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山西南部种植的13个甜糯玉米品种(系)的22个农艺、经济、生理和品质指标综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抗旱系数的直接抗旱评价相比,隶属函数法间接抗旱鉴定更能全面地评价品种(系)抗旱性。与抗旱系数相关性较大的性状有单穗粒重、穗长、行粒数、产量、百粒重,相关较小的性状有粗脂肪、株高、总淀粉,生理性状的相关性介于农艺和品质性状之间。隶属函数综合D值的大小代表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抗旱系数分别与农艺经济性状D值、品质性状D值及总D值均达极显著相关,生理性状的抗旱权重要小于农艺、经济及品质性状。按照D值大小可将参试品种(系)分为3大类,品系15TN025、15TN033和品种彩甜糯1965有较高的综合抗旱性,品系15TN034和17TN029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连续干旱法,以抗旱系数(旱池干产/对照池干产)为主要指标,结合单株分枝数、株高、茎叶鲜重、绿叶重、薯数、T/R值等6个形态生态指标,按隶属函数评价法,对60个甘薯品种的抗旱性作了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价,鉴定出抗旱材料11份。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综合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系统评价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的抗旱性,筛选出合理的油菜抗旱指标,为区域栽培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对10种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材料采取持续干旱(控水15d)和正常浇水两种处理,针对温室控水试验结果,分析干旱胁迫对油菜生理生化、生长发育、根系形态等34个指标的影响,结合综合抗旱系数、因子分析和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抗旱性评价指标和划分抗旱类型。结果表明,CDC值(综合抗旱系数)和加权抗旱系数均与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CDC值,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为:145027 > 绵油11 >万油27 > 渝油28 > 汉油8号>中双11号>德杂油5号>万油25 >GH06 > GH04/GH02。对CDC值聚类分析,可将10种参试材料抗旱性聚为3级,其中145027为Ⅰ级,绵油11、万油27、渝油28、汉油8号、中双11号 为Ⅱ级,德杂油5号、万油25、GH06、GH04/GH02为Ⅲ级。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光合参数指标、含水量指标、植株 形态和根系性状指标与油菜苗期的抗旱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马铃薯材料,在常规灌溉与干旱胁迫下,对20份参试马铃薯材料的单株产量、株高、SPAD值、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离体叶片电导率和离体叶片失水力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能力的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马铃薯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各指标间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58~-0.958。主成分分析表明,两个主成分因子可涵盖20份马铃薯材料6个指标84.709%的数据信息。根据抗旱性度量值做聚类分析,当λ=10时,把20份马铃薯材料分为3个类群(抗旱性较强、抗旱性中等和抗旱性较弱材料),抗旱性较强的材料包括‘GMY129’‘GMY041’‘GMY155’‘GMY141’‘GMY139’‘GMY151’和‘GMY114’。该研究为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模拟干旱条件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对41份玉米品种的萌发期进行抗旱性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UPGMA聚类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胚根数和干物质重6个性状,干旱胁迫处理比对照均值分别下降了50.8%、65.6%、81.4%、57.9%、42.1%和70.0%,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隶属函数法计算D值表明,其与发芽率、胚芽鞘长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金海5号、粟玉6号等13个抗旱品种。UPGMA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6.91处分为2大类,进一步可分为高度抗旱、中度抗旱、抗旱、敏感、高度敏感共5个亚群,玉米萌发期较强抗旱品种为粟玉6号、京农科728等13个品种。两种方法筛选出的玉米萌发期抗旱品种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的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田间直接鉴定,采用模糊函数法,以抗旱隶属度、产量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分析各性状与参数间的关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选择出有效的评价参数和指标,对各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自交系的散粉至吐丝期间隔增加,光合叶面积减少,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细,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不同基因型间因抗旱性差异而所受影响明显不同,各自交系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有较大关系,其中79-1E、交51、苏1-1和18599的抗旱性较好。各评价参数中,以产量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与干旱条件下各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抗旱指数、抗旱隶属度、产量和叶面积是抗旱性综合评价最有效的参数和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抗旱性鉴评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小麦幼苗抗旱性鉴定评价的最佳时期和有效指标,以小麦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采用模拟干旱胁迫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根冠比、根干重和最大根长等五个抗旱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和遗传力,分析了各性状及其与平均隶属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72 h(WS72)和复水24 h(RW24)时,基因型之间的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是进行幼苗抗旱性鉴定评价的较好时期;平均隶属函数值不仅受各性状的直接影响,还受到性状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在选择适当的与抗旱性关系密切性状的基础上,估算平均隶属函数,作为评价抗旱性的综合指标,可能是进行作物抗旱性综合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给强筋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和抗旱指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麦区种植的8个强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对照)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测定了萌发期11个抗旱相关指标、幼苗期20个抗旱相关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求得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值(D值),基于D值评价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在旱棚池栽条件下,测定了2种水分处理下(适时一次灌溉、雨养)籽粒产量,基于产量抗旱系数评价全生育期抗旱性。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下,8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等10个抗旱指标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幼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13个抗旱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胞间CO2浓度、SOD活性等7个抗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2)与适时一次灌溉相比,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18.70%~28.66%,产量抗旱系数为0.713~0.813。(3)8个强筋小麦品种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等级不尽相同。藁8901在2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抗旱性;科大1026、郑麦7698和丰德存麦5号在幼苗期表现出抗...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旱基因型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条件下,在玉米开花期,利用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脯氨酸累积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醇含量4项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对照,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某一个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依据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很高.因此,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玉米抗旱基因型进行鉴定时,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性状的综合值进行评价,以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准确率,用简而易行的大气干旱法可以取代繁琐的土壤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内蒙古推广种植的10个马铃薯品种,采用防雨棚盆栽设计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产量和植株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3项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品种处理的变化程度,并结合产量测定的抗旱系数,分析品种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蒙薯13’、‘蒙薯12’和‘蒙薯19’抗旱性最强,‘费乌瑞它’、‘蒙薯21’、‘蒙薯10’和‘大西洋’抗旱性中等,‘蒙薯14’、‘蒙薯20’和‘内薯7号’抗旱性最弱。水分胁迫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升高趋势,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表现降低趋势,且这3项指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均可作为马铃薯抗旱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可用于生产和育种的抗旱烤烟品种,本试验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进行人工控水,对24个烤烟品种进行干旱胁迫,对团棵期和旺长期各烤烟品种生长指标及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下株高、单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下各项指标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并对不同品种在2个生育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筑波1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21,其他依次为G-80(0.676 5)、K346(0.631)和潘圆黄(0.608 5),抗旱性较强,而云烟87、吉烟7号、NC89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均低于0.4,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抗旱机理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马铃薯的抗旱性评价、抗旱性生理机制、抗旱基因工程、抗旱与其它胁迫的关系、抗旱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抗旱性评价主要采用以产量为基础的抗旱系数为标准,另外还可结合碳同位素分辨率等生理指标、形态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马铃薯的抗旱性与渗透调节、抗氧化作用、光合作用、生物碱代谢、物质运输与分配、植物激素、脱水保护蛋白代谢等多种生理反应紧密相关。马铃薯抗旱与抗其它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互交叉,其抵抗机制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三个小麦新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三个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的抗旱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在大田自然干旱和人工灌水条件下,分别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与抗旱有关的小麦生理指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穗下节长、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六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单项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反映存在差异,不同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将9个生理指标和株高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在成熟期,将9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四个时期的累计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3.67%、87.16%、92.29%和89.56%。通过对这四个时期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个小麦品种分为三类,其中西农538与晋麦47属于强抗旱型品种,西农558与小偃22属于中等抗旱型品种,西农556与西农979属于弱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和筛选适宜鉴定指标,利用盆栽和大田干旱棚2种栽培方式,对西南地区42个小麦品种进行自然干旱胁迫。盆栽试验测定苗期叶面积(X_1)、苗高(X_2)、根长(X_3)、地上部干重(X_4)、地下部干重(X_5)、全株干重(X_6)、根冠比(X_7)、植株含水率(X_8)、离体叶片失水速率(X_9)、叶绿素含量(X_(10))等10个指标,大田控水试验于收获期测定株高(X_(11))、小穗数(X_(12))、穗长(X_(13))、单株成穗数(X_(14))、单穗重(X_(15))、单株产量(X_(16))等6个指标。以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聚类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小麦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水分敏感、弱抗旱、中度抗旱和强抗旱4种抗旱类型,分别包括3、23、13和3个品种。以苗期和收获期1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为基础,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1=-1.593+0.152 X_1+0.293 X_2+0.256 X_3+0.151 X_5+0.426 X_6+0.107 X_7+0.958 X_12+0.085 X_14+0.056 X_(15)+0.205 X_(16),R2=0.998 8,平均拟合精度99.23%;利用苗期10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2=-0.677+0.218 X_1+0.481 X_3-0.803 X_4+0.230 X_5+1.232 X_6,R2=0.674 0,平均拟合精度88.50%,表明用苗期性状结合产量性状评判小麦抗旱性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5.
几个玉米品种抗旱性的直接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直接鉴定,测定其抗旱指数、株高、根干重、地上干物重、穗粒重等指标,并对各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的公式进行定量转换,用每一品种各项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来评价各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忻抗6号为典型的抗旱品种,抗试2、抗试1为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6.
PEG-6000胁迫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收集的52个推广应用的春播玉米为供试材料,运用渗透压为0.5 MPa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各品种发芽率、耐旱萌发指数等10个鉴定指标。以鉴定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发芽势可用于玉米萌发期抗旱性的快速与初步鉴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耐旱萌发指数4项指标可作为抗旱能力的主要鉴定指标,种子吸水率与胚根胚芽长、贮藏物质运转率可作为间接抗旱鉴定指标。根据供试品种隶属函数值,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耐旱等级,筛选出17个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玉米成熟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丽  许兴  朱林 《玉米科学》2017,25(4):32-39
以10个不同基因型玉米为试验材料,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通过测定不同品种成熟期的K~+/Na~+、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指标进行抗旱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地和对照田中,各参试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K~+/Na~+及形态性状等均有明显差异,且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_n)、株高、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K~+/Na~+值表现为茎基茎叶根,表明植株体内的离子吸收和运输具有选择性,茎基具有贮存K~+的作用,根具有贮存Na~+的功能。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大小,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A111-3/H242HoViY1北21/A58A3/A18高WY2宁3/1522H237/A18桂青贮1号H237/1506A3/A18。  相似文献   

18.
以12个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采用20%PEG(聚乙二醇)溶液人工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了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品种间的抗旱性排序有所不同;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根芽干重与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均可作为水稻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认为采用隶属函数法求取这5项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作为水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的综合指标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5,(1):74-78
选用部分形态、产量和生理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对26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结实率、穗长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根据这些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鉴定出了Y两优1号等7个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和两优培九等3个对干旱敏感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 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