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以珍稀濒危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不同种源树高和胸径平均生长量为研究对象,将分形理论与地统计学原理相结合,计算水松种源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分形维数,揭示其空间分布变异规律和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水松种源胸径、树高生长特性的分维值分别为1.635和1.824,胸径的分维值小于树高的分维值.为反映水松种源的空间差异性,在评价水松种源时应选取胸径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4.
连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11-8212
为进一步掌握闽南山地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采用马尾松集约中径材人工培育经营类型的43 a生林分,选取有代表性(立地条件)的林分进行调查、测试、研究,对43 a生马尾松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马尾松在43 a中的生长过程.从解析木材料,归类综合,对马尾松中径材人工林林分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马尾松近自然森林经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国洲  谢维斌 《贵州农业科学》2011,(12):194-195,201
为马尾松种子园建园时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胸径(营养生长)与结实量(生殖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不同无性系间,胸径与结实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598);在马尾松相同无性系内不同单株胸径与结实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7).在入园材料选择时,预选家系的生殖生长指标与...  相似文献   

6.
对马尾松地理种源四个试验点的64个马尾松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的研究。初步摸清了马尾松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对参试种源进行了种群的划分,区分出南、中、北三个地理带和六大种群。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14个适合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其六年生的树高、直径、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8.6%、17.1%和58.4%,增产效益显著。同时为河南马尾松造林区提出了种子调拨意见,明确了我国马尾松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源高径生长的空间变异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全国杉木种源试验 55个试验点的 43个共同种源的胸径、树高 1 0年生测定结果 ,将分形理论与地统计学原理相结合 ,计算了杉木种源胸径、树高的分形维数 ,分别为 1 .56和 1 .75.研究结果为杉木种源的选择及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38-1144
对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55 a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5年生土贡种源马尾松平均胸径为45.31 cm,树高为30.06 m,材积为2.388 9 m3;土贡种源马尾松在生长过程中干形较好,较好的树干完满度,能够获得较高的出材量。对土贡种源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得出,胸径是以坎派兹(Gompertz)方程最优,树高以舒马切尔(Schumacher)方程最优,材积以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最优。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种源区内林分遗传变异及其阶段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福建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内,密集布点,选择林分,进行林分的遗传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优良种源区内林分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调查性状上有着极显著的差异。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平均遗传方差分量为26%,轮盘数具有较高的分量(73.06%)。13个参试的初选林分,绝大多数比当地商品种长得快,在优良种源中再进行优良林分选择的材积、胸径、树高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2.47%、20.42%和13.21%。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幼龄人工林竞争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根据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定位观测资料,通过各种竞争指数的比较筛选,得到较能客观反映马尾松幼龄人工林竞争与生长规律的竞争指数.同时以该竞争指数为基础,结合林分年龄、胸径和拥挤度等因子建立马尾松幼龄人工林全林分竞争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1.
白桦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调查了4个试验点5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差异明显,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利用各种源的生长量,保存率等性状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以树高,地径,经纬度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由于各种源的适应性不同,造成各试验点的种源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2.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油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理种源的生长特性各异。为了解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调查了30份油松种源的2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油松苗高和地径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16的苗高最大为15.4 cm,地径最大为4.77 mm。综合评价苗期生长情况,油松种源16和18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花粉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花粉营养元素、花粉萌发状况、花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花粉含有N,P,K,Zn等15种营养元素。各地马尾松花粉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部分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尾松花粉管有着不同的类型。花粉管生长长度与置床时间呈线性关系,与蔗糖浓度呈三次抛物线关系。花粉多在5%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马尾松花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为A,B两区。酶带多分布在B区且活性强。其酶谱存在着不同谱型。花粉POD的酶带数目及相对活性可以做为其活力的一个生理指标。马尾松花粉营养元素含量、萌发特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绝大部分性状都没有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9个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252株实生苗为对象,分析不同种源半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比较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变异系数在种源间的变化以及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苗高、地径生长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速生期均在7-9月;2)表型性状(除叶面积、根长和根表面积)在种源间均不显著,新平种源各性状值均最大;3)从变异来看,根系的稳定性最低,地径的稳定性最高,云龙种源的表型性状比较丰富,永仁种源的表型多样性程度最低;4)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新平种源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半年生云南松子代幼苗种源间的差异主要由生物量决定,初步选择出新平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上杭、贵州都匀、广西古蓬、江西崇义、广西桐棉5个种源马尾松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99 g/盆(T1)、5.99 g/盆(T2)、11.97 g/盆(T3)、23.95 g/盆(T4)4个镁处理,监测镁对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苗高均差异显著,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下的苗高差异显著(上杭、都匀、崇义除外),镁抑制苗木高生长,其中抑制最强的处理是5.99 g/盆(T2)与11.97 g/盆(T3)。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在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各种源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崇义除外),镁促进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的施肥处理是2.99 g/盆(T1)与5.99 g/盆(T2)。从镁对苗木根、茎、叶生物量积累效果来看,各种源苗木生物量变化无一致规律,低浓度镁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相反,其中2.99 g/盆(T1)促进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效果较好,而桐棉(TM)种源最差。总之,马尾松苗木生长最佳镁肥处理是2.99 g/盆(T1),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7.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木种源地理变异趋势研究是种源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办限划定的基础工作。“Krige”技术是内插稀疏观测资料的随机方法。本文应用该方法探讨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趋势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家庄高邑、邢台沙河和保定的4年生19个产地的刺槐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刺槐生长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种源稳定性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刺槐树高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而胸径在种源之间差异显著;试验林的立地条件对不同种源刺槐生长有显著影响,胸径和树高均表现出显著的地点差异.运用AMMI模型及E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