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晚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选育而成,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摘自中国农业网种子站信息:该组合系两系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千粒重25~27g,食味较好,米质经检测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6.2%、垩白率50%、垩白度10.8%、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21.6%。  相似文献   

2.
金优T36系铜仁地区农科所选育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154d,株高113.5cm,株型好,茎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17.82万/667m^2,穗型中等,穗实粒数133.6粒,结实率77.22%,千粒重27.72g。贵州省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38.14kg/667m^2,籽粒长型,长宽比2.9,粘稠度60min,直链淀粉含量19.3%,整精米率48%,垩白度28%,优质米较优,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可作为优质稻米开发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06,(9):49-53
水稻品种名称:荆楚优42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荆楚15 A”与恢复系“R4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1。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1.4%,整精米率52.5%,垩白粒率72%,垩白度17.8%,直链  相似文献   

4.
协优728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苏协青早A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试表现突出,区试中高产点达734.8kg,平均667m^2产6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3%,居参试组合首位。经江苏省种子站统一抽样分析,米质达国标二级,出糙率82%,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0.7%,垩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21.7%,胶稠度78mm,粒长7.3mm,长宽比达3.3,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2005年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进入全国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水稻垩白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个不同类型的两用不育系与9个具有广亲和性的父本按NCⅡ设计配成63个F1组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粳型品种垩白米率和垩白大小两个性状的配合力都呈较大的负值,而籼型品种则呈较高的正值,但父本并不如此,各组合两个性状的配合力,籼/粳(或粳/籼)交大都呈较大的负值,籼/爪或粳/瓜交双向同时并存,故开展]亚种间杂交有利于获得垩白品质性状较好的组合。通过比较与综合评价,不育系7001S、5047S、和31111S以及父本培C311、CY8543、轮回422都是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以这些亲本为育种材料较易获得小垩白或是低垩白米率的杂种F1代。  相似文献   

6.
1 组合来源川香优 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组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 ,2 0 0 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2 0 0 2年参加全国区试 ,将于 2 0 0 3年通过国家审定。2 主要性状特征1)米质优、具泰米香味 :川香优 2号籽粒属中长型 ,米粒半透明 ,有光泽 ;米粒具泰米香味 ,适口性好。经 2 0 0 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统一送样鉴定 ,其糙米率 81.2 %、精米率 75 .4 %、整精米率 6 7.4 %、粒长 6 .5 mm、长 /宽 2 .9、垩白粒率 2 4 %、垩白度2 .9%、透明度 1级、碱消值 6 .5级…  相似文献   

7.
《种子科技》2014,(1):53-5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0.2d,比对照Ⅱ优838长2.1d。株高116.0cm,穗长26.1cm,有效穗数14.5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75.2粒,结实率79.0%,千粒重31.4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3%,长宽比2.8,垩白粒率52.0%,垩白度10.5%,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22.6%。  相似文献   

8.
采用NCⅡ设计,利用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9个转两类抗虫基因(Cry1Ae和API)纯合系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竞争优势明显,各产量性状均具有竞争优势,但子指的优势为负值;皮棉和子棉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两者分别为17.2%和7.9%,皮棉和子棉产量的竞争优势率分别达到86.1%和80.6%。产量性状的优势大小依次为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分别为4.1%,2.1%和0.7%。对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系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4个母本中的两抗虫棉的皮棉和子棉的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优于两非抗虫棉。对这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因这9个纯合系的受体均为冀合321,所以这种配合力的差异是由外源基因作用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9.
两系超级稻两优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制的一个超高产组合,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湘稻审2006029。它是继成功育成两优培九先锋组合的基础上又一次质的飞跃,产量达1.2万kg/hm^2,米质优,但它的制种产量低,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需要。我们科学采用过来三系制种技术和二系制种技术的成功经验,运用水稻异交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近年审定的2个杂交粳稻组合9946与1052及其对应亲本为材料,对稻米垩白品质性状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表现了下部穗位最大,中部和上部穗位次之,二级枝梗大于一级枝梗。差异大的组合(9946)遗传率大,一级枝梗的遗传率大于二级枝梗的遗传率。垩白性状受遗传、栽培条件以及穗位与遗传互作的影响。因此,选择垩白性状差异小,而其他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组配,结合合理的株型育种,有可能育出低垩白的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以施氧化钾1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l163元/hm^2。分蘖期和孕穗期分次施钾比分蘖期一次性施钾增产9.5%。施用钾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千物质积累、促进水稻生长后期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施用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施钾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平均比对照低22.7%。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华莒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37-39,47
总体而言,常规稻的米质好于杂交稻,两系杂交稻的米质又好于三系杂交稻,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的明显差异,常规稻要把提高整精米率和改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改进品质的重点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要把提高整精米率和减少垩白作为改进品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陈翻身 《种子世界》2006,(10):43-44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由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两系杂交中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探索该组合的丰产性、抗逆性、优劣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近两年组织了品种对比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现将其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沪228A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回交、测交、兄妹交和小孢子培养自主选育的纯合两型系20228 AB和临保系M-6477杂交培育的甘蓝型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于201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0228 AB,芥酸含量为0.87%,硫苷含量15.45μmol/g,含油量为48.25%.临保系M-6477,保持率为100%,芥酸含量为0.06%,硫苷含量20.38μmol/g,含油量为49.44%.全不育系沪228 A,不育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4个强优势杂交组合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龙粳1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华 《作物杂志》2003,19(6):37-37
龙粳1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于1996年从藤系137/龙花84-106组合的花培后代中选择的变异植株培育而成。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 特征特性龙粳12生育日数128天,所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和对照品种合江19相仿,为早熟品种。2000~2002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米质检测,糙米率83.1%,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9%,粒长5.6mm,粒宽3.1mm,长宽比1.8,垩白大小6.5%,垩白米率6.3%  相似文献   

17.
俞慧明 《中国种业》2020,(11):98-99
嘉优中科6号是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3)。该组合具有苗期起发快、秧龄弹性较好、成穗率结实率较高的特点,且穗大粒多、产量高、适种范围广。本文介绍该组合不育系嘉66A和恢复系中科6号特征特性,总结分析嘉优中科6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曹黎明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2006,25(12):89-90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12,(1):58-5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1品种名称:荣优9号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d,比对照金优402长0.2d.株高89.5cm,穗长18.8cm,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g.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mm,直链淀粉含量21.9%.产量表现: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36kg/h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相似文献   

20.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分析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群体起点,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指标,从而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并能明显地使胶稠度变软,从而改善外观品质和提高食味品质:氮肥运筹方式对稻米的品质具有多重影响,适当增加后期施氮量可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变差。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以25~30穴/m^2为宜,前后氮肥用量以6:4为宜。提倡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