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渠云芳  黄晋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47-451,563
为了把来自澳洲的野生种比克氏棉(G.bickii)的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山西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组将亚洲棉(C.arboreum)与比克氏棉杂交,得到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栽培种陆地棉(C.hirsutum)的单显Ⅱ杂交,获得三种杂种。对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形态学和RAPD分析。形态学观察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杂种F1分别具有亚洲棉、比克氏棉和单显Ⅱ的形态特征,其中,趋向于比克氏棉的性状占22.22%,如叶片的色泽等;5.6%的性状趋向于亚洲棉,如花药颜色;16.7%的性状表现为超亲性状,如花瓣的颜色。RAPD结果表明,15个引物对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17条DNA带,其中,有85条多态性带,占72.6%;在杂种中均检测到了亲本带与杂种的特异带;利用SAS软件中的类平均法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的参试材料聚为2大类。形态学观察、RAPD分析结果一致,比克氏棉的性状已被导入到单显Ⅱ中,(亚洲棉×比克氏棉)×单显Ⅱ为真正的三种杂种。  相似文献   

2.
异常棉(G.anomalum)原产非洲,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地区,少量在南部非洲.据研究,异常棉的染色体组为B_1,2n=26,具有纤维高品质潜力基因和胞质雄性不孕基因,抗旱性较强.拉马钱特朗(1964)用亚洲棉×异常棉的杂种与亚洲棉回交,杂种的产量超过对照.且结合了异常棉纤维细的特点,没有表现出不利性状,可作为育种材料.纳戈拉金等(1965)在亚洲棉×异常棉再与亚洲棉口交的F_2中,选到2个系,所有经济性状的平均值都超过亲本亚洲棉,其中有8株棉花具有较细的纤维(直径小于22微米).在回交一代中出现超亲分离.  相似文献   

3.
棉属草棉种子蛋白质电泳分析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水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方法对棉属草棉(G. herbaceum)73份材料的遗传变异范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评价。从蛋白质电泳带谱可以看出,不同品系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说明棉属草棉种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根据带谱差异,将73份草棉品系划分为18个组,一般同组内品系分布在一千地区或相毗邻的国家。各组包含的品系多少不同,少的可能是比较原始的野生类型。结果同时表明,种子水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可作为植物种内遗传变异的测定和进一步分类的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5.
四大栽培棉种,陆地棉(G.hirsutum.L),海岛棉(G.bar badense.L),中棉(G.ar boreum,L)及草棉(G.herbaceum.L)的变异类型是很多的。Hutchinson等把这些变异类型分为族(race),陆地棉有阔叶棉(latifolium),雷奇蒙德氏棉(richmondii),莫利尔氏棉(morilli),鲍莫尔氏棉(palmerii),玛丽加郎特棉(marie-galante),尤卡坦棉(yucatanenJe),斑点棉(punctatum)七个族;海岛棉有巴西棉(brasiliense),达尔文氏棉(darwinii)两个族;中棉有中国棉(sinense),印度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0年河南省棉花品种杂交春棉2组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虫性等多个方面全面比较郑杂棉6号在参试品种中的表现,来探究其特征特性,旨在为郑杂棉6号新品种在我省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1展示目的了解和掌握展示细绒棉新品系(种),在阿瓦提县域内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性等各品种生产性状和综合性状,推介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2展示品种及种源(1)新陆中28,(2)新陆中60,(3)杂1,(4)M1368,(5)167,(6)-11,参试品种共有6个细绒棉品种。3试验地点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地。  相似文献   

8.
为将原产澳洲的棉属野生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具有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基因导入栽培种,将亚洲棉(G.arboreum)与比克氏棉(G.bickii)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亚比棉异源四倍体,然后再用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杂交获得具有[ADG]3个染色体组的三种杂种。本研究以三种杂种与其亲本为材料,对参试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比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小于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且变异范围较小,亚比棉的LC/SC值高于亲本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亚比棉×陆地棉和亚比棉×海岛棉的LC/SC值比任一亲本均高。亚比棉的臂比均值最小,核型最为对称,为1A。核型聚类结果表明,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为0.995 8,核型进化距离为0.004 2,亲缘关系最近。比克氏棉和亚比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为0.648 3,核型进化距离为0.433 4,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9.
新疆机采棉区试新品系脱叶剂敏感性及品质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度参加早熟组机采区试的7个品系喷施同一浓度的脱叶剂及化学催熟剂,定期观察各品系的叶片脱落及棉铃吐絮情况并计产,分析各品系对药剂的敏感性及施药后品质、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系在施药后不同时期脱叶率无显著差异。各品系在施药后前期,吐絮率具有显著差异,新1202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在施药后期,除了新1202吐絮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其他品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系品质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有待于提高。皮棉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品系12026产量最高,变异度为0.3477,丰产性及稳定性表现较好。新疆机采棉选育在注重丰产、优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棉花脱叶效果改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无毒棉育种工作是在1975年开始的,至1986年先后育成无毒棉新品种(系)17个,其中豫无19,豫无302、豫无81—8,三个无毒棉品种通过了全国无毒棉联合试验,14个品种参加省级无毒棉品种试验,40个品系参加了省院品系试验。 (一) 通过遗传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无毒棉全株无色素腺性状(即无毒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gl_2gl_2gl_3gl_3控制。无毒棉与有毒棉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亚比棉×陆地棉杂种F1的真实性,从细胞学和RAPD技术方面对亚比棉×陆地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三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2M+44m(2SAT)+6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12%~2.56%,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39∶1,臂比值在1.00~1.82之间,平均臂比为1.35,核型类别为1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陆地棉杂种F1共扩增出61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9.8%,具陆地棉特异带的占13.1%,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9.8%,杂种的特异带占14.8%。细胞学研究和RAPD分析的结果吻合,从而断定亚比棉×陆地棉杂种F1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棉乐丰在预防控制棉花黄萎病上的效果,2006年我站在12号西黄萎病重病地进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试验材料为棉乐丰。试验地前茬棉花,覆膜播种,试验品种为我站自育品系天云10号,该品系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2年棉铃虫大爆发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从1996年开始,我所开始进行抗虫棉杂交选育工作,经南繁北育,目前已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品系2个(4786、4830)。2001年我们对这两个抗虫棉品系的抗虫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试材田间试验参试品系4个,4786和4830是常规抗虫棉;2401和2409是抗虫杂交棉F2代材料;室内棉铃虫抗生性试验和罩笼接虫试验参试抗虫品系7个,即:4786、4830、4429、4501、4807、4853和4877。辽棉15号为非抗虫对照品种(CK);美国抗虫棉33B和中棉所30(早熟)为抗虫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客观评价参试品系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早熟棉花新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辽棉品系、外来品系与对照辽棉23为试验材料,进行区域生产试验,根据2018年、2019年、2020年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棉品系棉花具有早熟、高产、结铃性强的特点,适合锦州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品种“特籼占13”种子,回收后经多代的种植选择,选育出性状稳定的13个突变品系进行主要经济性状考察,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突变品系的多个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谷粒长宽比、穗长、穗粒数、小区产量等性状,品系间变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讨论了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改良的有效性,并从参试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中选育出多个性状同时产生突变得到改良的优质高产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以45S r DNA作探针对海岛棉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出6个强的荧光信号(4大2小),结合DAPI图像观察发现信号分布在各自染色体随体位置,称为NOR(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信号。以二倍体A基因组棉种亚洲棉基因组DNA(g DNA)为探针对海岛棉进行FISH,结果发现52条染色体中有无杂交信号的各占一半,荧光信号分布在较长的A亚组染色体上,直接区分开海岛棉A、D亚组染色体,直观证实了海岛棉的异源双二倍体起源。以45S r DNA和A组棉种亚洲棉g DNA作探针对海岛棉进行双色FISH时,结果发现海岛棉染色体上既检测到了6个强的NOR信号又检测出了g DNA杂交信号,且清楚观察到2个NOR信号分布在A亚组上,另4个在D亚组上。基于该双色FISH图像的核型分析表明,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0m(2 SAT)+12sm(4 SAT),属于2A类型,且有3对随体,其中1对定位于A9号染色体,属于中部着丝点(m)类型;另2对分别定位于D8和D12号染色体上,属于近中部着丝点(sm)类型;且发现海岛棉A亚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的并非全部大于D亚组,两亚组染色体间在长度上存在交叉,说明基于FISH的核型分析比传统方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以45S r DNA作探针对海岛棉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出6个强的荧光信号(4大2小),结合DAPI图像观察发现信号分布在各自染色体随体位置,称为NOR(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信号。以二倍体A基因组棉种亚洲棉基因组DNA(g DNA)为探针对海岛棉进行FISH,结果发现52条染色体中有无杂交信号的各占一半,荧光信号分布在较长的A亚组染色体上,直接区分开海岛棉A、D亚组染色体,直观证实了海岛棉的异源双二倍体起源。以45S r DNA和A组棉种亚洲棉g DNA作探针对海岛棉进行双色FISH时,结果发现海岛棉染色体上既检测到了6个强的NOR信号又检测出了g DNA杂交信号,且清楚观察到2个NOR信号分布在A亚组上,另4个在D亚组上。基于该双色FISH图像的核型分析表明,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0m(2 SAT)+12sm(4 SAT),属于2A类型,且有3对随体,其中1对定位于A9号染色体,属于中部着丝点(m)类型;另2对分别定位于D8和D12号染色体上,属于近中部着丝点(sm)类型;且发现海岛棉A亚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的并非全部大于D亚组,两亚组染色体间在长度上存在交叉,说明基于FISH的核型分析比传统方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目前四川省小麦区试试点对参试品系的区辨力,本文利用2010 ~2011年四川小麦区试5个组共计60个参试品系的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和欧式距离法对8个试点的区辨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变异系数法与欧式距离值法整体趋势一致,四川省小麦区试试点分辨力大小顺序是:绵阳>射洪>资中或内江>乐山>宜宾>双流>南充.笔者认为,欧式距离值侧重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对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大豆区试品系丰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区试品系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决策性依据,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2009年和2010年贵州省大豆区试4个参试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黔豆08002、黔豆08003在2种分析方法中的估测结果一致,均属高产稳产型品系,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黔豆08001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系,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有望获得高产;安06158丰产稳定性较差。综合认为,黔豆08002、黔豆08003丰产性、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建议,在试验区域进行生产试验示范,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亚洲棉同源四倍体×陆地棉的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2n=26)和陆地棉(G.hirsutum L.2n=52)的染色体组分别为A_2和(AD)_(10)为了转移亚洲棉种质于陆地棉中,或培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常须以亚洲棉做母体与陆地棉杂交。但由于这两个种在染色体数目上和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杂交很难成功,成铃率仅0.1%左右。以秋水仙素诱变亚洲棉而获得同源四倍体亚洲棉(2n=52)后,再授以陆地棉花粉,成铃率则显著提高,一般在30%以上。孙济中等四年研究的结果,成铃率在0—42.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