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拓展“太行山道路”优势,智力服务新农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断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关键途径是尽快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这正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切实服务于新农村发展的优势和关键.高等院校应积极采取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培训新型农民、推广扶持实用科技、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等主要途径,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在智力支撑、精神动力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校坚持太行山道路 ,深入农村 ,搞好校外三结合基地建设 ,依靠学校科教人才技术优势 ,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 ,提高学校服务“三农”能力的做法、成效、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园艺系坚持“太行山道路”二十年来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简要总结 ,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有统一的思想做基础 ;二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做保证 ;三有学生广泛参与做动力 ;四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三结合”形式  相似文献   

4.
谈“太行山道路”对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农业大学实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走出了享誉全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太行山道路”。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形势下,进一步剖析太行山道路对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紧持太行山道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统一性,注意“统”与“放”的辨证统一,认真对待素质教育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道路”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农业教育战线的一个典型,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其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三农”问题研究四个有效平台,整合“育人、兴校、富民”三大功能,与时俱进地赋予这一办学模式以新的内涵,使之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问题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思考,之一是知识经济要求一切以知识为基础,所有的经济行为都要依赖知识的存在;之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劳动主体是掌握知识的、具有人力资本的人;之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投资不是机器和工具,而是劳动者的知识;之四是知识经济要求知识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道路"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太行山道路与太行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指出太行山精神的实质是体现河北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彰显河北农业大学个性的大学精神。坚持太行山道路与保持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内在统一的。提出应继续弘扬太行山精神,不断强化学校独特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拓展“太行山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行道路”的实践总结,阐述了坚持“太行山道路”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统一,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德治校走『太行山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以德治校的思想出发,对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大在开创和坚持太行山道路过程中 ,坚持科技教育为先导 ,通过依托农中、举办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 ,以及实施农科教统筹 ,创立农民技术协会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等科技辐射方式 ,对农民实施职业技术教育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农民科技意识增强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太行山道路为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服务现代农业是农业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河北农业大学走出的"太行山道路"曾经享誉全国,"六五"至今,与时俱进,实践内容不断丰富,促进了河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对"太行山道路"实践历程进行总结,分析不同阶段其发展特点,得出"太行山道路"的可借鉴之经验并提出该实践模式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家乐"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经济项目,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了"农家乐"经济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相应的提出了促进贵州省"农家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保障战略”、“经济发展跨越的核心带动战略”、“社会进步和谐的全面支撑战略”,并重点以科学发展、市场培育、机制创新等战略举措来推动其实施。同时还提出了最能体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五大典型产业模式:绿色杂粮产业、绿色林果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特种资源开发产业,并从资源与特点、潜力与优势、战略与对策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进展状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5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个行政村村容整洁与管理民主状况较好,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3个方面实现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属于2门4纲15目55科100属,其中子囊菌门9种,担子菌门232种。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红菇科Russul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粉褶菌属Entoloma、口蘑属Tricholoma、杯伞属Clitocybe、滑锈伞属Hebeloma和栓菌属Trametes;发现中国新记录种8个。研究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经济价值的共100种,其中食用菌41种,药用菌33种,药食兼用菌19种,毒菌26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向,探索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关系是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而且研究休闲农业同美丽乡村耦合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二者综合发展指数,并构建休闲农业-美丽乡村耦合模型,选取2014—2018年河北省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相关数据,分析河北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河北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在0.20~0.59之间,说明二者耦合度水平较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且耦合关系处于动态有序状态,说明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是相互的,二者具有耦合性。加强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农业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区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角度建立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平均值法、Delphi与变异系数结合法三种权重确定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经历了很差、较差、中等、良好四个阶段,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尤其是2012年新农村建设水平达到了0.6441,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全国、尤其是与东部省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还存在较大持续提升的空间和潜力,且其内部各地市间新农村建设水平不太均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数字农业”以及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状况的综述,分析了河北省发展“数字农业”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鉴于山区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也变得特别重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既需要大量而全面的资料,又需要合适的方法。本文以河北太行山区域为例,以由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组合构建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对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太行山区域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有所不同,并且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各县(市)间的差距较大;各县(市)的年际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其中尤以2004-2007年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度和水平在空间分布上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太行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太行山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2.526 731 hm2,而实际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6 7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15 hm2,太行山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因此,从区域长期的发展战略看,太行山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种植业和林业的结构,使其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