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温预处理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顶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d,越南油茶为15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事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粱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对东北中部黑土稻区粳稻品种进行耐冷性鉴定,分析冷害胁迫下粳稻不同品种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低温处理的水稻叶绿素含量要低于正常水稻中的含量;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要高于正常水稻中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要高于正常水稻中的含量。吉粳809、秋田小町两个品种在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与Pro含量上表现更为稳定,耐冷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4.
5.
为探讨低温预处理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幼穗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沈农265和盐丰47幼穗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外植体经5~8℃不同持续时间低温预处理,以及诱导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基腺嘌呤(6-BA),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激动素等几种培养条件下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经24h低温预处理的幼穗出愈率显著提高,各处理均达89%;诱导过程中2,4-D浓度为3mg·L-1时,2个品种出愈率均处较高水平,分别达到86%以上:分化过程中激动素(KT)与萘乙酸(NAA)浓度配比为2mg·L-1/0.05mg·L-1时,是2个品种愈伤出苗的适宜浓度.因此,低温预处理、激素种类及配比是决定直立穗型粳稻幼穗离体培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7个粳稻杂合组合F_2为试材,通过对N_6培养基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及有机添加物的综合调整,提高了脱分化培养基对不同组合粳稻品种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在脱分化培养基上增加肌醇1克/升有明显提高绿苗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以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选用C17为基本培养基,分别研究了低温预处理1、2、3、4、5、6、7 d,添加0(CK)、80、100、120 mg/L的聚乙二醇(PEG)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4 d的小麦花药出愈率最高(2.108%),且稳定性较好(变异系数0.067),与低温预处理2 d的小麦花药出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5个处理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培养基中加入80、100、120 mg/L PEG可显著提高小麦花药出愈率,尤其以100 mg/L PE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对大麦花药内源氨基酸含量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花药培养反应迟钝型,敏感型基因型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穗中部小花中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期的麦穗(单核穗),二核期的麦的穗(二核穗),20℃下离体发育至二核期麦穗(20摄氏度穗)中花药内源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以二核穗的最高,20℃穗的其次,单核穗的最低,但是,皆远低于3摄氏度处理25d的含量,据此推测:小孢子发育进程和离体并非导致大量游离氨基酸形成的主要原因。离体培养20d,迟钝型花药的内源氨基酸含量比敏感型的低,观察了经处理后花药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低温处理25d导致花药药壁,药隔组织发生解体,敏感型材料的解体程度比迟钝型的小,推测药壁组织的适度解体有利于小孢子的存活和发育。 相似文献
10.
气温,ABT等因素对大麦花药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固体培养体系中就麦穗离体时气温,甘露醇预处理及激素ABT各因子对大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前代体所处气温高低对愈伤组织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甘露醇预处理效果优于低温处理;ZT和ABT连用对愈伤组织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ABT最适浓度为0.3mg/L。 相似文献
11.
低温预处理在水稻亚种间花药培养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4年就低温预处理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花粉植株诱导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给予6~8℃4天的预处理后,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都可显著提高;但组合间要求的适宜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组合的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忍力不一样,同时正常小孢子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仍会以不同速率缓慢地发育;不同组合6~8℃预处理的适宜天数在0~20天之间,可用取出接种时花药中仍可见清晰的细胞核且处于单核后期的大多数小孢子作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糙米低温储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糙米低温储藏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根据我国地理区域及自然环境将我国储粮区域分为三类,即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并根据各区域的地理条件及生态环境,介绍了糙米低温储藏方法在各区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温、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对水稻垩白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垩白Q1B和Q2B与高垩白G46B和珍汕97B为材料,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别在高温和低昼夜温差环境胁迫、适宜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非环境胁迫下检测亲本、F1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F2、F3和F4代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国颁二级标准的优质株系百分比,分析环境胁迫对垩白的选择效应.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出显性或部分显性,存着明显的偏母遗传性.环境胁迫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正向选择效应,其选择效应在环境胁迫下表现更突出.以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为母本,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材料作父本杂交,在F3代后的选择效应优于其反交.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分蘖前期低温,使水稻出叶及出分蘖速度减慢,叶色浅,营养生长延迟,后期升温,出叶速度和出分蘖速度以及叶色级数迅速增加,营养生长得到恢复,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的叶龄指数分别降低2 % 和4 % ,有效分蘖率降低3 % . 相似文献
16.
17.
赣早籼31号系选用强优势杂交籼稻组合汕A/(36天恢/IR24)为接种供体,经花药培养加速纯合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早籼早中熟类型,具有株型理想、成穗率高、结实好、丰产稳产、抗逆性强、后期落色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为该逆境下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常用的3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四川遂宁分别选择低温潜沼性稻田和非低温潜沼性稻田(CK)进行同期种植,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株高和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1)与非逆境相比,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均显著降低;分蘖数降低程度与T值(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6(P0.01),成穗率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8(P0.01)。2)与非逆境相比,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穗长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均有所缩短,其缩短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1);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均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3)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不同,参试的36个品种中,C优130、C优2095、川香3号、冈优188、泸优5号、内5优306、内5优317和协优027的T值均超过了12,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4)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5(P0.01)。【结论】T值可以用来评价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适应能力,T值越高,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的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9.
20.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