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杏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银杏叶和皮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皮中黄酮含量为0.5220%。叶中黄酮含0.4991%。并对不同干燥方式对黄酮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晒干对银杏叶中的黄酮含量影响大,微波干燥方法较好,黄酮含量二者相差近1倍。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干燥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的银杏叶黄酮含量,银杏叶的干燥变化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雌雄株的成年银杏叶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实生苗叶比嫁接苗叶黄酮含量高;5年生以下幼树叶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沙棘果渣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热风干燥、远红外快速干燥、真空电热干燥、工厂带式干燥、室温阴干五种方法对沙棘果渣进行干燥,根据沙棘果渣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沙棘果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小的是室温阴干;真空电热干燥对黄酮含量破坏最小,经过真空电热干燥处理的沙棘果渣是室温阴干黄酮含量的1.92倍;经远红外快速干燥的沙棘果渣,能够较好地保存原花青素的含量,并使纤维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元宝枫叶含有黄酮、绿原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2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肥液处理,测定叶内黄酮、绿原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对元宝枫叶内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以1.3 g/L植物喷施灵处理下的黄酮、绿原酸和叶绿素含量都比其他处理下的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处理下差异极显著,而黄酮、绿原酸含量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强对元宝枫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宝枫叶含有黄酮、绿原酸、SOD活性酶、丙二醛和VC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2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叶内黄酮、绿原酸、SOD酶、丙二醛和VC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对元宝枫叶内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以60%自然光处理下的元宝枫叶黄酮含量最高,全自然光处理下绿原酸和VC含量最高,而45%自然光处理下的元宝枫叶SOD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高。综合来看,不同的光强处理对元宝枫叶内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积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因子对银杏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光照条件、土壤养分、土壤水分等因子对叶用银杏主要经济指标(叶产量、叶黄酮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增强、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水平的升高,银杏产叶量升高。光照、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水平对银杏叶黄酮含量和单位营养空间黄酮总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光照越强、土壤水分和土壤营养水平越高,银杏黄酮含量和单位营养空间黄酮总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杏营养器官测定指标综合分析发现,黄酮含量依次为:芽>叶>根>枝;吸收根>根皮部>根木质部;实生苗顶芽>侧芽,而嫁接苗则反之;一年生长枝上、中、下枝段黄酮分布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枝段的皮部均大于木质部;长枝上的叶黄酮含量>短枝上的叶,一年生枝上、中、下枝段上的叶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芽、叶、根和枝黄酮含量依次为:475%、404%、214%和194%。研究中还对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处理对元宝枫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元宝枫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覆盖处理,测定叶内黄酮、绿原酸、叶绿素、SOD活性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对元宝枫叶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黄酮含量在白膜覆盖下最高,绿原酸和叶绿素含量在绿膜覆盖下最高,SOD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红膜覆盖下最高,黄酮、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在不同覆盖处理下均以α=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SOD酶活性和绿原酸含量以α=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13个优良单株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酸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9 ̄10月最高,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茎最低;在总黄酮中,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山奈酚,最后为异鼠李素;内酯的组成成分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其次为白果内酯,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枵内酯C;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将1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3类:优-E4,中等-E1、E2、E5、E6,差-E3、E7、E8、E10、W2、W3、W4、W5,即优良单株E4是采叶园最后的建园材料,E1、E2、E5、E6等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海拔高度和生长季节对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生长季节的实生银杏苗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随生长期不同,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的差异较大;高海拔区独特的生态条件促进银杏叶中黄酮苷的积累,对不同海拔带选择最佳采叶期,可以提高银杏叶的药用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金露梅是太白山重要的林药资源,具有独特的疗效.本研究以合理开发利用金露梅叶为目的,对太白山产金露梅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海拔生长的金露梅叶比低海拔生长的金露梅叶总黄酮含量高;(2)移栽于温棚的金露梅叶比自然生长的金露梅叶总黄酮含量低;(3)紫外线连续照射能提高棚栽金露梅叶总黄酮含量.该研究结果对...  相似文献   

12.
核桃楸总黄酮及胡桃醌含量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采取常规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浸提核桃楸样品(核桃楸的树叶、树皮和外果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核桃楸样品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核桃楸样品胡桃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和胡桃醌含量分别为超声波提取法>常规提取法>索氏提取法。3种提取法浸提核桃楸样品,总黄酮含量均有树叶>树皮>外果皮的趋势;胡桃醌含量均有外果皮>树叶>树皮的趋势。超声波法提取核桃楸样品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树叶5.00%,树皮4.17%,外果皮3.05%;胡桃醌含量分别为:树叶0.002 09%,树皮0.001 31%,外果皮0.002 29%。  相似文献   

13.
用乙醇法提取山西两个主要分布区沙枣果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NaOH作为显色体系,用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沙枣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7.37mg/g)高于晋北风沙区(6.21mg/g),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即立地条件对山西沙枣果肉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果实大小对果肉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黄土丘陵区沙枣果肉中总黄酮含量呈现出随着果实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晋北风沙区的则表现为随果实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但中果和小果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沙棘果泥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14.03mg/100 g,其次为沙棘果皮、果油、果渣等,沙棘杆中含量最少为90.39 mg/100 ml,这将为吴起沙棘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生长于青藏高原及黑龙江金露梅叶中的黄酮总量在不同生境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于青藏高原的金露梅叶中黄酮总量平均为17.8 mg/g,明显较生长于黑龙江的高(平均为10.2 mg/g);而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金露梅叶的总黄酮含量随其生长地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认为,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同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量。生长旺季为3~8月份,4种成分含量均较低;而在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休眠期),4种成分含量逐渐增高,2月份含量达最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大4种成分的含量升高,1~6年生的植株内3种黄酮苷元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较快增长;6~9年生期间,3种黄酮苷元含量近似直线上升;9年以后增加缓慢;总黄酮含量与年限的增长呈曲线增加,1年生最低,为13.42mg/g;10年生最高,为25.10mg/g,平均每年增加总黄酮1.168mg/g。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响铃草中,总黄酮、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4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生源地为四川邻水长安乡,云南昆明和云南宾江总黄酮和槲皮素差异不大,但都低于四川邻水长安乡,只是云南宾江的染料木素和山柰素含量略高于云南昆明;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为贵州雷山县。  相似文献   

17.
菊米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及其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总黄酮为指标,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菊米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7种常见污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菊米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0,时间40 min.总黄酮得率可达16.96%;提取物对供试菌中的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黄曲霉、青霉具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具有杀菌作用.总体而言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水或 70 %乙醇溶剂 ,微波处理或非微波处理桑叶的各种方法提取桑叶总黄酮。研究结果表明 :经微波处理 1 0min桑叶 ,以 70 %乙醇作溶剂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香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优选香菇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猪油为材料考察香菇总黄酮的抗油脂氧化作用。以索氏提取法为主要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香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影响香菇总黄酮提取的显著因素为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均为次要因素;香菇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双孢蘑菇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猪油为材料考察双孢蘑菇总黄酮的抗油脂氧化作用。以索氏提取法为主要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双孢蘑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双孢蘑菇总黄酮提取的显著因素为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均为次要因素;双孢蘑菇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