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希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41-43,57
将高梁“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早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矮早8”、D8—1、D8—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矮早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8—1、D8—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矮早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2.
为了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材料,我们将小牛胸腺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抗5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颖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DAK58-66、DAK58-34两个种质系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213、xgwm219、xg-wm400、xgwm428、xgwm148、xgwm408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213、xgwm428、xgwm148在DAK58-66、DAK58-34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矮抗5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AK58-66、DAK58-34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矮抗5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3.
将小牛胸腺DNA通过"浸种培养法"导入小麦品种"藁优9415",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壳上有无茸毛、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藳优9415"、D9415-37、D9415-41、D9415-66、牛胸腺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614、xgwm148、xgwm120、xg-wm46、xgwm239、xgwm3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46、xgwm357在D9415-37、D9415-41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小牛胸腺DNA特有而"藁优9415"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9415-37、D9415-41是由小牛胸腺DNA片段嵌入"藁优9415"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将高粱DNA导入小麦,在导入后中出现茎杆表面蜡质突变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粉管介导法将普通小麦(宁春4号)的总DNA片段导入裸大麦(康青3号)中获得18个变异品系,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观察,在裸大麦中发现了普通小麦的部分农艺性状;经过对受体、供体和变异后代的SSR鉴定分析,18对SSR-PCR中16个位点发现了普通小麦信号,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普通小麦DNA片段可以通过花粉管通道介导法导入裸大麦品种康青3号中,并能够整合到其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7.
利用超远缘DNA导入进行小麦种质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DNA、鲑鱼精DNA和冬青DNA为供体 ,采用小麦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其导入到 92 4 14 2和94 6 0 0 6两个遗传稳定的小麦新品系基因组中 ,获得了大量的DNA导入变异后代 ,并从中选育出D32 4 5、D32 2 1、D32 31、990 38、0 990 14、0 990 2 1和D导 2号等多个农艺性状优于受体亲本和对照鲁麦 14的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8.
导入燕麦DNA的小麦变异后代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燕麦Avena sativa L.总DNA导入宁春4号小麦中,对供体、受体及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部分变异后代的叶绿素含量发生了变化,表现类似于供体。表明燕麦的DNA片段已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小麦,并引起生理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玉米DNA导入大豆导致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光效的C4作物DNA导入大豆黑农35(C3作物),其后代出现高产、抗病、秆粗、单英数多、叶色浓绿、叶肉较厚、叶绿素含量高,其中一个品系熟期比受体提早5天,这是继黑生101之后导入黑农35产生的又一个有希望的苗头品质,还有一个品系比黑农35熟期晚且植株高大,可作为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单子叶植物总DNA分别导入普通小麦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对D2 代株高、穗粒数、千粒重 3个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肖靖  高飞  谷运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11-9213,9240
文中介绍了2种较常用的外源总DNA直接导入植物的方法—花粉管通道法和离子束介导法,分别从原理与方法、发展与应用、机理与验证、问题与展望4个方面综述了这2种方法的创立与发展以及应用此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穗数型多分蘖小麦品种川农16与大穗型寡分蘖小麦品系H461生化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川农16与H461间至少有10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别为(1,20,5 10)和(2*,7 8,2 12).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72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每一个位点所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1至2个,平均1.3个;其中,23对SSR引物(31.9%)能够揭示川农16与H461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豆总DNA经穗茎注射与花粉管法导入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有穗茎注射,花粉管通道法,将大豆总DNA导入春小麦品种宁春四号和宁春16号,引起受体小麦穗长,穗粒数,粒型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对变异株进行筛选,获得了比受体蛋白质量提高2.0%-5.5%的变异株系,平均变异率为3.5%,SDS-PAGE结果显示变异株新增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78.5,0,33.7的组分。  相似文献   

14.
以外源碱蓬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的9份稳定变异系和3个受体为被测系,5个常用骨干系为测验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0份杂交组合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分析表明导入系KL4-16和吉818-76-3的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综合性状较好,利用潜力较大,值得考虑改良利用。60份杂交组合中,单株产量SCA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有KL4-19-2×340/137,吉818-76-1×A632,KL4-16×434,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提取小麦DNA用4种不同的方法导入玉米植株,受体后代可产生6.09×10~(-4)~8.7×10~(-3)的变异株。变异性状多数为株高、生育期、株型、分蘖、育性等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部分变异性状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渐趋消失,有些性状在后代呈不规律的分离,只有少数变异性状可稳定遗传。本实验还对不同导入方法的转化效果进行了比较,若以变异率大小衡量,4种方法的依次顺序为花粉粒法>柱头法>籽粒注射法>生长点法。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处理小麦种苗和颖花及其诱导变异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了DNA种苗浸渍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颖花滴注对结实率的影响以及外源DNA导入受体诱导变异的效果。结果表明,外源DNA浸种对发芽生根有不良的影响。浸种时DNA稀释液的浓度不应大于0.1×ssc。DNA液颖花滴注可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外源DNA导受体后产生了具有目的性状的变异(如粒色、芒长、不育性等)和非供体性状的变异(如株带蜡质、抽穗迟等)。而且大麦DNA导入小麦后,成功地获得了高抗白粉病变异株。  相似文献   

17.
以外源牛胰 DNA 培养处理水稻萌动种子,研究 D_1、D_2和 D_3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外源 DNA 处理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多、幅度大、频率高,但与外源 DNA 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外源 DNA 处理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较为有利,同时在变异后代中可获得优良的或特殊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