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湘南稻作烟区上部烟叶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2012年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上部烟叶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加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烟叶外观质量,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对上部烟叶,在变黄前期的38℃稳温24 h,在变黄后期的42℃稳温16 h,在定色前期的47℃稳温18 h,定色后期的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提升烟叶质量特色,对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的烟叶颜色参数和质体色素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变黄期关键温度点时间延长,烟叶亮度值、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增加;随着定色期关键温度点时间的延长,亮度值降低,但对烟叶黄度值和叶片饱和度影响较小;红度值则随着各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脉红度值只有在延长54℃稳温时间时能明显提高;色度角随着稳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烟叶颜色偏向橘黄;在42℃和54℃延长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正背面色差值;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降解转化更彻底。因此,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延长稳温时间,在38℃稳温24 h,42℃稳温16 h,47℃稳温20 h,54℃稳温16 h,烟叶内质体色素降解更充分,烤后烟叶颜色和色度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研究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和湿度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效℃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能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8℃(36±0.5℃)时稳温18 h;42℃(37±0.5℃)时稳温16 h;45或47℃(38±0.5℃)稳温12 h;54℃(39±0.5℃)稳温12 h,有利于降低烘烤能耗,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定色期干、湿球温度的稳温时间.结果表明,优化烘烤工艺的鲜干比为7.17,平均能耗成本为1.12元/kg,均价提高0.1元kg,烤后烟叶的色度加强,淀粉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延迟变黄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芬 《作物研究》2011,25(6):580-582
采用湘密1号密集烤房,研究在烘烤温度38℃时延长变黄时间对烟叶外观、品质及烘烤能耗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烘烤处理,延长变黄时间12h后升温,可使烟叶充分变黄,平衡烟叶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增加烟叶香吃味,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上等烟叶提高12.2%~20.3%,且干物质不会减少,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减少0.04元/kg.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研究了密集烘烤中变黄期升温速度和湿度控制组合对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效℃、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变黄期前期干球温度以3 h/℃从35℃升至38℃,湿球温度保持在36±0.5℃,变黄中后期干球温度以2 h/℃从38℃升至42℃,湿球温度保持在37±0.5℃有利于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化学成分,提高评吸总分。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浓香型稻作烟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以云烟97为材料,在湖南省宁远县开展了不同烘烤工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集成烘烤工艺延长了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可增加烟叶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不增加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8.
2011年研究了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采用121烘烤工艺对K326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48h,下部叶叶绿素降解率达80.45%,烘烤66h,中部叶叶绿素降解率达79.6%,烘烤54h,上部叶叶绿素降解率为89.6%;定色期采用慢排湿、慢定色的措施,可有效延长蛋白质和淀粉的降解时间,使烟叶内含物充分转化,主要化学成分达到一个协调平衡;干筋期采用快速干筋,通过降低还原糖和香气物质的损耗,相应提高了烟叶还原糖含量和香气量.  相似文献   

9.
湘南浓香型稻作烟区密集烘烤不同阶段升温速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密集烘烤烟叶品质,优化密集烘烤工艺,以湘南浓香型稻作烟区的云烟97品种烟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不同阶段升温速度组合对烟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的影响及能耗成本。结果表明,上部和下部烟叶在35~38℃以3 h升温1℃,38.1~42℃以2 h升温1℃,42.1~45℃或47℃以3 h升温l℃,45.1℃或47.1~54℃以2 h升温1℃,54.1~68℃以2 h升温1℃的升温速度组合较好;中部叶在35~38℃以2 h升温1℃,38.1~42℃以1 h升温1℃,42.1~47℃以2 h升温l℃,47.1~54℃以1 h升温1℃,54.1~68℃以1 h升温1℃的升温速度组合较好。各升温速度组合有利于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提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10.
K326烟叶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121烘烤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卷烟工业开发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要求,为探索烤烟K 326品种在密集式烤房条件下的烘烤工艺,解决烟叶在现有烘烤工艺下烤黄不烤香,烟叶含青量过大,淀粉含量过高等问题,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干湿球温度和变黄程度指标,对K 326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烘烤工艺能降低淀粉和叶绿素含量,总糖含量提高6.64%,还原糖含量提高6.26%,增加了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了产值,烟叶质量变佳,工业可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湘南稻作烤烟密集烤房风机转速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湘南稻作烟区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过程中适宜的风机转速组合,分析了不同风机转速组合对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集烘烤中,采用风机变速组合为干球温度在38℃以前1450 r/min,38~42℃960 r/min,42~47℃1450 r/min,47~60℃960 r/min,60℃到烘烤结束720 r/min,烤后烟叶干物质较多,外观质量较优,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时间对烤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晾制时间可减少烟叶干物质的消耗和叶片厚度收缩,并能提高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烟碱含量,进而提高烟叶质量.但随着晾制时间的延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下降和两糖差减少.以晾制36h再入烤房烘烤较适当.  相似文献   

13.
烟叶烘烤前期失水对烟叶变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烘烤工艺,提高烟叶烘烤效率和烤后烟叶质量,研究了在烘烤前期先让烟叶强制失水,造成水分胁迫环境对烟叶变黄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烤前期先让烟叶强制失水能够加快烟叶变黄速度,缩短变黄时间,同时减少干物质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和提高烤房利用效率。上部烟烘烤前期的最佳失水率为2.7%,中部烟为4.7%,下部烟为6%。  相似文献   

14.
新型叶面肥对烤烟上部叶开片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永州市烤烟主产区,进行了两种类型烤烟叶面肥的小区对比试验,以筛选适宜的烤烟叶面肥。结果表明,两种叶面肥均能促进上部叶开片,促进烟叶分层落黄,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叶面肥1号促进上部叶开片、改善上部叶质量和可用性的效果明显优于叶面肥2号,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对湘南烟区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衡阳烟区不同播种期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采用4个播种期处理,考察烟苗素质和大田期烟株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烟叶烘烤后产质量特性。结果表明,12月15日播种的烟苗生育期适宜,烟苗成活率达94%,烟苗健壮;移栽揭膜后40 d能够保留13片有效叶片,株高和茎围分别达到88 cm和8.8 cm ,叶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颜色橘黄程度高,成熟度好,综合得分均明显优于其余处理,说明适当推迟播种期能够显著提高烟苗素质,增加产值,改善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精确量化不同产地烟叶在色域、底色和色差等烟叶颜色质量指标上的特征,采用L^*a^*b^*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4个植烟区烤烟C3F烟叶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烤烟表面颜色具有明显差异,尤其色域和底色差异较大;(2)不同色域烟叶在颜色量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烤烟C3F烟叶随着色域颜色加深,明度L^*和黄度b^*逐渐降低,红度a~*逐渐增大;(3)不同底色烟叶在颜色量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微红底色烟叶明度L^*和黄度b^*较小;(4)烟叶叶面和叶背之间具有较大色差,色差值分布于5.10~8.67。烟叶叶尖与叶基色差分布值在0.50~4.16,叶基与叶中色差值分布于0.29~2.27。外观判断颜色结果与其对应的颜色值状态基本吻合,结合烟叶颜色值和外观评价能更精确地量化不同烟叶在色域、底色和色差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