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了解江西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为今后江西省旱地土壤采取合理的硅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柠檬酸浸提—硅钼蓝比色法测定了江西省旱地耕层185个土样的有效硅含量,结果表明:(1)江西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范围在12.7~192.0 mg·kg~(-1),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赣东北最低的分布特征。(2)赣东北、赣北、赣西土壤中有效硅含量随着土壤pH值升高而显著(P0.05)增加;赣南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随碱解氮、有效磷的升高而显著(P0.05)降低。(3)江西省除赣东北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稻田高于旱地,其他4个区旱地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均高于稻田。且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主要集中在25~115 mg·kg~(-1),而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主要集中在25~70 mg·kg~(-1),旱地有效硅含量缺(25~70mg·kg~(-1))与极缺(25 mg·kg~(-1))的土壤占比分别比稻田低7.09%和6.03%。但江西省旱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缺和极缺的也占57.3%,超过一半,急需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其含量,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施用钢渣对水稻土硅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施用钢渣种植水稻的贫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钢渣使土壤pH升高,土壤水溶态硅和无定形硅的含量降,活性硅及有效硅含量上升,水稻植株含硅量上升,水稻植株含硅量增加,除水溶态硅外,上述影响随钢渣用量增加或粒度变细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水田土壤硅素肥力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辽宁省不同类型水田土壤的硅素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醋酸-醋酸钠(pH4)缓冲液法测定的辽宁省水田土壤的有效硅含量不能准确反映土壤的供硅能力,淹水培养法的测定过程同水稻的生长过程相似,测定出的水浸态硅含量同硅肥的增产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这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价水田土壤的供硅能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幅度和水浸态硅含量的关系可用CateandNelsen校验曲线进行描述;通过该曲线初步确定的辽宁省硅素丰缺的临界标准为水浸态硅含量80mg/kg;根据初步确定的临界标准,辽宁省绝大多数的水田土壤硅素缺乏,合理施用硅肥将成为辽宁省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主要丘陵旱地土壤的全钾量随母岩中长石和云母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幅度为0.57—3.13%,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分别为33—216ppm和80—638ppm,与土壤中高岭石及伊利石的相对含量有关。以化学试剂连续提取、电超滤(EUF)和强度/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为主的土壤,其缓冲容量(PBCk)较低,有效钾数量较少,且缓效钾释放慢,在黑麦草耗竭试验中,经1—2次收获后,产量和吸钾量明显下降。以伊利石为主的土壤,其缓冲容量(PBCk)高,黑麦草试验可得到连续的高产和吸取较多的钾。黑麦草试验还表明土壤的供钾特性较之其有效钾储量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旱地土壤硫素状况及作物施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南省127个旱地表土(0~20 cm)和56个旱地底土(20~40 cm)进行了有效S含量分析及花生和油菜施S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省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表土低于底土;表土有效S含量低于30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49%,低于16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21%;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和缺S频率因成土母质而异,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最低(16.4?.80 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最高(64%),其次为紫色砂叶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为28.3?.21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为37%)。花生、油菜施S效应因S肥类型和S肥用量而异,单作时S的增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以SSP为好,S肥用量为30kg/hm2的经济效益较高;轮作时连续施S,S的经济效益以SSP最好,S95和ES次之,最差的数石膏,花生施S效益为油菜的1.8~11.4倍;S肥类型和S肥用量不同,S残效不同。此外,施用S肥还能够增加花生、油菜的吸N量和粗脂肪量,提高N肥利用率,但S对花生吸N量和粗脂肪的累积效果好于油菜。 相似文献
7.
应用间歇淋洗培养方法 ,以长期不同培肥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 ,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 ,并探讨氮素矿化潜势 (N0)、碱解氮、微生物氮、可浸提易矿化氮、全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35℃和 20℃条件下培养 ,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试验数据 ,模拟方程和模拟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经过 15年的培肥和轮作 ,无论是单施氮肥区 ,还是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区 ,N0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这标志着土壤活性有机氮库增加。k值变化范围在0.004628~0.013148d-1之间 ,说明可矿化氮以每天 0.46 %~1.31%的平均速率矿化释放。而且 ,在本试验条件下 ,淋洗液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有机态N ,因此进行氮素矿化研究时 ,同时测定NH4-N、NO3-N和Norg的含量是必要的。 35℃下 ,N0 占全氮的比例为 7.23%~17.36% ,变异系数30.4% ;易矿化有机态氮占全氮的比例为0.27%~0.48% ,变异系数 200% ;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为 5.55%~6.54% ,变异系数仅 5.8% ;微生物氮占全氮的比例在 2.16%~5.18%之间 ,变异系数28.8%。从几种指标测得的平均值看 ,N0碱解氮 微生物氮 易矿化氮 ,而变异系数是N0微生物氮 易矿化氮 碱解氮。虽然N0的绝对值远高于田间实际矿化量 , 相似文献
8.
对潮土、黄褐土、黄棕壤和红壤旱地的供氮潜力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矿化势(No)变化于60340mgkg-1之间,矿化速率常数(K)0.00556-0,01280d-1,矿化势(No)、矿化速率常数(K)和矿化量(Nt)与土壤供氮量均呈显著相关,说明No、Nt和K是土壤供氮潜力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与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机氮、易分解有机质、C/N等土壤组成性质密切相关。测定表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多以2:1型为主,土壤固定态铵多在100mgkg-1以上,有部分可重新释放出来,是研究土壤供氮潜力时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