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春、秋季对兴化湾的8个站位点进行6次常规要素监测,利用SPSS 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从理化环境因子、营养盐因子2个方面分别对叶绿素a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兴化湾叶绿素a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秋季节的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不明显;与营养盐因子中的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活性磷酸盐相关性不明显。兴化湾海域叶绿素a的含量受多个环境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毛类底栖动物常作为环境扰动的指示生物.对2011年莱州湾20个站位的多毛类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理化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应用于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多毛类共60种,4季平均生物密度为548.7个/m2,平均生物量为2.79 g/m2,机会种种类数量占优势种种类37.5%.种类多样性较高站位主要集中在湾东部,较低站位集中在湾西部和南部.ABC曲线表明多毛类动物处于中等扰动状态.BOPA指数显示,春季,站位S15和S16为中度污染,夏季,S14站位为重度污染.BIO-ENV分析结果显示,5个最佳环境变量组合相关系数ρs>0.8,表明沉积物理化性质对多毛类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沉积物粒度是最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可通过多毛类种类、数量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评价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渤海辽宁海湾地化环境与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9-1990年海湾志调查的实测资料为基,研究了营城子湾、金州湾、普兰店湾、董家口湾、葫芦山湾、太平湾7个海湾的化学要素含量及分布。通过对海湾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目前已遭受磷酸盐重金属及硫化物的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诸化学要素都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产生迁移和扩散。最后得出营城子等诸湾地化环境现状,提出各海湾资源开发与养殖关系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8年对渤海湾的调查,重点研究了渤海湾湾内和湾口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剖析不同形态重金属的特征,结合渤海湾生态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系统探讨了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演变趋势、影响控制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湾内海河口附近沉积柱重金属含量有几次突变,20~22 cm段极小值可对应1939年海河北系的洪水,10~12 cm段极小值可对应1963年海河南系的洪水,1963年至今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形态重金属百分含量从大到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可交换态,且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都表现出较高的可浸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富集因子由大到小为:Pb>Cd>Zn>Cr>V>Co>Cu>Ni,其中Pb、Cd和Zn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说明其有污染,但渤海湾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重金属形态角度评价,V和Cr无污染,Zn、Co、Cu、Ni和Pb在湾内及湾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Pb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14年四十里湾一次海洋卡盾藻赤潮发展过程及其成因。[方法]根据2014年8月7日至9月28日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一次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潮生消期间的水文、生物、化学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赤潮面积约30 km~2,赤潮生物最高密度达2 910 000个/L。该海域充足的氮营养盐,尤其是NH_4-N浓度的突然升高、相对较低的PO_4-P浓度、适宜的盐度和水温等理化环境及低光照、低气压的气象条件是此次赤潮发生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赤潮暴发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东南沿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南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8.
虾池和海区细菌数量变动与虾病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测了92年11月至93年5月同安西柯两口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一口斑节对虾(P.monodon)池及其进水沟的水和底泥几种细菌数量及六种生态因子,并探讨了细菌数量变动和生态因子变化与虾病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因子为切入点,在妥善处理"三生"空间用地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湘阴县县域生态空间划分途径,重点对生态保护红线、涵养水源与生态敏感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因子的相对特征和评分准则来确定因子的等级和分值,构建了基于现状生态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湘阴县生态空间划定的合理途径,以期为今后其他县域生态空间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芒果种植气候生态适应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讨了影响芒果生产的气候要素,即16个气候要素可分为5大类:温度因子、水分因子、无霜期、光照因子和地形因子,两种分析共同揭示了影响芒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气候生态因子组成,为提高芒果产量,促进果实品质及芒果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并分析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富营养化水平评价法对2014年3、6、9和12月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水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2014年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溶解氧(DO)、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表层海水石油类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绝大多数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9、12月各调查时期底层海水无机氮含量均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均有个别站位无机氮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调查时期表层和底层整体水质均达到了Ⅰ级,整体水质良好;该海域各调查时期各站位表层和底层海水均处于贫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可为大亚湾中央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结构-响应框架模型,从压力指标、结构指标、响应指标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IS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法.以春季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湾生态系统春季的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57±0.08,从总体看来,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处于“较好”水平,浮游植物丰度、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缓冲容量是其主要健康负面因子,健康状况可能面临着向“临界”状态转化的危险.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结果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海洋牧场低碳渔业生产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基于人工鱼礁为构建主体的大亚湾海洋牧场为研究实例,以2007年4月和2009年5月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海洋牧场在资源养护和提高海域碳汇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建设提高了海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以及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渔业资源优势种中的优质经济鱼类的数量增加。根据海域叶绿素浓度的提高进行计算,海洋牧场建设使海域碳汇增加了937.40kgC,相当于3.44tCO2。如果同时考虑通过渔业生物收获从海域中移出碳而增加的海域碳汇能力,则其起到的海域碳增汇能力将更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海洋牧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渔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也是生物碳汇扩增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4.
^110mAg被认为是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核素,而对^110mAg的有效监测和危害评价都赖于对其环境行为的了解。通过测定大亚湾水、沉积物和部分生物体的^110mAg含量,分析了^110mAg进入西大亚湾海域的大致过程、存在形式、水平分布和在各类生物体中的浓集系数。文章认为双壳类和腹足类软体动物是对^110mAg长期环境监测的合适指标生物,马尾藻类则可作为春季补充监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110mAg被认为是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关键核素,而对^110mAg的有效监测和危害评价都赖于对其环境行为的了解。通过测定大亚湾水、沉积物和部分生物体的^110mAg含量,分析了^110mAg进入西大亚湾海域的大致过程、存在形式、水平分布和在各类生物体中的浓集系数。文章认为双壳类和腹足类软体动物是对^110mAg长期环境监测的合适指标生物,马尾藻类则可作为春季补充监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水声学评估。[方法]2015年利用Simrad EY60声学系统进行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航次的声学调查,并以传统拖网方式同步采集生物学资料,对大亚湾南部海域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2015年4月春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7.3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72.8 t,优势种为二长棘鲷(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37×103kg/n mile~2);2015年8月夏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8.5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200.9 t,优势种为黄鳍马面鲀(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3.29×103kg/n mile~2);2015年10月秋季调查航次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52×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52.6 t,优势种为短吻鲾(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59×103kg/n mile~2);2015年12月冬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36×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48.9 t,优势种为皮氏叫姑鱼(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0.82×103kg/n mile~2)。[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亚湾南部海域海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分析2014年春、夏、秋3个季节本底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资源—环境"作为准则层,共筛选16项具体的评价因子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效用函数估算海州湾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州湾生态修复率达到30.14%,其中,生物资源平均修复率为17.96%,海洋环境平均修复率为33.15%,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综合值为0.400 2,综合修复等级为中等。研究表明,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环境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但对生物资源的恢复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Anoxia occurs annually in deeper waters of 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 Chesapeake Bay and presently extends from Baltimore to the mouth of the Potomac estuary. This condition, which encompasses some 5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water and lasts from May to September, is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stratific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in early spring, with consequent curtailment of reoxygenation of the bottom waters across the halocline, and benthic decay of organic detritus accumulated from plankton blooms of the previous summer and fall. The Chesapeake Bay anoxia appears to have had significant ecological effects on many marine species, including several of economic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毛虾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近海,尤以渤海、黄海和东海近海资源量最为丰富,是中日韩等国主要虾类资源捕捞对象。而且,其作为近海海洋食物网中的初级消费者和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到关键枢纽作用。回顾了中国毛虾的生长、繁殖、摄食以及洄游的相关研究,全面归纳总结了中国毛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以我国中国毛虾捕捞限额试点为契机,结合其种群爆发导致滨海核电站停堆事件,从其作为经济生物和致灾生物的双面性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通过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绘制了中国毛虾的世代交替图,旨在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莹  杨玉  肖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2-7913,7932
[目的]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浓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发光细菌法进行了沉积物毒性研究,并对重金属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梅梁湾沉积物中Cr处于无污染状态,Zn、Cu、Pb和Ni属于轻度污染水平。DGT测定的有效态浓度和释放通量结果表明,Ni、Zn和Cu的生物可利用性高于Cd和Pb。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也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不具有生物毒性,属于低生态风险。[结论]需对梅梁湾沉积物中的Ni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