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yler 1908年发现夏威夷棉没有蜜腺后,接着 Meyer 等将这种无蜜腺性状转移到了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无蜜腺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ne_1ne_1ne_2ne_2)所控制,它们分别位于 A 染色体组的第 V 连锁群和 D 染色体组的第Ⅸ连锁群上,当 ne_1和 ne_2纯合时,表现为棉花叶片、苞叶基部,苞叶内均无蜜腺。由于蜜腺是某些害虫的重要食料来源,无蜜腺则可减少害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故无蜜腺具有一定的抗虫性。一些美国学者研究指出:无蜜腺性状可以使每代红铃虫虫口减少50%,并且成功地培育出了无蜜腺新品种,其斯字731N和斯字825种植面积(1979年曾占美国总植棉面积的2.5%左右。国内近年来也十分重视无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建兰蜜腺在传粉系统中的具体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收集和鉴定了建兰“小桃红”蜜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其只释放17.10ng/(h·g)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建兰“小桃红”蜜腺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建兰蜜腺位于花托基部,由表皮和10多层泌蜜组织细胞构成,薄壁组织中的空泡内有团状贮藏物;(2)蜜腺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的气孔;(3)蜜腺表皮均匀分布有表皮毛,蜜汁由其顶端渗出;(4)蜜腺细胞内细胞器退化明显,细胞内大量灰色物质通过共质体途径向表皮移动。  相似文献   

3.
斯字无蜜腺棉731N除具有斯字213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更早熟的特性。第一次收花时15%以上的棉株已吐絮。无蜜腺棉可使棉铃虫、红铃虫、烟草夜蛾、棉叶蝉和牧草盲蝽的虫口大大降低。美国陆地棉通常有以下几个蜜腺:一在苞片主脉上,一在每一苞片基部,一在叶片与花萼之间。蜜露是较清的汁液,可给予害虫以水分、糖与氨基酸。无蜜腺棉断绝这些食料来源,害虫数量因而减少。无蜜腺棉对于疯长以及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 ,棉花含糖可以引起纤维粘着 ,糖份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CHO) ,氢和氧的比例为 2∶1。含糖有两种情况 ,一是生理糖 ,二是昆虫蜜露糖。生理糖是棉株本身的糖份 ,可分别来自未成熟纤维或棉叶蜜腺所分泌。陆地棉品种大多为棉叶有蜜腺 ,所分泌的糖份不能很快被吸收而在吐絮棉铃上粘着 ,因此 ,避免纤维粘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培育棉叶无蜜腺品种。 90 %以上的纤维由纤维素组成 ,而纤维素正是由棉株的生理糖份合成。在光合作用下 ,生理糖份以蔗糖的形式转入棉叶蜜腺和纤维。在酶化作用下 ,蔗糖转为葡萄糖和果糖分子 ,之后果糖分子再转为葡…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进行C4光合的全展第5位叶片为材料,分析从叶基部到顶部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玉米C4光合叶片"花环"结构随叶片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第5位叶从基部到顶部都具有完整的典型"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BSC)和叶肉细胞(MC)的体积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具有渐变性,从叶基部到顶部BSC和MC均呈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而且叶绿素a、b和a+b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BSC和MC细胞体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叶绿素a/b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玉米第5叶基部到顶部的光合途径存在C3向C4转变的过程。玉米第5叶不同部位C4光合途径发育的渐变性比前3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中稻天龙优5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在不同丛间、叶位间、茎类间及点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栽后12d,测定顶1叶位~顶4叶位SPAD值时至少可取1丛,同1丛内需要同时取主茎和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叶位、顶2叶位及顶4叶位均以距叶基部1/2处为适合的测定位点,而顶3叶位以距叶基部2/3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最高苗期,主茎和分蘖茎的顶1叶和顶3叶均应作为测量叶进行测量,至少需取2丛以上,同1丛内需要取主茎和至少3个分蘖茎进行测定,顶2~顶4叶位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1叶位中以距叶基部1/4处为较适合的测量位点;在齐穗期,主茎取顶1~顶3叶中任一叶位及顶4叶位作为测量叶,至少需取2丛以上测定,每丛内只需取1个主茎和任一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顶3叶位中均以距叶基部1/6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4叶位中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测量位点。  相似文献   

7.
鸡脚叶无蜜腺棉若干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害虫行为过程的形态性状是棉花抗虫的一个重要因素。陆地棉鸡脚叶和无蜜腺特性在棉花抗红铃虫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据本校研究:鸡脚叶棉的红铃虫落卵量、虫花率、青铃受害率均低于正常叶棉近等基因系,其种子虫害率相对减少20%左右;同样,无蜜腺棉的种子虫害率均低于有蜜腺近等基因系和亲本,其减少受害程度一般在20%以上。这项研究结果与国  相似文献   

8.
以甜菜单胚雄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雌性器官各部发育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结果如下:甜菜雌蕊由3-5枚心皮合生而成,外形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各部解剖学特征:(1)柱头3-5枚离生稍向外生长,柱头正面由大量乳突细胞组成;(2)花柱短小,半开放形,开口较小,其内充满腺毛状结构;(3)半下位子房,心皮合生一室,在外侧愈合交界处,有发达的盘状蜜腺;胚珠1枚基底胎座,曲生形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蓼形胚囊,并有盲囊结构产生.研究表明,甜菜雄不育和可育的雌蕊、胚珠、胚囊形态结构相似,均可正常发育,两者均具有受精与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兰科植物的花香基因,拓展兰科植物在花香分子育种方面思路。以萼脊兰花瓣为实验材料,按照NCBI上登录的兰科植物的HMG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萼脊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SjHMGR)。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内参基因EF1a,对SjHMGR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获得的SjHMGR基因全长为1892 bp,开放阅读框为1689 bp,编码367个氨基酸,登录号为MK448292;SjHMGR有3个HMG-COA特殊位点,且属于HMG-COA超基因家族;SjHMGR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蛋白质2级结构分析发现,SjHMGR蛋白具有α-螺旋、延伸链和不规则折叠。SjHMGR编码蛋白质的功能预测发现,SjHMGR在中间代谢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源性分析与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萼脊兰SjHMGR蛋白与兰科的进化距离最近,在同1个分支上。qRT-PCR结果显示,SjHMGR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很低,在萼片和花瓣中的表达较高,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几种水氮模式处理下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志勇  郭永新  王璞  翟志席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085-10881095
为了给冬小麦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冬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种水氮模式处理下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水肥相比,传统灌溉-优化施肥的冬小麦株型较紧凑,植株高度相近,基部节间缩短,上3叶变短、变厚,总面积减少11.6%,叶倾角大,各层透光率高;优化灌溉-传统施肥的冬小麦株型松散,植株高度增加,基部节间差异小,上3叶变长、变薄,总面积增加14.1%,叶倾角小,各层透光率低;优化水肥与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株型稍松散,高度有所增加,基部节间缩短,上3叶长度有所增加,宽度有所减少,总面积分别减少2.3%和1.7%,叶倾角略减小,各层透光率略下降.与优化水肥相比,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有利于改善冬小麦冠层结构和光分布,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参叶茶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茂密林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1人参叶的形态特征叶轮生于茎端。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四年生者为3枚,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增至6枚。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3cm,宽1~1.5cm;上部的小叶长4~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叶表深绿色,沿叶脉有直立刚毛,叶背淡绿色,无毛;小叶柄长达2.5cm。2人参的栽种要取得人参叶,先得栽种人参。人参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芦荟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宗根  胡正海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45-48,T001
对芦荟成熟叶的形态及不同部位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芦荟叶具有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表皮外具有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具较大的孔下室。叶肉分为2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和诸水薄壁组织组成。同化薄壁组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同明显,储水组织占叶面积的1/2以上。维管束呈环状分布,叶基部2轮,叶中、上部1轮。第1轮维管束位于同化薄壁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其中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发达。  相似文献   

13.
棉花的无蜜腺性状,据认为可以明显减轻棉铃虫和红铃虫的危害,因此,弄清该性状的遗传情况,对抗虫性育种工作具有实践意义。材料及方法:试验于1978—1980年,在本所试验地杂种圃进行。以无蜜腺性状的1073—166为母本,有蜜腺的陕棉1155为父本进行杂交。F_1代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  相似文献   

14.
窄卷苞叶、鸡脚叶、无蜜腺棉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窄卷苞叶、鸡脚叶和无蜜腺棉选系及其亲本的22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前5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6%。以前5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2份材料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聚成5类。距离分析表明,因子距离的大小客观上反映了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前有些研究人员关于陆地棉遗传的研究揭示了决定雄性不育的许多基因,例如隐性基因ms_1,ms_2,ms_3,ms_5,ms_6,ms_8,ms_9;显性基因Ms_4,Ms_T。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报告决定雄性不育的一个新的显性基因Ms_(10)。1972年在陆地棉的鸡脚叶扭转苞叶无蜜腺品系的一株上,发现有一枝条生有雄性不育的花。用姐妹株作为花粉来源对不育花进行杂交。以后种了不育株×可育株的F_1代,种了雄性不育株的开放授粉的种子,还种了F_1代和F_4代的可育株的自交种子。不育株×可育株的F_1代出现不育株:可育株为1∶1的分离。这提示了一个显性  相似文献   

16.
基部节间过长是导致水稻倒伏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强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拔节前1叶龄期(S_0)、第1节间伸长期(S_1)以及第2节间伸长期(S_2),采用遮阳网遮光的方法,设置3种不同光强:29%透光率(A)、67%透光率(B)和100%全光照(不遮光,C),研究不同节间伸长期光强对节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前1叶龄期,基部第1、第2和第3节间长度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第1节间伸长期和第2节间伸长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正在伸长的节间显著缩短,但光强对其他伸长节间的长度无显著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光强与正在伸长的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其他伸长节间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在第1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1节间将缩短0.5 cm;而在第2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2节间则缩短0.7 cm。上述结果表明,光强仅对正在伸长节间的长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2节间对光强的反应比第1节间更为敏感。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栽培调控提高群体透光率,避免基部节间过度伸长,从而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种薯芽条根原基的切片观察发现:根原基发生在芽条上各侧芽原基附近,由靠近形成层的一团薄壁细胞再分化形成,属内生源;每节约有3~6个根原基,成对地分布在侧芽原基的上、中、下3个部位,中部的1对根原基先发生且较长;芽条上的根原基一般依由基向顶的顺序发生,但基部1~2节的发生较晚,尤其是在用高浓度GA处理切块的芽条中;基部几节的根原基往往在栽种到大田后才发生,芽条越长根原基的数目越多、越长,当长度大于2cm时,根原基已接近或突破表皮,这是催大芽可提早出苗的基础;根原基的分化和伸长可能与芽条生长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Conway县,从软粒红冬小麦植株上分离出引起小麦褐斑病的德氏霉菌(Drechslera trltici-repentis).检验表明分生孢子长45-200μm,在琼脂培养基上,基部细胞呈圆锥形.在自1986年以来实行免耕和夏季休闲的81ha麦田中,该病腊熟期发病株率为95%,旗叶发病严重度为病斑占叶面积的1-10%之间.1989年因病害产量仅  相似文献   

19.
徐富贤  洪松 《作物研究》1993,7(2):22-26
本文以油优63为材料,进行了中稻10个去叶处理与头季稻及再生稻穗重和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趋势是一致的,即倒1叶>倒2叶>倒3叶>倒4叶及以下叶,但其作用程度不同。齐穗期倒4及以下叶对头季稻产量的作用较小,而对再生稻产量则有显著影响。倒4及以下叶对头季稻灌浆结实的作用与基部光照度呈显著正相关。头季稻茎鞘干物重与再生稻产量及穗粒结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的关系,探讨淮北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适宜的株型结构。【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株型性状(株高、穗长、穗颈长、例二节长、倒三节长、倒四节长、基部节间长与冠层上三叶长、宽、面积、单茎上三叶面积、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状(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及生物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旗叶宽、旗叶面积、倒二叶宽、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株型性状中仅有高效LAI与生物学产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安徽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宜的株型及群体:在较高经济系数的前提下,穗数675万/hm2以上,株高80cm左右,穗长10cm以上,穗颈长30cm左右,基部节间长不超过50cm;叶片短、宽、挺,旗叶长17~21cm,旗叶宽1.4~1.6cm;倒二叶长19~25cm,倒二叶宽1.3~1.5cm;倒三叶长19—26cm,倒三叶宽1.3~1.6cm,高效LAI4.5~5.0;“控株-增穗-增叶”可能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