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番茄通常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效益好等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盐碱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日益加重,土壤盐碱化面积逐年扩大[1]。因此,本试验通过对番茄材料在幼苗期耐盐碱性的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番茄生长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差异,确定了番茄盐碱胁迫的临界浓度,并为番茄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质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5)混合胁迫下4个甜叶菊品种(中山3号、中山4号、守田2号、守田3号)幼苗生长及耐盐碱能力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下4个甜叶菊品种幼苗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中山4号和守田3号根长和地下部分干物重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山3号和守田2号幼苗的株高虽受到抑制,但根长和地下部含水量却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且低浓度盐碱胁迫下二者根冠比高于对照.从胁迫下4种甜叶菊幼苗存活状况来看,4 g/L混合盐碱胁迫处理30 d后,中山3号仍未出现死亡现象,而其他3个品种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死亡;随混合盐碱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均出现较大程度的死亡,5 g/L混合盐碱胁迫30d后,中山4号幼苗全部死亡,中山3号部分幼苗也开始有死亡出现,存活率为83.5%,守田2号和守田3号存活率分别为58.3%、25%.综上认为,中山3号耐混合盐碱能力相对较强,守田2号和守田3号耐混合盐碱性居中,而中山4号耐混合盐碱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混合盐碱胁迫对罗布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罗布麻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混合盐碱浓度处理对一年生罗布麻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地罗布麻幼苗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种源地罗布麻幼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均逐渐减小。混合盐碱处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1团种源地罗布麻幼苗叶面积影响最大,对茎粗影响最小;对甘肃民勤种源地罗布麻幼苗干重影响最大,对茎粗影响最小。由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可见,来源于甘肃民勤的罗布麻比来源于第二师31团的罗布麻耐盐碱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条件下,菊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1,电导率2.37 mS.cm-1的条件下,菊芋种子不能出苗,pH9.5,电导率1.27 mS.cm-1时,菊芋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在pH9.3,电导率0.65 mS.cm-1的条件下,菊芋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耐盐性花生品种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耐盐型‘益花1号’和‘花育25号’,盐敏感型‘花育39号’‘豫花37号’和‘汾花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NaHCO3和NaCl+NaHCO3不同浓度的胁迫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生主根长、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及鲜质量、POD、SOD和CAT活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增加,不同品种花生主根长逐渐降低;地上部和下部干质量及鲜质量显著下降;POD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耐盐品种酶活性的降幅低于盐敏感品种,而CAT活性在NaCl和NaCl+NaHCO3胁迫下呈下降趋势,NaHCO3胁迫下呈小幅升高再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耐盐碱品种的MDA含量低于盐碱敏感品种,而脯氨酸含量高于盐碱敏感品种。综上,花生在盐碱胁迫的影响下,生长发育受到阻碍,通过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对胁迫产生响应并调节。  相似文献   

6.
盐碱胁迫是植物生长的常见影响因子,会对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本文从种植萌芽、生长及代谢、基因表达等方面阐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培育耐盐碱性品种、技术改善、土壤改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盐碱地植物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紫花地丁植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花地丁幼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处理,测定了处理植株叶片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以及POD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紫花地丁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减少,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增加,POD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紫花地丁植株能够正常生长的抗盐阈值为NaCl 0.2%、Na2SO40.4%,其存活阈值为NaCl 0.41%、Na2SO40.67%。紫花地丁的主要耐盐性指标为渗透调节物质和POD。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利用并改良盐碱地及改善生态环境,以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设置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进行田间耐盐碱性分析,对植株存活率、株高、分蘖、叶绿素相对含量、每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耐盐碱特性存在差异,水稻存活率表现为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水稻品种从返青期至成熟期植株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盐碱胁迫导致水稻株高变矮、穗长变短,随着盐碱胁迫程度增加株高和穗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变强,同一品种株高和穗长数值表现为轻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重度盐碱胁迫,且3种盐碱胁迫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齐穗期SPAD值范围为42.5~55.6,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重度盐碱胁迫下水稻产量抑制率高达81.0%~93.7%,中度盐碱胁迫下产量抑制率为10.4%~81.3%,轻度盐碱胁迫下为5.6%~77.9%,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对抑制率主要表现为重度盐碱胁迫>中度盐碱胁迫>轻度盐碱胁迫,盐碱化程度越高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造成的损失也...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模拟大田的试验方法,以引进大洋洲滨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胁迫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Na+、K+、Ca2+等离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即低浓度(150mmol·L-1)时最高,胞间CO2体积分数(Ci)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Na+、Na+/K+的比值和Na+/Ca2+的比值呈现升高趋势,K+、Ca2+呈现降低趋势;随着时间的变化,14d时大洋洲滨藜生长状况最好;在300mmol·L-1胁迫下,加入脱硫废弃物后,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Pn、Tr、Gs、K+和Ca2+质量分数等均高于处理。说明大洋洲滨藜在低浓度时(150mmol·L-1)较适宜生长;同时也说明脱硫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碱胁迫对大洋洲滨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碱胁迫下白蜡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利用水杨酸(SA)、芸苔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白蜡树幼苗的生长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同时可提高白蜡树幼苗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以BR效果最好,其次是SA。因此,可通过喷施上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白蜡树幼苗抗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对遮阴环境的适应性,为紫花地丁在城市早春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紫花地丁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生理学变化,探讨遮阴环境对紫花地丁耐受性的影响。[结果]紫花地丁组培苗在260 lx(遮阴90%)条件下生长量最大,对遮阴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遮阴条件对紫花地丁组培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紫花地丁可通过自身调节来提高叶绿素b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叶绿素总量。紫花地丁组培苗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不同遮阴条件下膜系统受到的损害。[结论]紫花地丁组培苗对遮阴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法研究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水提物高、中、低剂量(9.0、6.0、3.0 g/kg)抗炎作用,采用热板致痛法和醋酸致扭体反应法研究其镇痛作用,并测定紫花地丁水提物的小鼠最大耐受量(MTD).结果表明,紫花地丁水提物对小鼠灌胃给药MTD为480 g/(kg·d).与空白组比较,紫花地丁水提物各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并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显著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痛阈值(P<0.05).表明紫花地丁水提物毒性较低,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邯郸9587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清茬翻耕、粉碎翻耕、直立免耕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对小麦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直立免耕在3种处理方法中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LED光源不同光质在三色堇育苗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LED光源红、蓝、绿、黄和白光5种光质对三色堇种子进行光照处理6h、12h、24h和48h后播种,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芽苗长、根长和芽苗鲜重,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所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光处理48h三色堇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78.89%;蓝光处理48h的发芽势最高,为62.22%;红光处理48h的发芽指数最高,为24.790 0;绿光处理48h的活力指数最高,为54.361 8。白光处理24h三色堇的芽苗最长,为2.490 7cm;红光处理6h的根长最长,为3.2407cm;绿光处理24h的芽苗鲜重最大,为0.018 4g。白色光质处理48h、红色光质处理12h、绿色光质处理48h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分别为4.95、4.83和4.51,位列前三位,这3个处理是利于三色堇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光质及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5.
陆生型空心莲子草根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空心莲子草茎段扦插,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根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茎段一个节上在早期主要产生不定根,其后根数量逐步减少,生长到56 d后,其数量基本保持在2~4条。根的长度逐步增加,出现两次峰值,分别在63 d和98 d(P<0.01)。根直径生长出现3次生长高峰,分别是28 d(根直径0.142 cm)5、6 d(根直径0.256 cm)、98 d(根直径0.384 cm)。根的干重在77 d后快速增加。根直径与主枝长度、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空心莲子草根的生长情况,可把陆生型空心莲子草根的生长划分为大致3个时期,即膨大前期(<28 d)、膨大期(28~84 d)、膨大后期(84~105 d),这为选择合理的喷药时期来防控空心莲子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长萼堇菜,以黔产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s Bl.)全草的花、根、叶(叶柄)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研究黔产长萼堇菜中挥发性物质在不同部位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黔产长萼堇菜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著。花、根、叶(叶柄)中分别检出32种、33种和2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主要共有挥发性成分为羟基乙酸、二甲基硫醚、1-辛烯-3-醇、(Z)-2-壬烯醛、水杨酸甲酯、十六烷、十七烷等成分。不同部位其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也各不相同,在花中以烷烃和醛、酮类为主,根中则以醇类为主,叶中以不饱和醇类和醛类为主,其中在花、根、叶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二十一烷(25.851%)、1-壬醇(24.07%)和(Z)-3-已烯-1-醇(24.98%)。  相似文献   

17.
宋伟  迟东明  张喆  果朋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83-10284
对沈阳地区引进的6个三色堇品系(大花、花脸、水晶、美国丽人、英国帝王、日本神童)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其播种出苗情况和茎、叶、花等植物学性状。结果表明,三色堇出苗率除品种LRB外,其余均可以达到50%以上,尤其是LRW、LRX和DWY的出苗率最高,达100%。种子出苗后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但是大花、花脸及丽人系列抗病能力较弱,易发生病害;神童系列花径特别大,且具有艳丽的条状或块状色斑,抗病性比较强;水晶系列花径小,观赏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Viola suavis M. Bieb. (Violaceae), 在我国仅记录于未出版的资料《新疆植物名录》中,并未对其进行任何说明.在查阅了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的标本和文献资料后,确认了该种在我国有分布,且对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报道,并给予绘图.  相似文献   

19.
离体培养条件下三色堇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三色堇实生苗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三色堇对秋水仙素较为敏感,以0.1%~0.2%秋水仙素处理12~36 h为佳,最高诱变频率可达到26%. 同时以二倍体三色堇为对照,对四倍体三色堇的形态特征和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四倍体三色堇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花大、花瓣厚、香味浓、气孔和花粉粒巨大。同时四倍体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比二倍体高。并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首次获得了三倍体三色堇。  相似文献   

20.
犁头草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的方法对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犁头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6,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齐墩果酸(Olea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和秦皮甲素(Esculin),且9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