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顶菊种子休眠与种子寿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顶菊是一种新近传入我国的入侵植物。初步研究黄顶菊种子休眠和种子寿命特性发现,黄顶菊种子不具有原生休眠,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其后熟阶段。室温储藏下4年后,黄顶菊种子仍保持很高的萌发率,说明黄顶菊种子的寿命较长,但长时间的冷冻(-18℃)和自然条件下深埋(10 cm土层)会显著缩短黄顶菊种子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生长发育与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两者共同调控黄顶菊生命初期的生长发育,且去甲基化的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占主导。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998条MSAP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1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5.37%。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主要以双链甲基化形式为主,位点数为94个,而单链甲基化位点数仅为50个;多态性位点数占总位点数比率为48.95%,表明有近一半的位点发生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变化;发生去甲基化变化的多态性片段有73个,而发生甲基化变化的有21个,说明黄顶菊种子萌发阶段DNA甲基化的变化主要以去甲基化形式为主,且在萌发第4天后去甲基化数目持续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黄顶菊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播种黄顶菊,研究其出苗及生育特性.结果表明,黄顶菊的出苗期从4月3日至11月8日,幼苗生长比较缓慢,8月28日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开花,8月18日以前出苗的黄顶菊所结种子能发芽,7月17日之前出苗的其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之后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黄顶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梯度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黄顶菊各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黄顶菊在12~42℃时均能萌发和出苗。温度高于16℃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高;24~40℃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均高于50%,28~36℃时均高于90%;温度达36℃以上时出苗率开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温度达40℃时发芽率也逐渐降低。以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代谢活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黄顶菊的代谢活力从8℃到40℃逐渐增大,超过40℃后迅速减小。28~48℃现蕾开花期植株代谢活力明显高于苗期植株。  相似文献   

5.
黄顶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顶菊植株生长速度的调查和除草剂防除的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17日,黄顶菊为4对叶之前用药的防除效果最好.20%百草枯AS 200、300 ml/667m2,41%草甘膦AS 200、300、400 ml/667m2喷施后15 d和30 d的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黄顶菊水提取液对30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1g(干重)/ml的成熟黄顶菊植株水提取液对供试的29种植物种子发芽和28种植物胚根伸长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胚根伸长有促进作用。该浓度下,有24种植物的发芽率或胚根长降低50%以上,占供试植物种数的80%。提取液浓度越高对受体植物发芽和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黄顶菊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器官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抑制程度有差异,表现为成熟期植株〉营养生长期植株;叶片〉花(果实)〉茎〉根。揭示黄顶菊可能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周围生境中植物的萌发和早期生长,从而降低这些植物在群落中的多度。一旦黄顶菊大面积、高密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内蒙古地区的气温及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对牧草种子播期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4至8月的气温及不同土层处温度的测定和研究,建立了气温与不同土壤播层温度的预测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确定牧草种子适宜播种时期的温度限制因子不仅仅是低温,高温的限制作用可能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进行牧草种子播种期的选择,要考虑到高温对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对内蒙古其他地区,也可根据当地气温测定值,利用预测公式进行估算不同时间的播层温度,以确定牧草最佳播种时期。  相似文献   

8.
光对入侵性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米茹  李香菊 《植物保护》2010,36(1):99-102
入侵性杂草黄顶菊原产南美,2003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报道。采用室内控制试验,对光与黄顶菊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属光敏型,种子需要光刺激才能发芽。但其萌发对光强要求不严,1 000 lx光照强度30 ℃培养6、12 h和24 h转入暗培养,5 d后黄顶菊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0%、88.0%和95.8%。黄顶菊种子出苗与光照关系密切,播种在土壤表面、0.5 cm和1 cm深土层的种子出苗率分别为96.0%、8.0%和0。随光照强度减弱,植株的生物量及繁殖力显著降低。黄顶菊在35%自然光强下生长时其生物量、结实数比自然光强下分别降低55.0%和55.6%。上述结果为预测黄顶菊的适生区域及制订有效的防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杀虫剂、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在秋季麦播前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露脸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侯现象群众容易掌握。此前及此后羽化的成虫多为无效虫源。所以,把小麦抽穗露脸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0.
衡水湖外来植物黄顶菊的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学方法对衡水湖周边地区的路边荒地、林缘、村落庭院、田缘、柽柳林下5种不同生境黄顶菊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环境的影响,田缘、林缘、村落庭院呈聚集分布,柽柳林下聚集度最低,呈随机分布,路旁呈均匀分布,但总体密度均较大,占据空间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调整,使水稻纹枯病发生早,为害加重的新情况,研究改进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在充分发挥农业措施控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药剂防治策略。第一次药剂防治期提早至始病期(病丛率3%-5%),第二次药剂防治加大用药量,每667m2用20%井冈霉素SP50g,较传统的方法提高了纹枯病防治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白三叶草和外来植物黄顶菊成熟植株为材料,用蒸馏水做活性物质浸提,得到0.1g/ml、0.075g/ml、0.05g/ml共3个不同浓度的植株地上部分水浸提液,以蒸馏水作对照,用培养皿法对二者的异株克生,即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种子发芽率、根长、根茎比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随浓度加大而上升;②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草水浸提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抑制了黄顶菊幼苗的根长、根茎比;③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表明,0.1g/ml黄顶菊水浸提液化感抑制最大,0.05g/ml、0.075g/ml白三叶草浸提液化感抑制最弱。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茎、叶和果实.常造成大面积减产,发生严重的田块,植株可在数日内死亡.导致番茄毁种绝收.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药不当,错过防治适期,致使该病蔓延成灾.鉴此,作者征集了部分国内外杀菌剂品种,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进行了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辽宁,6月下旬大豆蚜种群增长最快,是大豆蚜防治的关键时期。日前,生产上推行百株蚜量一万头的防治指标,可放宽。辽河中下游平原铁丰18大豆,可放宽到2.38—4.07万头;辽豆3号放宽到2.65—3.30万头。以查蚜量为指标,生产上应用困难较大。经研究,卷叶株率与百株蚜量密切相关,(?)=4.283 1.8419x(r=0.90)所以提出以卷叶株率为大面积生产防治的指示指标,铁丰18为10%,辽豆3号为8%。  相似文献   

15.
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螟害株发展趋势,枯鞘、枯心对产量的影响和幼虫孵化后不同时间的防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第一代二化螟在孵化始盛后15—16天以内,杂交稻每亩枯心苗数不超过5745—5757株,常规稻每亩枯心苗数不超过10369—10375株的防治对象田,可以推迟到孵化始盛后15—16天打药(相当于我省大部分县的孵化盛末期)。经丰城市、上高县、永修县验证,在这个时间打药,防虫和保产效果与孵化高峰期和盛末期打2次药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过去的研究结果指出,新疆红花锈病初次侵染系由冬孢子完成,其主要越冬场所及初次侵染源,以冬孢子负荷在种子表面及毛刷上,对当年锈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试验还表明,病原冬孢子地下侵染期仅局限在寄主生育期的种子发芽期至子叶期。  相似文献   

17.
适期一次施药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粘虫是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一般规定的防治适期,小麦赤霉病为4月下旬,白粉病为4月中、下旬,粘虫为4月底、5月初。农户希望选择适当的时期1次施用药肥剂,兼治两病1虫,为此,在1989年我县两病1虫大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分期施用药肥的方法,对防治适期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药肥种类及施用时期 选择密度均匀、长势一致、抽穗整齐的小麦田,按每亩施用25%多菌灵150克,80%敌敌畏35毫升,尿素0.5公斤,加水40公斤,配成药肥混剂,于4月23日(扬花20%)至5月5日,隔天施药1次,共分7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8m~2分别于5月9、18、26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性诱剂的最佳使用时期,于2014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农科院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在食心虫盛发期5 d前、盛发期、盛发期5 d后3个不同时间安放性诱芯。同时,结合释放螟黄赤眼蜂技术以研究其综合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时期处理中,以盛发期安放性诱芯同时释放赤眼蜂处理的虫英率、虫食率最低,防治效果效果最好,为52.81%。说明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最佳适期为盛发期。最好措施为盛发期安放性信息素+释放赤眼蜂,且盛发期加放赤眼蜂的效果显著高于盛发期单纯性诱剂处理。可见性诱剂与释放赤眼蜂技术相结合,比单一方法具有更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稻象甲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稻象甲虫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结合现行的稻谷价格 ,产量水平和防治费用等因素 ,进行了稻象甲危害损失的测定 ,制定了稻象甲的防治指标。采用累积虫日作为防治指数 ,确定了在江西境内稻象甲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开花及种子成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挂牌标记、逐日观察、切花比较、种子活力检测等方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自然种群的开花和种子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切花和自然种群种子的活力水平.结果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头状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为9月底10月初至11月下旬,历时2个月左右,开花授粉阶段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左右大批种子成熟,各部位种子具有相近的活力.圆锥花序的开花顺序为顶部→中部→下部.主枝和各部位侧枝的圆锥花序开花和种子形成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呈现较明显的规律.在开花50%以下时进行切花,其形成的种子活力较小.随着切花时期的提早,种子活力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