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是引进树种,遗传基础变窄是高世代育种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基因资源.研究对二十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126个全同胞家系、32个自由授粉家系湿地松种子营建的基因资源林进行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与一代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生产的子代相比,个体树高、胸径、材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来自引进的子代群体,表明新引进群体包含更多的遗传变异;树高、胸径、材积的单株狭义遗传力范围分别为0.323-0.417、0.218~0.392、0.255~0.426,与其它报道范围一致,生长量性状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使用个体模型分别计算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所有个体的育种值并以材积育种值为标准进行了排名,全同胞家系排名前30的个体集中在7个家系,半同胞家系排名前15的集中在5个家系,为保证更多的遗传多样性,从这12个家系中选择1~2个个体补充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有效的拓宽现有湿地松育种群体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
杨树育种原始材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材料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只有占有大量的原始材料和对原始材料进行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才能正确的开展育种工作,并取得予期的效果。本文就原始材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原始材料分类学的研究研究原始材料时,首先要搞清它的分类学地位。对于原产我国的杨树分类学的研究是比较清楚的,但对从国外引进的杨树,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杨树分类学的研究则较少,问题也较多。从我们对陕西及其它地区国外引进杨树的分类、起源和分  相似文献   

3.
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 Maxim)以果实光滑艳丽、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人们的喜爱。油桃虽原产中国,但我国油桃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较理想的油桃品种供生产推广很少。7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入了一些油桃品种,但因品种风味偏酸,与我国人民喜食以甜为主的习惯不相适应,未能在桃产区广泛种植。同全国一样,武汉郊区80年代也引进了部分油桃品种,表现裂果严重、果型小、风味酸。90年代初开始,国内科研单位杂交培育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甜油桃新品种,在国内开始了引种试种栽培。 武汉属…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杨树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辽宁省的杨树育种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了扼要的阐述和分析,我省的杨树育种前期从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分为速生育种,抗盐育种,单倍体育种,选择自然要交种和远缘杂交育种5个方面;后期从80年代初期开始,利用美洲黑杨的优良基因,培育2出辽宁杨,辽河杨,盖杨,大大提高了树树生产力水平及抗性。并提出了今后杨树育种的发展趋势,不应单纯追求速生,而对抗盐,抗旱,抗瘠、抗寒、抗病虫等质量性  相似文献   

5.
<正> 同功酶技术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但到六十年代初期这一技术已开始在林业研究中应用。到六十年代末期,西德、瑞典、日本和美国已有几组人员独立地进行了这方面工作。七十年代,在林业中,特别是树木遗传育种中利用同功酶的研究明显增多了,国家学术活动也很活跃。继1976年在法国波尔多召开的国际林联改良代育种会上讨论同功酶的应用之后,1977年1月欧洲共同体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林木生化讨论会,1978年11月在瑞典乌默欧召开了林木生化遗传讨论会;1979年7月  相似文献   

6.
万寿菊杂交育种实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从万寿菊F1分离得到的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试验,以期能得到稳定的万寿菊雄性不育系,如果利用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将大大降低制种成本。并提出了在万寿菊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进行育种时,对父本进行自交,以保证得到纯的父本,并应选择适宜地区进行制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核桃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核桃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但已经选育出一些抗病力较强的早实品种,目前正在进行抗果实黑斑病的基因筛选及杂交育种工作,国外抗病育种开展较早,主要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抗病品种以及砧木改良,黑核桃杂种作为优良抗病砧木的潜力,枫杨的抗疫病,核桃本砧的抗黑线病潜力正在观察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一、液压起重臂的发展概况瑞典木材装卸作业中,广泛使用液压起重臂,在三十年代木材是靠人力装车。四十年代末及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简易绞盘机将木材提升起来,直到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着手研究设计新型的液压起重  相似文献   

9.
雷州林业局是我国第一个以桉树为主营树种的林业单位,50余年来一直以桉树的种植、加工、利用和出口为核心业务。依靠桉树新品种培育等成果,雷州林业局的桉树生长量由1990年代初的10m3·hm-2提高到2002年的20m3·hm-2,在同行业中保持强的竞争力。本文从桉树种质资源的收集、矮化杂交圃的建立、人工杂交技术等方面简述了雷州林业局以杂交育种为主的桉树育种资源研究、利用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来,南朝鲜在林木育种工作中,一方面强调引种、杂交的实用性,如世界著名的刚松引种、刚松×火炬松杂种、意大利杨树品系的引种等均已广泛运用于生产中;另一方面,从1960年起开展选优建园工作,对全国10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科学规划,并强调群体与个体选择的实用性.因此在引种、杂交与选择联合运用的实用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林木育种体系.一、林木育种研究所南朝鲜在战后即开始林木育种工作.1956年,在中央林业试验场下设立了育种科与水原林木育种支场.在此基础上,于1963年成立了中央林木育种研究所,隶属  相似文献   

11.
国外动态     
细胞融合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发展生物工程是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微生物领域,这一技术已有很大进展,目前世界许多科学工作者正将这一战果扩大到高等动植物新品种的育种方面去。日本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一研究工作。五十年代末又把这一技术的开发引用于林业。根据国内外生物工程发展水平和  相似文献   

12.
东门桉树优树选择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桉树科技》1993,(1):18-21
东门林场于196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现有桉树人工林面积8000公顷,占有林面积65%。1980年开始,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项目从八个国家引了174个树种和种源,东门林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桉树基因库。通过引种栽培试验,选择了尾叶桉等一批比原当家树种——窿缘桉增产16%—200%的桉树新品种种源。为了得到优良的基因材料,进一步改良育种,培育优良无性系,提高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自1984年10月起,逐年进行了桉树优树选择。通过优树选择,得到一批优良的育种基因材料,部分优树已进行种子园、人工杂交授粉及无性繁殖研究和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取得良好的增产效益。现将桉树优树选择工作的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北桑一号是利用杂交一代优势原理和基因诱变育种等多种高新育种技术手段,选育成功的果桑新品种,是我国“南桑北移”科技攻关研究的重大突破性高科技成果。北桑一号是北方低温干旱地区果叶兼用型杂交新品种,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果叶优质丰产等优良特性。现将其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回顾我国经济林育种工作,经过品种资源的调查、分类和收集阶段,全面系统、有组织的发展阶段,现将要进入常规育种与高技术相结合的阶段。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各地都进行了品种资源调查、分类。同时,进行了油茶、油桐、核桃、板栗等树种生物学,优株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对当时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开展了经济林各树种全面的、有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一、初步的设想杂交是选育新类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农业育种史中,通过杂交所获得的成果,占有显著的比重。林木育种的历史较短,但它一开始就应用了农业育种的经验,除了在现有的类型中进行选育之外,并开展了不同种系杂交工作。早在1912年,英国就用卡洛林杨(P.angulata)和毛果杨(P.trichocarpa)交配,选育了广泛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茶自花授粉全同胞子代、无性系间控制授粉全同胞子代、半同胞子代和无性系四种不同群体的结果枝特性和开花结实特点等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揭示了四种群体及其优良林分的结实特性和产量规律,为油茶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良种的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以及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择育种研究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7.
云南橡胶有性育种人工杂交组合选配的研究概况遗传育种研究室(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1959年开始引进国内外橡胶良种,1962年进行优良无性系的人工杂交,根据垦区的自然特点和生产需要,以高产、抗寒为主要目标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建立了高产×高产、高抗...  相似文献   

18.
<正> 橡胶幼态优势的获得与利用,关系到橡胶杂交的超亲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利用,是橡胶选育种工作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虽然早自1904年,巴西橡胶树相继引入我国云南、海南等省区种植,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规模化生产种植,并同时开始系统的研究工作,但在橡胶选育种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积极开展林木育种工作林木育种工作,自五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国外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这项工作已成为提高林木生产率、保证林分稳定性等方面的重要措施,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果。如意大利选育的欧美杨“Ⅰ—214”既对当地危害极大的春枯梢病有抗性,生长又迅速,9年生时每公顷蓄积量达330立方米,超过一般杨树产量的40%,经济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杂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桉树引种已有10 0余年历史 ,随着桉树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强度选择的结果 ,导致桉树遗传多样性程度降低 ,低濒率优良基因消失 ,从而使桉树长远的遗传增益受损。由于桉树易杂交 ,无论是桉树产地国家 ,还是引种国家均有利用杂种桉优势的报道。近年来 ,世界各国不满足于桉树自然杂交的选择 ,提出多种交配设计 ,避免在后续世代中出现严重的近交衰退。我国桉杂交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现已形成了有目的、系统的人工杂交育种机制。1 桉树杂交育种现状我国桉树杂交育种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当时主要是利用天然杂种 ,如雷林一号桉 (窿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