玉米需肥规律为基础,合理制定氮肥、磷肥、钾肥和缓释肥施用量,确定好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过设5个处理(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缓释肥区和空白区)开展玉米缓释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相比,缓释肥区氮肥利用率41.62%、磷肥利用率32.52%、钾肥利用率59.37%,与往年配方施肥(仅施化肥)相比,施用缓释肥肥料利用率提高,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组分脲甲醛缓释肥的夏玉米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究不同组分的脲甲醛缓释肥在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为制备夏玉米一次性施用的专用肥料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简化施肥步骤,节省施肥成本,提高肥料效益,减少养分损失,保护生态环境。【方法】试验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种组分脲甲醛缓释肥处理(UF1、UF2、UF3)、常规施肥处理(CF)和不施肥处理(CK),研究不同组分脲甲醛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组分的脲甲醛肥效不同,UF1、UF2、UF3脲甲醛缓释肥均能够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尤其以UF2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UF2处理2年平均增产7.63%,氮肥利用率提高16.43个百分点;UF1效果次之,平均增产6.53%,氮肥利用率提高12.30个百分点;UF3平均增产4.98%,氮肥利用率提高0.82个百分点。不同组分脲甲醛缓释肥其氮素释放速率也不同,与常规施肥相比,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在玉米苗期0—2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均较高,其中以UF2处理最高,达80.09 mg·kg~(-1);UF1次之,含量为66.47 mg·kg~(-1),UF3处理最低,为51.18 mg·kg~(-1)。大喇叭口期常规施肥处理追施60%尿素,土壤的无机态氮含量有一定地提高,灌浆期含量为27.46 mg·kg~(-1)。20—40 cm土层中,UF1、UF2在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较稳定,灌浆期后含量下降,其中UF1处理收获期含量低至13.40 mg·kg~(-1),比CF处理低1.05 mg·kg~(-1)。UF2处理收获期土壤无机态氮含量为14.13 mg·kg~(-1),较CF处理降低0.32 mg·kg~(-1)。而UF3收获期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略高于其他处理,较CF高出1.51 mg·kg~(-1)。因此,一次性施用的脲甲醛缓释肥处理均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结论】在不同组分脲甲醛缓释肥中,UF2处理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作为华北平原北部中低产土壤的玉米专用缓释肥。  相似文献   

5.
对脲醛缓释肥在香蕉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脲醛缓释肥能提高香蕉产量,在等养分施用下较常规施肥增产,脲醛缓释肥能明显提高香蕉品质,而且能够大大减少施肥次数,提高氮肥利用率,是一种既增产又环境友好的肥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鸡毛菜生产上施用不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施肥指标的影响,减少化肥施用量,在鸡毛菜上开展了缓释肥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鸡毛菜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中缓释肥区的氮肥对产量的贡献率为15.19%,氮肥农学效率为61.15 kg/kg,缓释肥区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4.84%、22.63%、35.89%,比常规施肥区高5.11%、1.8%、3.3%。因此,在鸡毛菜生产上施用缓释肥,可增加鸡毛菜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贵州黄壤区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特性对新型肥料的响应,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西洋复合肥(N∶P_2O_5∶K_2O为15∶15∶15)、保水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稳定性缓释肥(N∶P_2O_5∶K_2O为16∶10∶16)、包膜型缓释肥(N∶P_2O_5∶K_2O为18∶8∶16)和长效氮肥(含氮量为46%)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西洋复合肥)相比,施用新型肥料可使辣椒磷素吸收提前,磷素积累快速增长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提前6~12和22~46 d,缩短磷素快速增长持续期10~33 d;新型肥料可使辣椒钾素积累明显滞后,以包膜型缓释肥的滞后时间最长,辣椒花后钾素积累效果最为明显;磷素和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9.59%~13.42%和106.97%~176.51%,新型肥料施用对辣椒磷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但施用稳定性缓释肥和包膜型缓释肥会显著影响钾素的当季回收利用率。贵州黄壤区辣椒生产应适当调整施肥方式,建议采用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尤其应当注意稳定性和包膜型缓释肥与外源钾肥的配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NAM长效剂对新疆设施小果型西瓜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果型西瓜品种众天2013和众天6211为材料,在小果型西瓜上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和配施添加剂 NAM,测定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量和产量品质,分析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产量品质与氮肥配施 NAM 的关系。【结果】在等养分条件下,配施NAM能增加小果型西瓜干物质量、氮磷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在氮肥减量20%配施NAM长效剂与常规施肥(CF)处理在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上相当,其中品种众天6211,产量在80%CF+NAM处理较CF显著增产4.23%。【结论】与常规施肥(CF)相比,2个品种CF+NAM、80%CF+NAM能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氮肥利用率1.1~3.2个百分点和磷利用率0.48~0.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辣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在不同施肥水平下(1 800、1 500、1 200kg·hm~(-2)),比较了2种缓释肥配方(A:N+P_2O_5+K_2O=19%+10%+19%=48%、B:N+P_2O_5+K_2O=17%+14%+17%=48%)对辣椒形态指标、产量、辣椒地上部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的辣椒长势好,其产量、地上部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大于对照处理(CK)。在相同施肥水平下,缓释肥A处理的辣椒产量比缓释肥B处理平均高4.72%;在辣椒地上部,A3处理氮、磷含量显著大于B3处理,A2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2处理;在辣椒果实中,A1和A3处理钾含量显著大于B1和B3处理;A3处理的氮肥、钾肥农学利用率均比B3处理高15.04%,A1、A2和A3处理的磷肥农学利用率比B1、B2、B3处理的分别高59.08%、51.45%、79.99%。与缓释肥配方B相比,缓释肥配方A在辣椒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肥料农学利用率,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效缓释肥在鲁中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示范研究了缓释肥在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能有效改善玉米各农艺性状,一次性施用不会造成玉米生长后期脱肥;对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全量缓控释肥和90%缓释肥两处理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90%缓释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两处试验点666.7m2产量分别为688.3 kg和711.0 kg;全量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普通配方肥和习惯施肥,其中,以90%缓释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比普通配方肥提高11.25个和15.68个百分点,分别比习惯施肥提高14.42个和21.01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13.
优化肥料用量对枣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合理施用肥料对枣树的影响,为高产、经济、环保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农户施肥和优化施肥4个处理进行对比。其中农户施肥是在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为云天化处理施肥,增氮减磷施肥,将云天化处理减量20%施肥。【结果】优化施肥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较,优化施肥区枣树产量有所增加,枣园土壤的养分含量较常规施肥也有所增加,而在枣树枣叶中的养分含量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明显差距。【结论】优化施肥对于枣树有增产作用,而在枣果品质上无太大影响,在生产促进上在施用肥料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1,自引:7,他引:10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类型肥料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问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等镀氮磷钾养分情况下,比较4种不同类型肥料(普通肥料、有机菌肥、硫包衣尿素、有机无机配方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4种肥料的施用均显著增加了辣椒产量,增产幅度为41.5%~65.1%,其中硫包衣尿素处理的辣椒增产最多,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肥料处理(P<0.05),另外,硫包衣尿素处理的肥料的农学效率,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肥料处理(P<0.05);同时有机菌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2种处理的辣椒V_C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肥料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硫包衣尿素辣椒V_C含量和其他肥料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4种肥料处理间的辣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和品质,硫包衣尿索和磷钾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辣椒产量,且不降低辣椒品质,同时减少施肥次数,降低综合成本,是值得推荐施用的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山县早稻施肥现状,应用有机缓释肥、当地常用配方肥和常规单质化肥进行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配方肥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82.7和457.3 kg,用肥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指导意见。有机缓释肥处理通过延长养分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而磷、钾肥利用率与配方肥处理相近。基肥施有机缓释肥,配合追施速效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拾华  鲁耀  段宗颜  龙洪进  毛妍婷  杜彩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8-13769,13776
[目的]为了克服干制辣施肥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低,选出真正适宜于云南干制辣椒主产区推广的缓释肥料品种及平衡施用技术,促进干制辣椒增产、增收。[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2种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对干制辣椒生长发育、产出效益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缓释复合肥、脲精及平衡推荐施肥均有利于干制辣椒生长、农艺性状改善和肥料的吸收利用,促进干制辣椒果实干物质累积和经济产出效益增加。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推荐施肥、缓释复合肥及脲精施用后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1.68%、10.64%、8.56%,干制辣椒产量分别增加20.94%、17.50%、14.54%,净产值分别增加3 820、3 656、3 146元/hm2,干制辣椒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单株挂果数实现。[结论]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可以在保证干制辣椒产量不降低的同时,减少肥料氮的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水缓释肥与普通肥料配施对苹果幼树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实现苹果种植减肥增效。【方法】采用苹果幼树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包括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保水缓释肥(T1),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50%的普通肥料与50%的保水缓释肥(T2),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保水缓释肥(T3),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50%的普通肥料与50%的保水缓释肥(T4),3月份和7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普通肥料(T5),3月份和8月份分别施加30%的普通肥料与70%的普通肥料(T6),不施肥(CK),分析不同处理下苹果幼树的生长、养分利用效率、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保水缓释肥与普通肥料配合施用能够有效促进苹果幼树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并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与生物学性状,其中T1处理的氮素、钾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36.11%和30.89%;T3处理的磷素利用效率达22.22%。保水缓释肥的施用能明显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水平,且以T1处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较为明显。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脲甲醛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脲甲醛肥料的产量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为叶菜专用脲甲醛肥料的研制和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白菜为供试蔬菜,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以常规氮肥尿素、脲甲醛肥料及两者混合氮肥(尿素与脲甲醛肥料氮素质量比为1∶1)为供试肥料,开展第1季施肥、第2季不施肥的连续两季田间微小区栽培试验,研究脲甲醛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每季各氮肥处理小白菜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均显著高于CK。小白菜第1季产量以尿素+脲甲醛肥料处理最高,为50 678kg/hm2;第2季产量以脲甲醛肥料处理最高,为28 051kg/hm2;而以上2个处理的两季小白菜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尿素处理。不同处理每季小白菜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第1季尿素+脲甲醛肥料处理小白菜的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02.73mg/株及24.94%;第2季脲甲醛肥料处理最高,分别为173.72mg/株及21.88%,而以上2个处理的氮吸收总量、氮肥累积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尿素处理,表明脲甲醛单独施用或与尿素混合施用具有明显的后效,可显著增加氮肥累积利用率。【结论】脲甲醛肥料与尿素混合施用既能保障第1季小白菜产量,又可降低缓释肥料成本,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叶绿素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20%、40%、60%比例的缓释肥用量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20%比例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均表现出20%比例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在马铃薯成熟期,缓释肥施用比例越大,马铃薯叶绿素含量越高;由缓释氮肥比例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拟合曲线得出,稻草覆盖条件下冬马铃薯缓释氮肥的最佳比例为37.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