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奶牛头胎产犊日龄对其产奶量的影响。[方法]以宁夏平吉堡奶牛场一分场系谱资料比较完整的50头奶牛头胎产犊记录为资料,对奶牛头胎产犊日龄与305 d泌乳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头奶牛头胎产犊日龄与305 d泌乳量的相关系数为0.4482,达显著水平(P<0.05),即奶牛头胎产犊日龄与305 d泌乳量呈中等正相关。305 d泌乳量(y)与产犊日龄(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8.173x+11.460。在744~887 d之间产犊的奶牛,其305 d泌乳量随头胎产犊日龄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预测该时期内奶牛的产奶量。[结论]奶牛头胎产犊日龄对其305 d泌乳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8头黑白花奶牛初期产奶性状和头胎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依据p_(yi)值的大小和P_(yi)~2的分析,在初期产奶性状的四个自变量中选择X_4(90d产奶量)、x_1(最高日产奶量出现的天数),并剔除了X_2(最高日产奶量)、X_3(最高月产奶量)。以此建立了早期预测头胎305d产奶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9.8722x_1 2.6433X_4-57.7250。检验表明此回归极显著,偏回归系数b_1、b_4亦均显著。在随机抽取63头奶牛的验证中,平均误差d=7.633%,说明该回归方程可在生产中试用。作者认为,通径系数和简单相关系数的不一致性表明,通径分析的方法,可以说明各性状间的彼此相互关系,是当前研究家畜性状相关规律较为完善的方法,查明奶牛产奶量与初期产奶性状的相关规律,对奶牛选择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仅限于用简单相关或净相关分析方法。本文则试图采用比较完善的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奶牛头胎产奶量(305d)与初期产奶性状的相关规律。分析初期产奶性状,以及各性状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从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奶牛早期选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取伊犁河谷地区,昭苏马场的40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产奶记录,分析初产、经产及全群马的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出现时间与泌乳期产奶量的相关性,通过最高日产奶量及其出现时间准确地预测伊犁马泌乳期产奶能力.[方法]用SPSS软件计算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出现时间与全期产奶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初产马、经产马、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奶量与全期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882、0.913;初产马、经产马、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出现时间与全期产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923、0.956;整个马群的最高日产奶量(X)与全期产奶量(Y)回归方程为Y=182.38+ 66.56X;预测的泌乳期产奶量与实际产奶量的相关系数为0.926.[结论]用伊犁马的最高日产奶量对全期产奶量作出早期估测,为及早选出产奶量高的伊犁马以及为专门化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泌乳均衡性指标与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测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试验站奶牛场健康、泌乳正常的35头奶牛的衡量泌乳均衡性指标:泌乳初期日数(X1)、泌乳盛期日数(X2)、泌乳后期日数(X3)、最高日产奶量(X4)、最低日产奶量(X5)、最高日产奶量与最低日产奶量之差(X6),并测定了305d产奶量(Y)。经过相关系数分析和统计检验后,剔除了与305d产奶量相关不显著的指标,保留作用大的自变量(最低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与最低日产奶量之差),以305d产奶量为依变量(Y),采用通径系数法计算了各自变量对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日产奶量及其差值是影响305d产奶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系数分别为1.2083,-0.4191),是衡量泌乳均衡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澳荷斯坦牛引进河南后,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其产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将228头试验牛分为高、中、低产3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其产奶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胎305 d平均产奶量接近6 500 kg;牛群第1、第2胎各泌乳月平均日产奶量均以第2个泌乳月为最高;高产奶牛在泌乳期第1个月就表现出高产状态。高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月产奶量都呈强正相关关系;中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最高月产奶量呈低度相关;低产牛群305 d产奶量与90 d产奶量和最高月产奶量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最高日产奶量与305 d产奶量间为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均衡性与产奶量的相关关系,为奶山羊良种选育与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泌乳正常的西农萨能奶山羊120头,测定衡量泌乳均衡性的泌乳初期日数、泌乳盛期日数、泌乳后期日数、最高日产奶量、最低日产奶量、最高日产奶量与最低日产奶量之差6个指标,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确定这6个指标与300 d产奶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日产奶量和最低日产奶量是影响300 d产奶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系数分别为0.269 5和0.235 7),同时也是衡量泌乳均衡性的重要指标;对120只羊300 d产奶量实测值与估测值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用这2个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准确性良好。【结论】利用最高和最低日产奶量这2个性状建立的回归方程估计奶山羊产奶量简便易行,可为奶山羊育种及提高产奶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估计产奶量的一种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奶牛体型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市第二奶牛场选取的健康、泌乳正常的第3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头奶牛,测定其305d产奶量及15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整体评分及15个性状与305d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以整体评分及15个性状为自变量,305d产奶量为依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经统计检验后,保留作用大的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整体评分与305d产奶量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差异不显著;15个评分性状中,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与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与305d产奶量呈显著相关;利用这4个评分性状建立了估计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通过对生产中30头牛的估测,并与实际测定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回归方程准确可靠;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是影响305d产奶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荷斯坦奶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AS8.1软件对影响305 d产奶量的因素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年度对305 d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产犊季节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冬季产奶量最高,夏季产奶量最低;不同胎次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305 d产奶量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5胎后开始下降;不同初产月龄对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当初产年龄在24-26月龄间产奶量最高.[结论]年度、产犊季节、胎次和初产月龄均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 d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选取甘肃临洮华加牧业有限公司99头健康的泌乳奶牛,测定每头奶牛305d产奶量,计算其经济效益,并进行奶牛产奶量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奶量与经济效益的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受胎指数与基因型的互作是致使屋顶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受胎指数显著制约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甘肃临洮华加牧业有限公司99头健康的泌乳奶牛,测定每头奶牛305 d产奶量,计算其经济效益,并进行奶牛产奶量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产奶量与经济效益的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受胎指数与基因型的互作是致使屋顶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受胎指数显著制约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产奶性状和长寿性状均是奶牛育种中的重要性状。近年来奶牛选育中追求高产,在产奶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长寿性却呈下降趋势。随着平衡育种理念的发展,各奶业发达国家陆续将长寿性状纳入其奶牛综合选择指数。为此,探究产奶量和奶牛长寿性间的关系,为新疆地区制定中国荷斯坦奶牛综合选择指数,实现平衡育种和奶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新疆地区3个规模化牛场1997—2020年间的各项生产记录,计算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共计获得7 206条奶牛长寿性记录和15 218条头胎305 d产奶量记录。收集个体三代系谱信息共计18 183条,其中包括903头公牛以及20 883头母牛。首先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初产月龄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影响,计算出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再利用SPSS 19.0 软件计算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Pearson相关系数。其次利用DMU软件中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新疆地区荷斯坦奶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协方差,计算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最后利用动物模型 BLUP 法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育种值的估计,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在群天数1 754.7 d,平均生产寿命937.33 d,头胎305 d产奶量平均为9 362.94 kg。GLM程序分析显示不同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以及初产月龄效应对在群天数、生产寿命以及头胎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11(0.03)、0.11(0.03)和0.33(0.03)。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之间遗传和表型相关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305 d产奶量与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表型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9和0.077,而遗传相关则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和-0.20。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遗传趋势图绘制可知,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均随着参测牛头数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荷斯坦牛的头胎305 d产奶量同样随着参测牛头数的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因此在对产奶量进行选育提高同时,应当兼顾长寿性,避免随着产奶量的提高,导致奶牛长寿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和健康性状的关联性,为未来培育高产优质健康奶牛提供可用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测序、PCR-RFLP和CRS-PCR技术,对576头中国荷斯坦牛转铁蛋白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运用SAS 软件分析其与乳品质和乳腺炎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Tf基因5´调控区、外显子8和内含子8处发现了g.-1748G>A、g.13942T>C和g.14037A>G共3个新的SNPs;关联分析表明,g.-1748 G>A位点与305 d产奶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g.13942T>C位点与体细胞评分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TT和 TC个体(P<0.05);g.14037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AG个体(P<0.05),AG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GG个体(P<0.05)。共构建出8种单倍型,发现了19种单倍型组合;H4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最高;H2H5单倍型组合个体305 d产奶量最高;H3H4单倍型组合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结论】Tf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与乳脂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ERAP2,Cwc27,PPFIBP2,THADA,ZNF804B和AMHR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的相关性,旨在寻找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169头新疆褐牛母牛为试验对象,以2008—2015年间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乳糖率和体细胞计数等)和305 d产奶量为试验数据,基于课题组前期15头中国荷斯坦牛DNA混池重测序的结果筛选外显子区域10个SNPs,采用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sequenom mass Array genotype)分型技术验证10个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运用SAS8.1软件GLM过程对这10个SNP突变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SCS)、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体的关联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SNP位点均具有多态性,χ~2检验表明群体中9个SNP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RAP2基因两个位点(T98741711C和G98736141A)均与新疆褐牛305 d产奶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和GG型个体的产奶量最高;PPFIBP2(C45667492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糖率达到显著关联(P0.005),其中GG型个体的乳糖率最高;Cwc27(T14533269A)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显著关联(P0.005),与SCS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个体的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均最高,AA型个体的SCS极显著高于AT和TT型;AMHR2(C26758055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GG型个体显著高于CC和GC型个体。连锁不平衡分析与单倍型构建的结果发现10个SNPs构建了两个单倍型模块,其中SNP1和SNP2位点之间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r20.3),SNP4和SNP10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r20.6),随后分析了单倍型与SCS和泌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单倍型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状无显著关联(P0.001)。【结论】初步发现了ERAP2,Cwc27,PPFIBP2和AMHR2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能相关,结果可为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娟姗牛泌乳曲线的特征及其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两品种泌乳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1 721头娟姗牛和6 093头荷斯坦牛的日产奶量连续监测记录,利用Wood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特征确定了高峰奶、高峰日、日产奶量变化速率、各泌乳阶段产奶总量等指标对泌乳曲线进行剖析。利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娟姗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及两群体泌乳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Wood模型对娟姗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可达0.86;2)娟姗牛305 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较高胎次及春季产犊的娟姗牛305 d产奶量更高;3)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曲线在高峰奶、高峰日及日产奶量变化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娟姗牛的高峰日较荷斯坦牛提前了39.84天,而高峰奶占总产奶量的比例较荷斯坦牛高0.036%,且娟姗牛的泌乳主要集中于泌乳前期(1~99 d),在泌乳后期(200~305 d)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测定的日产奶量记录全面揭示了娟姗牛的泌乳特征,同时通过与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比较为研究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种间差异提供了有用信息,为今后利用连续监测的日产奶量记录进行奶牛产奶性能的遗传选育和牛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荷斯坦牛MBL1基因第一内含子与第二外显子多态性及分析MBL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炎和乳品质的关联性,为培育优质抗性奶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CR、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596头中国荷斯坦牛的MBL1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序列进行了研究,通过SHEsis软件进行配对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3个新的SNPs,包括内含子1上G855A1个SNP位点;外显子2上G2651A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第24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T2686C突变为同义突变,仍编码丙氨酸。单位点基因型与泌乳性状关联分析表明,G2651A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SCS)显著高于GG、GA基因型个体(P0.05);G855A、T2686C位点的突变与体细胞评分、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相关性都不显著。共构建出8种单倍型,发现19种单倍型组合;其中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为最高;H3H7单倍型组合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与H2H2个体差异极显著;H4H4单倍型组合个体305d产奶量最高。【结论】H3H7可作为乳腺炎抗性选择的分子标记。H2H2单倍型组合个体虽然乳蛋白率最高,但体细胞评分也最高,对乳腺炎易感,为不利单倍型组合。H4H4单倍型组合305d产奶量最高,对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体细胞评分影响不大,所以此种基因型组合可以用来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6.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拟合泌乳曲线对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估计遗传参数,为后续估计乳成分和体细胞数遗传参数及个体育种值估计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制定适合该群体的优化育种方案提供参数。【方法】收集了2009—2013年间,宁夏地区24个牛场38 592头荷斯坦牛原始DHI数据,共包含550 078条测定日产奶量记录。质控标准为:产犊月龄为22—36 mo、泌乳天数为5—305 d及日产奶量为5.9—53.3 kg。质控后,共得到14 320头母牛的127 478条测定日记录(占原始记录的23.14%)。将有表型的母牛至少向上追溯三代(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得到遗传评估所用的系谱文件,共包含24 272头奶牛。使用Excel 2013计算各测定日的平均产奶量,利用SAS 9.1软件的非线性回归过程(NLIN)结合Wood模型拟合群体水平的泌乳曲线。采用随机回归测定日动物模型,通过DMU 5.2软件对头胎产奶量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中包括了一般固定效应、固定回归项及随机回归项三类效应。研究中使用场-测定日作为固定效应、产犊年季效应作为固定回归项,并将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作为随机回归项。测定日子模型采用4阶勒项德多项式(Legendre polynomials)。根据宁夏地区气候特点,将产犊季节划分为春(3月11日至5月20日)、夏(5月21日至8月25日)、秋(8月26日至10月15日)和冬(10月16日至3月10日)四季。【结果】宁夏地区荷斯坦牛头胎测定日产奶量群体均值为29.66 kg,在泌乳90 d时达到泌乳高峰,高峰产奶量为31.84 kg。通过不同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牧场效应组合下的泌乳曲线拟合效果分析,以上因素通过影响泌乳曲线拟合效果进而影响头胎产奶量。在使用测定日模型估计头胎遗传参数时均应通过子模型拟合考虑其泌乳曲线的差异,在产奶量遗传评估模型中予以考虑。产奶量性状5—305d的遗传力在0.08—0.29之间,305d产奶量的总遗传力为0.16。【结论】通过使用wood模型拟合宁夏地区荷斯坦牛头胎泌乳曲线,优化了适合于该群体的测定日模型。利用修改后的测定日模型,估计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的遗传参数。305 d遗传力(0.16)略低于其他群体的同类文研究结果。在测定日模型评估生产性能记录时,应注意对残差方差的处理并关注构建分子亲缘关系矩阵所需系谱的完整性,以保证遗传评估的可靠性。本研究为日后使用多性状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估计泌乳性状遗传参数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崂山奶山羊微卫星标记与泌乳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作为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比较基因组遗传图谱,选择奶牛6、14、15号染色体上与泌乳性状相关联的微卫星座位(BM1329、BM143、BM302、CSSM66和BMS0812),对175只崂山奶山羊泌乳母羊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分析微卫星座位与泌乳性状之间的关联效应。【结果】所选微卫星座位在崂山奶山羊群体中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有效等位基因、观察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近交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9924、0.4667、0.6748 和0.347。基因座CSSM66对乳脂率和300 d泌乳量均有显著效应(P<0.05),最有利的基因型分别为210/210和194/194,具有正效应的等位基因分别为210和194;BM302对300 d泌乳量有极显著效应(P<0.01),最有利的基因型为156/150,具有正效应的等位基因为156和150;基因座BM143对乳脂率有显著效应(P<0.05), 对乳蛋白率有极显著效应(P<0.01),最有利基因型分别为114/100和100/100,等位基因114和100对乳脂、乳蛋白均有正效应;基因座BM1329对乳脂率有显著效应(P<0.05),最有利的基因型为182/180。【结论】发现了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有显著效应、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基因座,为开展崂山奶山羊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溶菌酶基因(lysozyme,LYZ)编码区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LYZ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LYZ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和305d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YZ基因的外显子1上存在115(TG)突变位点,突变使精氨酸变为亮氨酸;突变位点经PCR-SSCP法检测发现了3种基因型TT、TG和GG,频率分别为0.270、0.508和0.222,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GG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TG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305d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高于TT基因个体(P0.01),显著高于TG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115(TG)位点GG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牛的SCS和305d产奶量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