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常规的采卵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来虾从暂养池放入育苗池内产卵,然后捞出亲虾,放入另一育苗池或暂养池,进行下一次产卵另一方法是在育苗池中,将亲虾放入网箱内产卵,然后从育苗池中移出亲虾和网箱这两种采卵方法操作工艺繁杂,都须转移亲虾,易造成亲虾受伤和死亡同时,卵的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都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工厂化育苗过程包括幼体培育、饵料、水质、防病治病、日常管理等几个主要内容。为使工厂化育苗工作日趋合理、完善,效益不断提高。我们将工厂化育苗的有关技术知识进行介绍: 一、亲虾1.产卵前人工越冬亲虾的处理人工越冬亲虾可以在人为控制下按我们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3.
亲虾越冬需历经5个多月时间,稍有疏忽或不慎,就会造成育苗工作的被动,影响当年生产效益。笔者于2001~2002年度在日照市涛雒镇从事亲虾越冬及育苗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10多家亲虾越冬单位作了深入调查和探讨,发现许多因技术措施不当而导致亲虾越冬成活率低和亲虾怀卵量少、产卵不集中、产卵孵化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下面介绍亲虾越冬需采取的科学措施:  相似文献   

4.
洪心 《中国水产》2012,440(7):66-68
对虾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人工培育苗种是该产业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人工育苗所需亲虾主要采捕于自然海区,由于对虾具有独特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雄虾在雌虾产卵前就已将精荚输入雌虾交接器内,在其产卵时释放出精子。因此,为了提高亲虾使用率和解决亲虾运输受伤或脱壳引起的受精困难问题,台湾的林明男、丁云源等及国内有关单位开展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研究,并将移植技术运用于对虾杂交育种方面。本文就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应用进行试验,使有限亲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孵化率,达到增产目的。现就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洪心 《福建水产》2012,34(4):331-334
采用单人操作法,对斑节对虾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技术,观察对虾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在斑节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移植精荚技术可使雌虾多次产卵受精,使有限亲虾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育苗成本,达到增产目的;实施人工移植精荚手术的最适宜时机为斑节对虾脱壳后12~24h,成功率高达97.3%;精荚获取以夹取法最佳,该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夹取后精荚可以再生、成熟,而挤压和虹吸两种方式对亲虾影响较大,成功率不高;术后亲虾经4~5 d精养,卵巢可发育成熟再次产卵,并且幼体孵化、生长等方面与非手术亲虾所繁育幼体生长无明显差异,可以达到类似自然交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斑节对虾亲虾催熟培育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亲虾产卵质量、幼体的发育以及育苗的成败。目前,斑节对虾全人工育苗还未有生产性突破,亲虾来源主要从东南亚高价进口,部分从海南收购。人工催熟方法主要采用加热摄子单侧切除眼柄方法,除去X器官,减少性腺抑制激素产生而加速卵黄的形成。亲虾的催熟培育是使切除眼柄后的亲虾在最适水  相似文献   

7.
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除了必须具备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适口性好及营养丰富的饵料外。还要注意产卵亲虾的数量、产卵时间的控制,并加强育苗期间水质、水温及对虾育苗密度的控制及管理。  相似文献   

8.
1.增加亲虾数量,造成产卵优势 常规育苗所需亲虾收捕数量,是按育苗实际利用水体2—2.5尾/m~3,但因亲虾经人工暂养,成活率一般在90%,而产卵率则在70%。由于亲虾数量偏少,不能造成产卵优势,在要求时间内达不到布卵密度,一个池子布卵量往往需2—3天,孵化出的幼体老少三辈,给后期幼体培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亲虾收捕数量提高到3—3.5尾/m~3,产卵保证亲虾1尾/m~3,这样就可做到大批量产卵,造成产卵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病害发生严重,中国对虾养殖陷入低谷,苗种价格逐年走低,育苗效益严重下降。如何提高育苗效益是育苗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我们分析了整个育苗环节,发现过去每年选购亲虾数量过大,一般达到23尾/m3育苗水体,一次产卵高峰就能布满全部育苗池,对虾多次产卵的特性没有利用,造成亲虾浪费。近年来,亲虾价格不断攀升,一尾亲虾往往高达150元以上,更有甚者高达200元。如果再按传统育苗方法选购亲虾,亲虾成本最低也要达到300元以上,即使单方水体出苗量在30万尾以上,育苗企业也不会有多少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高密度越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虾越冬是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环节。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优质亲虾,才能保证对虾苗种生产的顺利进行。越冬,还可以通过控制水温等条件使亲虾提前产卵,从而延长对虾的养殖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积极开展对虾人工越冬工作,对提高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鲁晶 《海洋渔业》1996,18(4):150-152,149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 ̄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福尔马林对鳜鱼苗种车轮虫、斜管虫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尔马林对车轮虫、斜管虫有极强的杀灭能力,对鳜鱼苗种的安全浓度为2.04ppm.在网箱、孵化缸中的泼洒浓度为150~200ppm,池塘中为20ppm.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对鳜鱼苗种车轮虫、斜管虫病的治疗效果好于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及硫酸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不同水质盐度对乌鳢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试验,得出乌鳢的胚胎发育对水质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13.68‰,适宜范围为1.50~7.12‰;其仔鱼较胚胎发育期耐盐能力相对较弱,适应范围为0~5.62‰,适宜范围为0~2.9‰。  相似文献   

14.
脉红螺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魏利平 《水产学报》1999,23(2):150-155
本文研究了脉红螺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发育过程,阐明了脉红螺在山东沿海每年只有一个繁殖期。繁殖期内亲螺有多次交尾现象,平均每年雌螺产卵2.1次,产卵袋655.9个,每个卵袋平均含有受精卵1149粒,个体繁殖力75.4万粒。  相似文献   

15.
The role of an animal component in the diet of protozoeal penaeid shrimp larvae is not known. Short-term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larvae of Penaeus setiferus (L.)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each protozoeal substage to consume frozen and live Artemia nauplii. Significant consumption of frozen Artemia took place during the protozoea 2 and 3 substages at rates of 1.0 and 1.6 Artemia nauplii/penaeid larva/hour respectively. Consumption of live Artemia occurred in the protozoea 3 substage, at a rate of 0.7 Artemia nauplii/penaeid larva/hour. Data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beneficial role of an animal component in the diet of protozoeal penaeid shrimp larva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成活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饲喂试验共持续了65 d。结果显示:当蝇蛆粉替代鱼粉添加量为7%时,试验中期(32 d)和末期对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低于7%添加范围内,随着蝇蛆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对虾WGR和SGR逐渐提高,超过7%后,对虾WGR和SGR逐渐下降。试验中期和末期,17%添加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添加组饵料系数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无论是中期还是末期,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7%的蝇蛆粉替代鱼粉可促进对虾生长,利用蝇蛆粉替代对虾饲料中的部分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细菌絮凝体对滤食性鱼类饵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朱学宝 《水产学报》1989,13(4):339-345
本文叙述以放射性核素~(14)C为指标,测定滤食性鱼类对饵料消化吸收率的方法。用此方法测得的白鲢和罗非鱼对细菌絮凝体的消化吸收率平均分别为45.1%和81.4%。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絮凝体的蛋白质含量在36.5~50.1%之间,而且均含有对鱼类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平均体重为338.1mg的白鲢鱼种和252.7mg的罗非鱼鱼种,用细菌絮凝体饲养13天后平均增重率为67.3%和104.1%。结果表明,水生细菌对滤食性鱼类具有良好的饵料效果;且水生细菌不仅是水体生态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分解者,而且它还通过食物链发挥着重要的生产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瓯江产唇(鱼骨)的早期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受精卵授精后120 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体长5.6~6.8 mm,平均体长6.35 mm)鱼体透明,体表和卵黄囊均无黑色素分布,尾鳍透明光滑,具口凹和眼色素并形成胸鳍原基,至卵黄被完全吸收时胸鳍鳍条开始形成,至28日龄时仔鱼各鳍发育完全,肌节数38~42。根据卵黄囊存在的情况和脊索的弯曲程度将仔鱼划分为卵黄囊仔鱼、前弯曲期仔鱼、弯曲期仔鱼、后弯曲期仔鱼。仔鱼眼径与头长比呈递减趋势,进入后弯曲期,体长迅速增加(≥11.8 mm)。唇鱼骨仔鱼体背与体侧黑色素由背鳍下方向尾部扩散,继而由中部至头部扩散。胸鳍附近最早出现鳞片,然后向后侧覆盖,最后在腹部出现鳞片。  相似文献   

19.
双抗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山  王宜艳 《海洋渔业》1997,19(4):160-163
本文研究了青霉素钾盐和硫酸链霉素(双抗)混合使用对紫彩血蛤(Nutallia olivacea)幼虫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80ppm的双抗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均可显著地提高幼虫的存活率,最高可提高52%,最低也可提高38%,同时对幼虫生长和变态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2~4ppm效果最好,幼虫生长最快,变态率最高;高浓度组对幼虫也无明显的副作用,幼虫生长速度、变态率和存活率也都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青蛤受精卵和幼虫密度对孵化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琳  陆平 《海洋渔业》1999,21(4):157-159
本文报道了青蛤受精卵密度对孵化的影响和青蛤幼虫培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受精卵密度在26个/ml、30个/ml、38个/ml、44个/ml、53个/ml时,孵化率在87.8~89.9%之间;受精卵密度为53个/ml时,幼虫畸形率较高。实验发现,幼虫的培养密度应控制在6~11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