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
4.
5.
6.
为了建立紫苏的组培快繁体系,本研究以茎段为外植体,通过采用不同配方的增殖、伸长及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从中找到适合紫苏组培快繁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显示:适合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 mg/L+IAA0.25mg/L,伸长培养基为MS+6-BA0.25 mg/L+IAA0.5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0.5mg/L。本试验结果将为紫苏的繁殖与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紫苏地上器官水浸液对野草香的化感作用,以风干的紫苏茎、叶、花序为供体,野草香种子为受体,按照A×B=3×5二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用实验室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受体的发芽率、成苗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5项指标,计算了化感效应指数和化感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紫苏茎、叶、花序水浸液对受体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出“叶=花序>茎”的强弱顺序;器官相同时,紫苏水浸液对受体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试验的各处理对受体5项指标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胚根长度>发芽指数>成苗率>胚轴长度>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香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母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菌盖直径为4-6cm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0.
11.
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杂交指数估算、授粉特性分析及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开花生物学特性和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掌叶木每年开花1次,花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开花的起止时间及花期的长短受当地气候影响较大;(2)花多为假两性花,即形态上为雌、雄蕊完整的两性花,而功能上为雌、雄蕊选择性败育形成的单性花,偶见雌、雄蕊可育的真两性花植株;单性花通常雌、雄异株,且雌株较雄株少,花序较雄株短5.6 cm,花期也较雄株短2周左右,雄株花序上偶尔见雌花单花;(3)单花经历萌动、露白、展开、盛开、凋落5个阶段,历时5 ~ 6 d;雄花从萌动到开花1 d的花粉活力高达90.5%,开花2 d后活力显著下降;雌花柱头在展开前部分具可授性,展开后1 ~ 3 d均具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重叠;(4)雄花单花花粉量为51 461个,雌花单花胚珠数6,花粉胚珠比(P/O)为8 577,杂交指数为4,结合人工授粉、套袋、套网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掌叶木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可能存在无融合生殖。(5)掌叶木花性别分化复杂,可孕花数量较不孕花少,可育雌、雄蕊存在较大的空间隔离,加之不稳定的传粉环境,可能是其濒危的重要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试材,按NH^+_4-N∶NO^-_3-N体积比为0∶10、3∶7、5∶5、7∶3、10∶0配制营养液处理,42 d后,检测其幼苗株高、茎粗、总叶片数量、茎叶干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新根数量、根干质量、根冠比,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猴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猴樟在盐碱地区进行引种推广和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NO^-_3-N∶NH^+_4-N为5∶5处理对猴樟生长发育最适合。NH^+_4-N∶NO^-_3-N为5∶5处理条件下猴樟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量最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在NH^+_4-N∶NO^-_3-N为3∶7和7∶3处理条件下,猴樟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量变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变低,完全无NH^+_4-N或完全无NO^-_3-N条件下,猴樟幼苗叶片小、茎干细弱、根系少、根系活力低。 相似文献
13.
14.
丹参开花与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观察和人工授粉等方法, 对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丹参为无限开花植物, 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近50朵, 单花花期5~7d, 从花前2 d到开花6 h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较大, 两者有效可遇期约为1.5 d, 可同花自交; 丹参自交结实和自然结实主要是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获得; 结合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繁育处理的结果认为,丹参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繁育类型为兼性异交, 自交亲和, 需要传粉者; 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初步推断丹参为常异花授粉植物, 并对丹参育种中适宜采用的杂交方法及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广西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遗传多样性的I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SRAP技术对中国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évl.)Rehd.]的5个野生居群的95份材料进行分析,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59.65%,掌叶木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17,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792;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9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84,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35.17%。15组SRAP引物共扩增出2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12%,物种水平上,掌叶木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7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75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80,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3.17%。结果显示两种标记均能检测到掌叶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掌叶木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紫苏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苏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恒温20℃,发芽床可选择纸上或砂上;紫苏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均可发芽,发芽时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8天。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丹参1号"为试材,采用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在底肥中施入不同比例氮磷钾对丹参各部位生物量和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宜丹参生长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氮肥能增加丹参根条数以及根鲜质量,但过量的施用氮肥会抑制丹参酮类的积累;磷肥对株高存在抑制作用;钾肥对根长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以N3P2K2效果最好,在大田应用中,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参数分别为495、1260、300 kg·hm-2。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