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安徽亳州地区凤丹根腐病病原菌种类,观测了凤丹根腐病症状,通过对其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分离得到1种纯化菌株,其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一致。在健康凤丹根部接种该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在Gen Bank进行同源性BLAST比较,该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4个已登录的茄病镰刀菌聚为一类,登录号为HQ176440.1、EU327190.1、HQ839783.1、JX524023.1。结果表明导致亳州栽培凤丹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新疆塔城小麦主生产区小麦植株枯死及叶片干枯、斑点的原因,确定致病病原,为该病在田间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染病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针刺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与rDNA-ITS、EF-1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对鉴定得到的病原菌YE9、YE10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分离鉴定得到链格孢菌与镰刀菌,其中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与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各20个,分离频率均为13%。F. equiseti、 F. acuminatum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光照条件为24 h;F. equiseti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3℃,最适生长pH为6.5;F. acuminatum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最适生长温度为20℃,致死温度为50℃,最适生长PH为7.5。该实验明确了镰刀菌可以侵染小麦叶片引起小麦叶枯症状,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为该病害田间有效防治进一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甘蓝种传镰刀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王丽君  曹莎  吴学宏  黄俊生 《种子》2012,31(9):26-29,33
针对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种子上分离得到的两株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株镰刀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甘蓝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降低,其中106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能导致甘蓝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甘蓝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菌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基于尖孢镰刀菌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o-QF和Fo-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尖孢镰刀菌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4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只以尖孢镰刀菌DNA为模板扩增出特异的PCR产物。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浓度可低至0. 35 pg/μL。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能从几种不同的三七病株中快速检测出携带尖孢镰刀菌的根腐病病株,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本方法不仅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并且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韩鲁明  张金利  王丽君  吴学宏  黄俊生 《种子》2013,32(1):31-34,38
本研究针对神力砧木种胚和福田将军砧木种壳分离得到的2个镰刀菌分离物,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西瓜砧木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个分离物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2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西瓜砧木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西瓜砧木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西瓜砧木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菌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豌豆白粉病是由白粉菌(Erysiphe pisi DC.)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防治豌豆白粉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是应用抗病品种。对20个甘肃地方豌豆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表型和标记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20个品种中,6个表现高抗(HR),10个品种表现抗病(R),4个品种表现中抗(MR);5个与豌豆抗白粉病基因er1连锁的SCAR标记将20个豌豆品种(系)区分为4个标记基因型。迄今,2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er1、er2和一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Er3已在豌豆中被鉴定,其中er1基因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抗病品种培育。er1基因隶属MLO基因家族,其抗性由豌豆PsMLO1基因座位功能丧失产生。每个er1等位基因都对应着不同的PsMLO1同源基因突变位点和模式。PsML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6个高抗豌豆品种含有3个已知的er1等位基因(er1-2, er1-6, er1-7)。本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提高对甘肃地方抗病资源的认识和豌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工具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发财树根腐尖孢镰刀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病菌在各个温度下生长速度依次为27℃>24℃>30℃>33℃>36℃>40℃,生长率依次为:97.93%>95.48%>12.75%>4.93%>2.23%>1.48%,27℃为最适生长温度。含毒介质培养生长速率法对药剂的筛选实验表明:精甲咯菌腈在有效浓度为62.5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的抑制率最高,达80.87%,EC50为64.59mg/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4.351+0.359x;嘧菌酯在有效浓度为250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抑制率较明显,为74.19%,EC50为78.17mg/L, 毒力回归方程为: Y=2.419+1.363x;甲基硫菌灵在有效浓度为700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抑制率较明显,为85.80%,EC50为202.61mg/L, 毒力回归方程为: Y=0.575+1.919x。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生防途径,筛选有效抑菌物质,达到农药减量的目的。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刺腐霉菌(Pythium spinosum)和小麦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供试材料,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21种天然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反式细辛醚和顺式细辛醚对禾谷镰刀菌效果显著,EC50值分别为69.99 mg/L和130.23 mg/L;白藜芦醇、顺式细辛醚和柠檬精油对刺腐霉菌有明显抑菌活性,EC50值分别为24.4683 mg/L、71.02 mg/L和79.83 mg/L;丁香酚油和白藜芦醇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抑菌活性显著,EC50值分别为14.06 mg/L和22.09 mg/L。因此,丁香酚、反式细辛醚、顺式细辛醚、白藜芦醇能有效抑制小麦根腐病菌的生长,在小麦根腐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  相似文献   

11.
诺木洪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海省诺木洪农场发生了严重的枸杞根腐病.为了确定其病原菌,本研究在诺木洪农场枸杞种植区采集典型病株,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进行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R和菌株W都可使健康的枸杞植株患病,与田间发病情况一致,且可能存在复合侵染.对菌株W和菌株R...  相似文献   

12.
黄芪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芪根腐病在内蒙古西部黄芪主产区普遍严重发生。从患病的黄芪根皮内外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证实,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其次为类镰孢和腐皮镳孢。  相似文献   

13.
甜瓜镰孢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甜瓜镰孢根腐病在甜瓜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中都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该病病原菌腐皮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筛选甜瓜镰孢根腐病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是:该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值5-10范围内都能良好生长;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较适宜的氮源为硝态氮,铵态氮不适于该病原菌的生长。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在相对湿度小于90%的条件下不能萌发;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30℃;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7℃,10min。  相似文献   

14.
黄瓜根腐病致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根腐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金银花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pH6~9生长较好;孢子萌发的pH值为5~10,以pH9为最适。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孢影响较大。而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根腐病病原菌有性阶段的调查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研究麻疯树根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Fusarium sp.)的有性世代,为病害流行学及其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试、形态特征观测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认麻疯树根腐菌的有性世代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阴蔽潮湿以及具多个种源混栽的环境条件下,麻疯树根腐病的病原菌能够产生有性世代;致病性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有性世代能够导致寄主植物感病,其再分离培养物具有无性世代的典型特征;通过对有性世代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致观测,将其鉴定为Haematonectria haematococca (Berkeley & Broome) Samuels & Nirenberg,其无性世代同时被确认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ius)Appel & Wollenweber。麻疯树腐皮镰孢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产生有性世代;避免多个种源混栽、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是避免病原菌有性世代发生、减缓病害发生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川茂县花椒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明确引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科学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采自茂县的花椒根腐病病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和延长因子基因(tef1)的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初为灰白色,后为兰褐色或紫红色。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基于ITS和tef1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与腐皮镰孢菌类群处于同一分支。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将引起四川茂县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19.
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是世界高粱产区普遍发生的真菌病害。镰孢菌在高粱苗期侵染根部,开花期侵染茎基部,导致病株生长势弱,籽粒灌浆不饱满或穗梗折断,茎秆腐烂,严重的引起植株倒伏,造成减产。同时,适宜镰孢菌侵染为害的环境胁迫因子将加重茎腐程度。文章综述了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症状与危害、侵染发病规律、抗病品系筛选、抗病性鉴定方法如SNPs标记等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抗病品种选育,为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低温-高温激变诱导豌豆同源多倍体的新方法,控制人工气候室低温1~3℃、高温30~35℃和棚室低温0~-3℃、高温30~35 ℃诱变豌豆多倍体.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气候室1~3℃低温、30~35℃高温激变条件下,处理豌豆现蕾初期的植株,可诱导14.10%~18.12%2 n花粉粒的产生;在棚室0~-3℃低温、30~35℃高温进行温度激变处理,可促发0.8%~1.6%豌豆同源多倍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