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风格的形成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差异大,植物生长和自然生态都各有特点,所用作盆景的树种各异,因而创作的题材和手法就各不相同;而且盆景艺术是通过作者对“源于自然”的客观认识转化为“高于自然”的主观意趣,结合作者的文  相似文献   

2.
文人树既是指树木盆景的一种造型,也是指一种特别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盆景中,文人树并不多见,然而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文人树的造型与风格都与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文取士,历代沿袭,文人与官常常是二者合一或是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大多既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到的艺术品味,又处于上述特殊的地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  相似文献   

3.
开展盆景艺术风格、流派的讨论,重点应放在分析流派产生与形成的背景、条件,流派在盆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对盆景创作的影响方面,不应当以流派论盆景作品的优劣。更不应站在地方流派本位主义的立场上,各执己见,对流派作夸大宣传,甚至纠缠在风格和流派的表面形式上。对流派的评价要掌握分寸,恰如其分。一个地方产生和形成流派,表明那个地方盆景创作的繁荣,作些介绍,以利交流,当然是好事。但是流派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讲流派,离不开时代背景地域及人文因素。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因此,流派应是那些在艺术风格上有共同倾向或  相似文献   

4.
前年九月我在上海参观全国盆景展览。一踏进扬州展区,就被赵庆泉同志的《八骏图》(见1985年12期、1986年1期本刊——编者)所吸引,我久久地站在作品面前琢磨。正面看,它如同横线条式的国画:十几株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六月雪,几块淡黄色的龟纹石栽在白色大理石盆里,搭配巧妙,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们谈盆景风格流派,总是把北京、天津、山东、沈阳、丹东等地的盆景混为一谈,统称为:“北方盆景”。如《中国花卉盆景》1985年第1期所载钱安同志的文章就是如此。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愿与之商榷。北京盆景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如历代遗存的“桂桩盆景”和传统的丰台民间的迎春桩景,久负盛名。近几年来,北京盆景又有发展,它既不同于沈阳的木化石、海浮石盆景和天津的山水盆景,也不同于丹东  相似文献   

6.
盆景风格的产生与演变由盆栽演变成为盆景。由早期盆景初具艺术情趣的原始自然状态,通过人们的不断探索,逐渐走向精工细作,并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中,陆续整理出一整套的造型规律。这种规律的总结与推广,又因各个区域间植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和文化传统等历史因素的差异,在父子相承、师徒相传的口授身敦中陈陈相因,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特殊造型程式。  相似文献   

7.
盆景作者在有了精品意识之后,首先要在追求外观造型美的同时,更要下大功夫创造一种内涵丰富的意境美。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是中国盆景艺术的灵魂,也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深远的意境美来自作者的真情实感,来自作者文学、美学知识的渊博和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仲济南的盆景作品特色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意远情更长。”他的《夜归图》很自然地将人们引入诗一般的意境,联想起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名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以体现江南春天景观的《流水不尽春又至》,从主山到侧山,从山麓到峰峦,从溪涧到水畔,仿佛使人闻到了绿树的幽香,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们谈论各流派盆景的风格,一般都要指出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哪些典型树种可作为盆景材料;在制作上,又有什么样的富有特色的造型方法。比如,岭南盆景的风格,它的造型是采用蓄枝截干法,典型的树种是九里香、福建茶、榕树和其他落叶树种;扬州派盆景的风格,是“一寸三弯”,一般从实生苗开始培养,典型树种有黄杨、罗汉松、柏类等。我认为,要形成一派的风格,既要有不同地  相似文献   

9.
拥有一个绿意葱葱的花园,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在仅有16平方米的屋顶上得以圆梦,我知足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些农资店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同一农资店中几个人同时推广几种产品,推广人员少时二三人,多时十几人。他们大都能说会道。知道内情的人了解,他们不是农资店的销货员,而是一些厂家雇用的业务员或临时推广员。再细细一听,这些人各吹各的好,各讲各的道。春节前,笔者在一个镇级农资店里,看到几位推广者正在向农民推荐冲施肥,冲施肥品种有三四个,由于推广者不是一个厂家,各说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人生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人过五十岁,从业三十载。我深感自豪和骄傲,在农化行业整整三十年,十之有九是搞农药,余下时日是搞化肥。三十年没有离开过农化。虽然没有过得轰轰烈烈,但确实过得实实在在。因此,我无怨无悔。人生天地间,匆忙如过客。到人世一游,总是要留下点印记的。不然会枉此一生。回首往事,自觉有趣。在已过的三十年间,我先后在国有企业当过新闻干事、团委书记、党委办主任、生产厂长、法人代表;在民营企业当过CEO、技术总监、营销总监、市场顾问、技术顾问、独立董事。业余时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爬墙虎     
爬墙虎又名爬山虎。当我在繁华的都市初次见到它时,并不知其名,只惊叹于长长的藤蔓竟能攀墙走壁,绿成气候,在城市灰色建筑群中频添几许乡野生机,自是可爱。最使我动心的是两年前在北京看到的那一路整街满墙的“绿虎”,在羡慕之余,为我们南方本来炎热的城市缺少这一街景而感惭愧。我也曾想在自家的住处植上一片绿,让满墙满窗的青藤绿叶营造我清凉而温馨的梦。  相似文献   

13.
<正>做农资的,很多目的不是为农服务,而是为了赚钱,这无可厚非。而农资不是日用消费品,本质是生产资料。农资的刚需来源于农业生产,而农民生产的目的,极小部分是为了自用,更多的也是为了赚钱去改善生活,这个世界,逐利是推动社会运转的动力。可是,面对现在粮价大幅下滑,其他农产品也是前途渺茫的情形,你面对的消费者没有赚钱的希望,也就不愿意再投入,那么,做农资的能赚钱,不是空中楼阁吗?曾经有一篇文章,说服务和利润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小花园     
与渴望心灵回归的都市人不同,本就栖息于田野自然中的农人,对花木有着更加质朴真实的感知。她们花园的风格、她们与植物相处的方式,都会对我们有所启迪。我是一位农村妇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有着像花一样美丽的梦想——拥有一座美丽如画的花园。揣着这个小小的梦想,生活仿佛处处都有花香弥漫。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从同学家要了一株小小的菊花,回到家种活后,总觉得它孤零零的,于是模仿大人们干农活的样子,试着将菊花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购买了一处平房,将其改建成了一栋两层的新楼房,过起了悠闲的退休生活。退休前我从事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为了使晚年仍能寄兴于绿树花草,在房屋改建时我就想辟出一个绿化空间。但我的房子东面临山,南、西、北三面都有私房,户外仅一条道路(东面)供出入,全无活动场地。于是我在长14米宽8米的楼顶上特意设计了一个96.64平方米的屋顶花园,为我的新居开辟了一块绿色天地,大大改善了环境气候(炎热的夏季降温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小园     
<正>能有个园子种花,对花卉爱好者来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但身居城市的人想有个园子,又谈何容易?可如今,我就有了一个。小区里有人把自己窗前的草皮铲除,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好看固然好看,但毕竟以绿草的死亡为代价,破坏了公共绿地,我不愿意那样做。所以只能盘算家里那点地方了,但花草一多,就捉襟见肘了。冬季的一天,看见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儿空地,长形,宽1米多,长3米余,上面有一些枯了的"一枝黄花",大部分土裸露着。我应该见过多次了,从没多想,但这次,我突然想到:不是可以在上面种花吗?我来种吧。不毁绿,又美化小区,同时实现自己的心愿,多好!于是,我利用业余时  相似文献   

17.
我的龙船花     
龙船花喜欢充足的阳光,喜高温高湿,适生温度20—28℃,耐半阴。喜欢富含腐殖质的偏酸眭沙质壤土及塘泥,在红土地带地栽生长良好。我是这样养植的。  相似文献   

18.
我和我的“一小条”的故事开始于2020年的夏天。当时因为疫情,居家时间变得无限长,这让我有时间审视家里的每个角落。我家刚搬到这里,位处一楼,别的还好,只是朝北的小房间窗外两三米处有一道1.3米高的斑驳矮墙,保护着一条露天的坡道。  相似文献   

19.
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平常人家难觅奇花异草,常年种植的不过是些太阳花、凤仙花、夹竹桃等家常花卉,花盆的选择余地也很小,甚至捡起大人扔掉的破锅烂盆,装满黄土,撒上种子,搬到破落的墙头上期待花开花落。阳光下随风摇曳的美丽花朵,永远定格在童年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第九期苏本一先生的《意远情更长——“简评仲济南盆景艺术风格”》,评得好!这对年轻一代盆景艺术家来说,既是对对民族文化气韵的肯定,也是对倡导创新意识的鼓励,刚毅、含蓄、深沉、恬静、简洁才是当今盆景艺术追求的意境的核心。仲济南先生的《古皖秀姿》桩头的制作,可以说是一盆通派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左侧第一枝如能缩短1/5,看去可能会更舒服些。《彬彬有礼》桩景处理很巧妙,只是对拖枝的安排不妥,我建议将其缩短4/5或全部剪去,然后把右侧第一枝往下拉,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