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强化桑园管理 提高选原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成才 《四川蚕业》2009,37(4):30-31,38
<正>蚕以桑为食,育种需先种桑、桑成饲蚕。桑叶是家蚕的营养基础,没有良桑就没有良种。所谓良桑,是指桑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成份含量高,内在质量好,而且没被微粒子病原污染的桑叶。防微、  相似文献   

2.
目前家蚕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桑叶,桑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的生长发育、产茧量和茧丝质量.当缺少桑叶或桑叶质量较差时,易造成蚕儿营养不足,影响养蚕成绩.若遇到上述情况,可通过添食一些营养物质来维持蚕的正常生命活动,提高蚕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印象中,蚕离不开桑叶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但西南农业大学近期研制出的一种能代替桑叶的人工饲料,使蚕与桑叶之间失去了这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娴  黄云 《四川蚕业》2003,31(3):32-32
新纸板方格蔟在上蔟时往往出现入孔率低、翻动频繁 ,增加了劳动强度。通过实践 ,积累了一些使用纸板方格蔟的简便方法 ,现总结于下 ,供参考。1 新纸板方格蔟的处理新纸板方格蔟往往有股很浓的纸臭味 ,老熟蚕不愿入孔 ,造成入孔率低。将新买回的纸板方格蔟用桑叶汁喷洒后晾干、暴晒再使用能达到 90 %的入孔率。而用桑叶表处理过的入孔率最多达到 2 0 %~ 40 %。没处理过的就更低。2 上蔟在合理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 ,按技术要求饲养的蚕达到 40 %老熟时进行“串箔” ,即将两、三箔蚕集中在一箔中 ,洒上少许新鲜桑叶 ,然后下蚕网 ,最后将处理…  相似文献   

5.
原原种、原种繁育生产与普通丝茧育生产有不同特点,原种生产是根据普通种场等客户用种需要来计划和安排的,有较强的季节性;为了保证原种质量和蚕种无毒,需要一整套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桑叶是蚕生长发育和造卵的唯一营养物质来源,也是病原微生物使蚕传染发病的媒介。桑园桑叶的产量制约着生产计划的实施和繁育任务的按时、按量完成,养蚕期逐日桑叶的供应量是否达到蚕饱食的需要,会影响当造原种的产量和种质;桑叶质量与蚕的生长发育、体质以及卵量、卵质有关,桑叶的洁净度与蚕病发生有关。因此,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保证每天蚕有足够的供叶量;保证桑叶不被病菌污染是原种繁育的基本技术要求。我们从事桑园管理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推进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是稳定蚕桑产业的有效途径,但推进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尚缺乏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年适应多批次养蚕的桑叶收获技术探索,通过1年的探索,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桑叶收获技术得出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桑蚕的各种农药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各有不同,为了解新农药杀虫双致桑蚕中毒后症状与其他农药中毒的区别,进行了杀虫双药物添食蚕的观察。杀虫双中毒蚕的症状没有机磷中毒吐胃液、爬篱边、蚕体卷缩等症状,它属沙蚕毒素衍生物,有效成份为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当喂吃有杀虫双药液的桑叶,初时不表现忌食不安现象,在饱食桑叶后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8.
海宁市家蚕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蚕饲养技术经验,但是部分农户在家蚕饲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养蚕成绩。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家蚕饲养常见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常见问题1.1遗失蚕多目前1张蚕种卵量为28000粒±500粒,但常有农户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不到位,发生较多遗失蚕而影响了产量。遗失蚕大多发生在小蚕期一二龄,主要是,一二龄蚕叶质过老,桑叶含水率偏低,小蚕口器嫩,蚕儿吃不到适熟桑叶,容易引起伏照蚕增加;春蚕期或晚秋蚕期的一二龄,如果饲育温度偏低,蚕不活泼,伏在骸子里偷吃残桑,也增加了遗失蚕;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也是近年来遗失蚕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西饲料》2001,(6):37
在人们的印象中,蚕离不开桑叶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但西南农业大学近期研制出的一种能代替桑叶的人工饲料,使蚕与桑叶之间失去了这种必然的联系。 据中国蚕丝学会理事、西南农业大学蚕丝学院副院长吴大洋教授介绍,这种饲料是按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由豆饼、豆渣、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等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实验证明,食用这种人工饲料的蚕,从发育、成长到吐丝都与食桑叶的蚕一样。其吐出丝的颜色较食桑叶蚕的丝更白,丝产量和质量与正常蚕没有两样。 西南农业大学的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四川省绵阳市投入了实际生产。据介绍,今年绵阳市采用饲料养蚕的数量已达 1200多张,涉及到近千户农民。由于还没有完全解决低成本生产,目前这种饲料主要用于食物消耗量较小的“小虫”时期。 (辛旺 )  相似文献   

10.
工厂附近的生产队,经常反映无法养好蚕,原因是工厂排出一些有害物质如氟化物、二氧化硫和金属粉尘等,被桑叶吸收积累在桑叶中或附着在桑叶表面,蚕吃了这种桑叶就会受害。氟化物是炼铝厂、炼钢厂、玻璃厂、磷肥厂、陶瓷厂、砖瓦厂、灯炮厂、化工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厂等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冰晶石、磷矿石和荧石时排出的废气,以含氟量15--20ppm的桑叶饲蚕,便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衰退,蚕体细长,发育极不整齐,个体大小可开差二个龄期,有的陆续死亡;桑叶中含氟量超过30--40ppm蚕吃了引起急性中毒,拒食、蚕体细长,静止不动,环节间膜处破裂,流出体液呈黑色,体出现黑褐色斑点,不久死亡。其次,二氧化硫是硫酸厂、化肥厂、钢铁厂、热电厂、冶炼厂、砖瓦厂、焦化厂等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国家审定通过的多丝量新蚕品种,在生物学性状上几乎都有一个抗湿性差的弱点。而蚕种生产场,在防治微粒子病时大都采用漂白粉液叶面消毒,人为的增加了桑叶湿度;在各级蚕种生产中,蚕期内采用雨水叶、露水叶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干旱,大气中灰尘污染桑叶,需用清水洗涤。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都增加了桑叶、蚕座湿度。这种湿桑叶与新蚕品种的生物性状、饲育技术要求恰恰相悖,结果造成新蚕品种饲养难度大、虫蛹生命率低、制种量低,其经济性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蚕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应用,使科技成果难以尽快转化成…  相似文献   

12.
叶面消毒对桑叶叶质和蚕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漂白粉消毒叶、“八二八”消毒叶、清水处理叶中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用这种叶饲喂的蚕体胃蛋白酶、SOD、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变化,发现生物测定结果、桑叶成份测定结果与酶活力测定结果是相一致的。漂白粉消毒叶对桑叶和蚕体的影响最大,“八二八”消毒叶对桑叶无不良影响,但对蚕体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晒法制作的桑叶粉与蚕的摄食性徐俊良,朱时建,缪云根,吴小锋,沈群芳,王莉芹桑叶粉是目前人工饲料配方中的重要组成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蚕的摄食性与蚕的生长发育等。所制桑叶粉要求保持绿色,有清香,不发黄,无异味,保存大部分营养成分。通常采用的加工程序是:...  相似文献   

14.
田英 《四川蚕业》2012,40(1):31-32
针对原蚕区桑叶污染严重这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桑叶进行消毒。介绍了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 农村蚕茧生产的目的在于缫制数量多质量好的生丝。从这一点说,雄蚕的经济价值显著高于雌蚕。雌蚕从桑叶中摄取的养分,很大一部分用于造卵和卵细胞的发育,因此蛹体大,茧层率、出丝率低。雄蚕则相反,它从桑叶中摄取的养分消耗于蛹体发育的部分比雌蚕少,而转化成丝的部分则较多,也就是叶丝转化效率高。据调  相似文献   

16.
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云根  徐俊良 《蚕桑通报》1994,25(2):13-14,12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中间试验的情况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3龄饷食始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4龄时已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区别。小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室外大棚斜面条桑育养蚕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实 《江苏蚕业》2002,24(1):31-32
1 优点 (1)省工省时:节省摘叶劳力和时间50%;节约桑叶5%;节省养蚕设备80%。(2)操作简便:新桑条梢叶直接放在蚕座上喂蚕,重点是5龄期每天不用除沙。(3)桑叶新鲜:新梢条带叶养份不易流失,桑叶失水率低,壮蚕提高食下率。(4)空气流通:棚内空气新鲜,残桑、蚕沙的不良气体易挥发,蚕座环境卫生;(5)病蚕传染少:5龄期易发蚕病,因是条桑育,病蚕爬持力下降,病蚕、蚕粪从条与条之间下跌,很少通过病蚕、蚕粪、桑叶传染给健康蚕。(6)养蚕张数:壮蚕期一个劳力可负担2-3张蚕种。(7)蚕茧量高:张单产茧…  相似文献   

18.
陈德春 《蚕学通讯》2007,27(3):37-38
2007年春季,我县有70%以上的桑园不同程度的遭受桑蓟马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桑叶质量和产量,造成一些桑叶不能喂蚕,以至出现倒蚕现象,在我县桑园春季大面积发生桑蓟马暴发成灾尚属首次.对此,笔者对其发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秋季蚕台饲养原蚕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保奎  王红恩  韩淑鸿  薛迪 《北方蚕业》2009,30(3):31-32,34
为了秋季饲养好原蚕,我们针对农村饲养条件较差,分散饲养且农户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果认为蚕台饲养原蚕是关键,加强环境、蚕室、蚕具、蚕体、桑叶消毒是保障,抓好技术培训、适时喂足喂饱是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晚秋蚕期到2014年晚秋蚕期,进行了5期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龄颗粒饲料育的蚕体质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2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最大,达到了28.9%~41.6%,4眠蚕时蚕体质量开差则缩小为1.0%~9.9%,熟蚕时蚕体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至0.5%~8.5%。人工饲料育蚕的龄期经过有延长现象,1~2龄颗粒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龄期经过与全龄常规桑叶育相比,2014年春蚕的差距最小,全龄经过延长12 h;2014年夏蚕的差距最大,全龄经过延长30 h;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盒种产茧量要略低于全龄桑叶育,无论是全茧量、公斤茧颗数、盒种产茧量等指标都是一致的,但总体差距较小。上车率、茧丝长、毛茧出丝率等主要丝质指标相近,洁净、万米吊糙和茧丝量指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