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粗毛型长毛兔配套系培育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续上期)2世代选育进展及结果2.1各世代生长发育测定2.1.1父系生长发育(见表3)一世代兔比零世代各阶段平均体重都有较大提高,尤其以40日龄、2月龄增长幅度最大,分别提高9.74%和8.49%,差异显著(P<0.05)。说明杂交一代生长高峰前移,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二世代与一世代相比,生长高峰前移,各阶段体重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三世代以后体重增幅明显减小,到四世代,2月龄、5月龄、8月龄、11月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781.59g、3724.02g、5109.01g、5344.26g,分别比零世… 相似文献
2.
粗毛型长毛兔配套系培育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优良品种资源,杂交合成理想型组建育种基础群,利用多品系(种)合成杂交方法以实现优良基因重组,通过非完全闭锁部分世代重叠世代选育方法快速纯合理想型,以建立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的高产粗毛型长毛兔配套系。经配合力测定建立两个配套系:父系,成年平均体重5344.26g,年均产毛1648.74g,粗毛率19.82%;母系,成年平均体重5027.31g,年均产毛1587.74g,粗毛率21.79%,窝产仔8.72只;两系杂交商品代,成年平均体重5574.26g,年均产毛1734.32g,粗毛率22.64%,料毛比42.5:1。 相似文献
3.
利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皖系粗毛型长毛兔选育群三、四、五世代11月龄粗毛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发现5、8、11月龄粗毛率分别为10.73±1.33%、12.56±1.75%、13.05±2.07%,相互呈中等以上正相关;5、8月龄粗毛率与相应的体重、产毛量呈弱负相关(P<0.05);11月龄粗毛率与相应的体重、产毛量相关不显著(P>0.05);直接影响11月龄毛率最大的性状是8月龄粗毛率,其相关和通径系数较高(r(yx6)=0.7034,P(yx6)=0.),其次为5月龄产毛量和粗毛率,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选育粗毛型长毛兔应以8月龄粗毛率为主要选种依据。 相似文献
4.
季节对粗毛率和产毛量有影响,夏季的粗毛率最高,为28.13%,比春、秋、冬三季分别高13.34%(P>0.05)、58.03%(P<0.01)、88.67%(P<0.01)。产毛量以夏季最低,为125.6克,比春、秋、冬三季分别低56.05%(P<0.01)、54.14%(P<0.01)、61.86%(P<0.01)。3岁以内,随着年龄的增大,公、母兔粗毛纺均逐渐升高。繁殖仅对母兔的粗毛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粗毛型长毛兔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德系长毛兔中导人粗毛率高的基因,经过三代以上的杂交,所获得杂种粗毛兔1200只,平均粗毛率14.09%,年产毛量744克。从中途出粗毛率高、产毛量高的粗毛型兔250只进行横交固定,经过四个世代选育后已进入五世代,其生产性能如下:平均产活仔数7.29±2.48只,21天泌乳力达2082±58.5克,42日龄断奶个体重达1080±145克,6月龄体重达3405±65克,8月龄体重达4145±340克,11月龄体重达4400±392克,粗毛率达15.56%±4.91%,产毛量达880±40克,均达到和超过原定选育指标。粗毛型长毛兔经过八年的培育,其遗传性状已基本趋于稳定。运用半同胞组内内相关系数的方法测定:粗毛率的遗传力为0.134,产毛量的遗传力为0.295,与德系长毛兔产毛量遗传力0.3相近,初生个体重、21天窝重、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17、0.233、0.161,粗毛率与产毛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31,表型相关系数为0.147,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结合研究进展大力推广粗毛型长毛兔浙江省“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培育”课题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310021赵力知(执笔)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对外观效果极佳的兔毛针织品看好,因而粗毛含量在15%以上的兔毛比较畅销,价格也比一般兔毛高40%左右。根据国内外兔毛市... 相似文献
7.
8.
粗毛型长毛兔公兔,在适温季节,精子密度达2亿/ml,有效精子数1-2亿/ml,精液品质显著高于德系兔与法系兔;高温应激后,虽然其生精机能受到影响,但与德系兔比较,则表现出明显的抗热性能,如精液品质下降慢,无精期短,平均不育时间(44天)比德系兔(61天)短17天(P<0.05)。粗毛型母兔的繁殖性能显著高于德系母兔,除断乳成活率略高于德系兔外,其中产仔数、泌乳力、断乳窝重分别比德系兔高26.86%、20.04%、21。76%(P<0.01);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各比德系兔高33.33%和19.85%(P<0.05);表明了粗毛型长毛兔母兔的良好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皖Ⅲ系长毛兔系统选育中产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Ⅲ系长毛兔是在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基础上,又经5个世代的继代选育而成。据五世代测定:其11月龄产毛量达253.19克;11月龄粗毛度15.14%,参加繁殖1-2胎的周岁成年母兔的粗毛率达17.58%。11月龄产毛量和粗毛率分别较皖系粗毛兔提高22.59%和10.59%。11月龄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其粗毛分别为11.49cm、45.12μm、23.47克和46.72%,细毛分别为7.40 相似文献
11.
沂蒙巨型长毛兔品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系长毛兔为母本,先导入哈白兔血液,再迁入浙系兔、法系兔基因,从5000余只杂种后代中选择360只优秀个体(公母比为1∶5)组建育种核心基础群,经5个世代的系统选育,培育出产毛量高、粗毛率高、繁殖力强、适应性好、体型大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该品系核心群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成年体重公兔5120g、母兔5385g,窝产活仔数7.43只,年产毛量1830g,粗毛率18.20%,料毛比42.5∶1,毛纤维品质优良。研究过程中共推广良种长毛兔254.77万只,杂交改良兔306.28万只,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13784.97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以德系、法系安哥拉、沪2071 系和GSAB兔为育种素材,通过合成杂交方式建立选育基础群,实施半开放式核心群世代选育,经过5 个世代育成粗毛型兔新品系。新品系平均年产毛量1704g,兔毛品质优良,粗毛率20.11% ,料毛比40.33∶1,成年体重5.5kg,体长55cm ,胸围40cm ,平均窝产仔7.36只,育成成活率92% 。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体质健壮,外貌整齐,遗传性稳定 相似文献
13.
珍珠长毛兔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了提高长毛兔粗毛率和产毛量的选育研究 ,旨在培育出成年体重在 50 0 0 g以上 ,粗毛率 2 0 %以上 ,年产毛量在 1 2 0 0 g以上的优质粗毛型长毛兔。本研究采用提纯复壮的本地饲养的优良长毛兔为母本 ,德系长毛兔和唐行长毛兔为父本 ,采用三元杂交、多次选育、阶段育种、自群繁殖五个世代 ,培育出了国内外优秀粗毛型长毛兔 - -珍珠长毛兔。该兔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体型大 ,外貌一致 ,成年兔体重平均 52 39g,体长55.9cm;产毛量和粗毛率高 ,年产毛量 1 42 0 g,粗毛率 2 2 .2 % ,毛品质优良 ,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均达国标 ,符合毛纺工业要求 ;繁殖力高 ,年产 4~ 5窝 ,胎产活仔数 7.2 8只 ,成活率达到 98%。 相似文献
14.
法系獭兔被毛品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世代的3月龄和6月龄法系獭兔(每组6只,共36只,公母各半)不同体表部位的被毛进行活体采样,分别测定绒毛与粗毛的密度、长度和细度,并计算粗毛率。结果表明:各世代的绒毛密度、6月龄高于3月龄(P<0.01),3月龄时公兔略大于母兔,而6月龄则相反,肩部与背部相当,而臀部最大;被毛细度各月龄公兔比母兔略小,有从肩部到臀部逐渐变细的趋势;被毛长度各月龄各世代均表现为绒毛大于粗毛,粗毛性状的变异程度大于绒毛。由于选择各项指标在世代间均有变化,但多表现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德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以及20余年的继代选育后,成功培育了我国第2个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该品种兔体型中等,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4258.26 g、51.85 cm和33.47 cm,且前期生长速度较快,5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7.10%;产毛量、粗毛率均较高,5~8月龄91 d养毛期一次剪毛量公、母兔分别为278.74 g和288.03 g,估测年产毛量分别为1 114.96 g和1 152.12 g,11月龄刀剪毛粗毛率公、母兔分别为16.2%和17.8%;毛品质优良,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粗毛分别为9.55 cm、47.04μm、24.33cN和47.33%,细毛分别为7.36 cm、15.64μm、4.73cN和45.37%;繁殖性能适中,头胎产仔7.21只,产活仔6.82只,3周龄窝重2 243.71g,2月龄体重1573.81g。皖系长毛兔遗传性能稳定。运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估测法,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11月龄产毛量、粗毛率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296、0.2124和0.4293;窝产仔数、泌乳力及断奶窝仔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56 4、0.134 3和0.144 7。 相似文献
16.
用日本大耳白母兔与加利福尼亚公獭兔杂交,其杂种一代母兔再与加利福尼亚公獭兔回交,共繁殖回交一代71只,其中绒毛型兔占42.25%,粗毛型兔占57.75%。将粗毛型兔淘汰,自绒毛型兔中选出理想型公母兔作为基础繁殖群进行横交固定,形成新的獭兔品系VC-I系。VC-I系獭兔(基础群)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均较纯种獭兔有所提高,毛品质亦保持了纯种獭兔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皖系粗毛兔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国产激素,以FSH+ LH、FSH+ HCG、PMSG+ LH、PMSG+ HCG 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32 只皖系粗毛兔进行超排处理,旨在筛选确立皖系粗毛兔最有效的超排方法及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结果表明:4种超排方法处理后的排卵数分别为42.50枚、46.25 枚、30.63 枚、33.38 枚;回收胚胎数分别为27.63 枚、31.25 枚、22.37 枚、20.75 枚;有效胚胎数分别为20.50 枚、24.13枚、17.63枚、15.25枚。这3 项指标均以FSH+ HCG组最高。将收集到的237枚胚胎移植给24只受体,每只受体移植胚胎10枚左右。结果表明:2- ,4- ,8- 16 细胞期及桑椹胚移植后的妊娠率、产仔率及窝产活仔数分别为50% 、16.6% 和3.3 只,66.7% 、20.6% 和3只,60% 、24.5% 和4.3 只,71% 、40.9% 和5.4只。其中以桑椹胚组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