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鸿斌 《江苏蚕业》2002,24(3):27-28
<正>我省蚕种生产多年来一直有春繁和秋繁形式,但秋季繁育一直是生产不稳定,繁育系数不高,一季生产下来不能完成预定的生产任务,且成本高,效益低,公斤茧、克蚁制种量与春季相差较大。提高秋季蚕种繁育系数一直为蚕种界同仁探讨的难题,近些年,我们对秋繁蚕种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多年来秋蚕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基本掌握了秋季蚕种繁育的特点,因而提高了秋繁系数。  相似文献   

2.
<正>秋繁蚕种因气候恶劣、叶质差、病源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导致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我场80年代秋繁蚕种公斤茧制量仅l-2张,克蚁制种量也仅为3-5张,干部职工对秋繁蚕种产生了畏难情绪.近几年来,我场认真总结秋繁蚕种生产的经验教训,同时吸取兄弟场的生产经验,在秋繁蚕种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模式,秋繁蚕种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亦逐年提高.特别是1997年秋繁苏五、苏六,种茧调查良蛹率平均95%左右,公斤茧制种量全场平均4.2张,克蚁单产16.61张.  相似文献   

3.
贾丽侠  贾亚洲  李平科 《北方蚕业》2003,24(1):20-20,45
家蚕品种繁育系数的高低是衡量蚕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子之一 .蚕种的繁育系数是由克蚁制种量来反映的,在成本分析及在蚁量不准情况下,千克茧制种量更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我所蚕种场以优良品种的中试与生产为主,十年来繁育生产了陕蚕三号、陕蚕四号、陕蚕五号系列家蚕品种,同时先后引进生产了菁松×皓月、新松×新月、鲁玉×曙光、871×872等品种.十年的统计资料表明,陕蚕系列品种的克蚁制种量和千克茧制种量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  相似文献   

5.
蚕种繁育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蚕种生产单位经营效益及饲养农户的经济效益。影响繁育系数的因素,除了蚕品种固有性状和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因子。前些年,我所在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在栽桑、养蚕、制种各技术环节未将原蚕户的利益与制种成绩紧密挂钩,存在重蚕轻桑、桑叶营养物质少、产茧量低、卵粒不充实;重养蚕轻种茧保护,在蔟中管理、采茧、运茧售茧、削茧、鉴蛹及制种等系列操作中方法不当、动作粗暴造成蚕蛹人为创伤致病;也有计划不周、全程监控不到位等人为因素,造成g蚁收茧量和制种量都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服务市场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品种“金秋×初日”并经二年四期繁育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易繁的特点,通过不同年度、不同季节、中日系之间繁育情况调查,其健蛹率、kg茧颗数、全茧量、茧层率、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kg茧制种量等成绩都能达到或超过现行品种,且适应性广、均衡性好,是一对适合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天然彩色茧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天然彩色茧品种湘彩黄1号的示范与推广,于2019年秋季开展了该品种的原蚕的对比饲养与一代杂交种繁制。结果表明:新品种湘彩黄1号的原蚕发育经过略长于对照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g蚁收茧量也略高于对照品种,平均制种系数为g蚁制种8.7盒,与对照品种相仿。新品种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符合国家蚕种质量检验标准。新品种的一代杂交种繁育性能达到了常规性品种的实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孙羽  凌建标 《蚕桑通报》1992,23(1):63-64
薪杭、科明自推广以来,普遍反映科明繁育比较困难,主要是科明的产量低、卵质差。我场于1990年早秋、中秋连续两期秋繁薪杭、科明取得较高产量,平均克蚁制种量达18盒以上,公斤茧制种量达5盒以上。尤其是科明的繁育系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有了显著提高,与薪杭比较,克蚁制种量差距明显缩小,早秋只差2.4盒,中秋只差3.5  相似文献   

9.
《广西蚕业》2021,58(3)
为进一步了解经复壮改良后形成的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性能,对两广二号新品系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比较新品系的发育经过、种茧调查成绩及繁育成绩。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发育比较快,日系7532×湘晖(新)的龄期经过比7532×湘晖缩短2 h,中系932×芙蓉(新)的龄期经过比932×芙蓉缩短3 h。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体质强健,日系7532×湘晖(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82个百分点,中系932×芙蓉(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22个百分点,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差异显著。两广二号新品系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与对照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杂交种繁育性能优良,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系数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2%和5.41%,正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4%和7.02%,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及正交种的克蚁制种量差异显著。因此复壮改良后的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良繁性能优异,适宜亚热带地区蚕种繁育单位开展蚕种繁育。  相似文献   

10.
kg茧制种量和原蚕克蚁单产是衡量蚕种生产效益重要指标,而死笼颗数是衡量品种之间体质强健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对kg茧张数、克蚁单产、死笼颗数等指标,用均值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秋华×平30与菁松、皓月之间繁育成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水星1号"(秋芳×金玉)是由湖州市农业科学院丁农研究员选育而成的一对天然金黄茧色家蚕新品种,其抗病性强,产量高,色彩鲜艳,色牢度、出丝率高,适宜加工成高档蚕丝被、丝绸产品,深受蚕农和丝绸企业欢迎.但蚕种繁育系数偏低,kg茧制种量只有2~2.5张,比我省主推品种"秋丰×白玉"低40%左右,影响了蚕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与积极性,不能确保蚕种供应.  相似文献   

12.
<正> 如何掌握秋季制种特点,保证秋蚕生产稳产高产,提高养蚕制种系数是蚕种多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公斤茧制种量仅2张左右。近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历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秋季养蚕制种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提高,其制种成绩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3.
蚕蛹雌雄鉴别技术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是目前蚕种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原种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新型单交蚕种生产模式,可免去杂交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环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杂交彻底率。经试繁,两对新型单交蚕品种"雌29×卵36"、"雌35×平28"繁育性能优良,其中"雌29×卵36"kg茧制种量较对照种"薪杭×白云"提高23.0%,"雌35×平28"kg茧产值较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15.68%。  相似文献   

14.
我场于1986年秋开始制种,7年间共制种52万多张。平均50kg茧制种量为162.61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迫切要求提高50kg茧制种量,提高原种繁殖系数,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场历年的繁育成绩,提高50kg茧制种量是有潜力、有可能的。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场的蚕种生产历史中,曾出现过令人满意的成绩,如黄洞1991年秋繁高丝量品种“芙蓉×湘晖”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对提高50kg种茧制种量,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6.
今春全省饲养蓝天、白云原种共24872.5g,计划生产蚕种432922盒,实际完成334876盒,完成计划任务的77.35%,其中嘉兴市饲养11682.5g、计划生产蚕种208550盒。实产155199盒,完成计划任务的77.41%。湖州市饲养8700g,计划生产蚕种149000盒,实产115929盒,完成计划任务的77.80%。近几年来蚕种场饲养蓝天,白云的成绩是好的,如1988年春,全省平均克蚁制种量21.71盒,克蚁收茧量各3.77kg,公斤茧制种量5.75盒,各场成绩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明东 《中国蚕业》2005,26(3):44-46
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与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叶质、饲养蚁量、10g蚁产茧量、千克茧制种量、蚕种质量合格率等技术指标密切联系,也是蚕种场内部生产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笔者在多家蚕种场学习和调研,蚕种场667m2桑园制种量多数在180~250张之间,高的400多张,产量相差近1倍,其中折射出不同蚕种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差异.本文论述了影响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的因素及提高桑园单位面积制种量的生产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红燕 《广西蚕业》2002,39(2):22-24
克蚁制种量是原种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克蚁制种量的提高则意味着蚕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两广二号”在我区推广近 1 0年 ,我场一直担任其原种繁育工作。几年来 ,经过我场职工的共同努力 ,不断总结经验 ,“两广二号”原种克蚁制种量平均都在 2 0张以上 ,高的则可达到克蚁制种 2 8张。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是抓了以下技术措施 :1 严格执行消毒防病制度 ,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条件蚕病是影响蚕种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 ,无病才能高产。因此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我们始终把消毒防病工作放在首位 ,严格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消毒防病工…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桑蚕普种场2005年春季不同生产小组饲育的云蚕7、云蚕8蚕品种各项成绩进行了综合调查,通过对其调查的有关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蚕茧成绩中的“kg茧粒数”对蚕茧成绩中和蚕种成绩中的部分项目产生了影响,即:“kg茧粒数”与“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孵化率”呈负相关性,“kg茧粒数”与“g卵粒数”则呈正相关性。而对其它一些项目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4):29-30
<正>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要生产蚕种,在注重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就必须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