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液氨处理秸秆的方法 (1)垛处理。垛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捆草垛法,二是散草垛法。捆草垛法码垛整齐,节约塑料膜,不易漏气,易计算重量,易机械化制作,但喷水不均匀。散草垛法的优缺点同捆草垛法相反。捆草垛法码垛大小,一般为高2~3米,长和宽根据加工秸秆的数量和塑膜大小而定,垛顶为屋脊型。为便于插入注氨钢管,打垛时先放一木杠,通氨时取出插入钢管。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秸秆饲料化应用需求,解决农作物秸秆长时间储存易发生霉变和腐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青贮秸秆圆捆打捆机,可实现对青贮秸秆的高密度缠网打捆,并配合包膜机包膜处理,形成易储存、易消化吸收的高品质秸秆发酵饲料.为此,进行了青贮秸秆圆捆打捆机的总体结构、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园秸秆覆盖机不适应捆状秸秆、装载量小以及覆土装置易被碎石卡死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该机型由履带底盘、料箱、解捆铺料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解捆铺料装置为齿带式结构,安装于料箱后部。为适应多种秸秆捆尺寸,提高抓料解捆能力和铺料均匀性,通过对解捆铺料过程分析确定了解捆铺料装置高度、倾角和齿带转速等关键参数范围;为了实现切绳和破捆过程滑切减阻,设计了三角形拨料刀齿,并基于刀齿对秸秆的扰动区域分析,对刀齿排布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双向对抛式覆土装置,同步对秸秆层进行薄土盖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机的秸秆装载量提高到原来的3.1倍;当覆盖机车速在0.8~1.4km/h,解捆铺料装置齿带转速在180~240r/min时,秸秆覆盖层厚度为5.1~18.1cm(标准差小于等于3.4cm),薄土盖压层厚度为2.3~4.0cm,无卡死现象,满足作业要求;建立的秸秆覆盖厚度模型决定系数为0.9672。该机实现了秸秆解捆、行间覆盖与薄土盖压一体化作业。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玉米秸秆收储、利用难及现有秸秆收获机械可靠性低、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切割揉碎打捆理论与试验研究角度,探明秸秆切割揉碎打捆作业技术。设计了一种对田间直立、铺放或散状整株玉米秸秆可一次性完成切割、揉碎、输送和打捆作业的牵引式玉米秸秆切割揉碎方捆打捆机。对牵引架、切割揉碎装置、网筛式物料导流装置和压缩打捆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开展了样机试制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破节揉碎率91.3%,成捆率99.0%,秸秆捆密度167 kg/m3,规则秸秆捆率95.6%,秸秆捆抗摔率93.5%,样机作业性能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究成果实现了直立、铺放或散状整株玉米秸秆切割、揉碎和打捆一体化技术融合,可为秸秆打捆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喂入调节式秸秆破包揉丝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小型揉丝机难以同时处理属地人工打包的整株捆与机械压制的小方捆玉米秸秆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破包揉丝机。通过进行秸秆受力与运动分析确定影响机器工作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参数,并对整机传动系统与各轴转速进行设计与匹配。研究整株及方捆秸秆在初始喂入、内部运动和筛分排出过程中关键结构与工作参数对工作效率和丝化效果的影响,以电机输出转速、筛孔直径和喂入间隙为试验因素,以标定单位功率生产率和秸秆丝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与分析,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标定单位功率生产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电机输出转速、喂入间隙、筛孔直径,对秸秆丝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筛孔直径、电机输出转速、喂入间隙;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处理整株秸秆时,电机输出转速1353r/min、筛孔直径47mm、喂入间隙12cm,处理方捆秸秆时,电机输出转速1072r/min、筛孔直径46mm、喂入间隙35cm;验证试验表明,整株及方捆秸秆的标定单位功率生产率和秸秆丝化率均值分别为99.34kg/(kW·h)、98.86%和113.56kg/(kW·h)、98.30%,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草捆捡拾集垛设备可以将散落在田间的草捆进行捡拾、运输和堆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农牧民青睐,通过对国内外草捆捡拾集垛设备研究现状分析,明确我国草捆捡拾集垛设备发展趋势,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草捆收集集垛设备,争取尽快实现牧草收获全程机械化,实现畜牧业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米秸秆成捆后,收集搬运过程中易散捆的问题,从玉米秸秆草捆受力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草捆静置、移位和变形过程中载荷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草捆稳定性的因素;利用本团队开发的打捆试验台,开展了草捆密度、草捆长度和捆绳数量对草捆抗摔率影响的试验,确定了满足草捆质量稳定性的参数取值范围;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了适合草捆收集搬运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草捆密度为175 kg/m3,草捆长度为88 cm,捆绳数量为3根,草捆抗摔率为93.5%。草捆稳定性完全满足生产要求,为方捆打捆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中晚秋时节,正值江南平原水稻收割季节,从公安县狮子口镇所在的江南高速和荆东高速段经过,从车上向两边田野望去,一片忙碌的景象就会展现您的眼帘。田野里,五颜六色的收割机和一种果绿色的打捆机正在快速地移动,不时有人把长长的稻草扎成把和堆上垛。路旁稍微宽敞的空地上,林立着一大堆的草垛,囤积着既有散草,也有打捆机加工的草块。公路上,运粮的车队交杂着运草的车队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这是狮子口镇委镇政府响应上级秸秆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秸秆打捆机收获农作物秸秆时形成圆草捆直径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由捡拾机构、喂入机构、压捆机构和草捆卸载装置等组成的可变压捆室圆捆机。在Solidworks中建立可变压捆室圆捆机三维模型,简述其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并对整机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草芯在压捆室内累积过程,得出物料在压捆室内运动的规律,并通过计算得出钢辊线速度为2.29 m/s;运用ADAMS软件对打捆机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打捆机作业时不会发生物料堵塞和堆积现象,得到钢辊线速度为2.3 m/s,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打捆机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打捆机正常作业时机架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为后续秸秆打捆机的创新设计和结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的合理性、高效性和便捷性,使码垛系统协调、合理地流畅运行。【方法】课题组选取智能制造系统中执行单元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智能制造体系中码垛机器人的作业任务,设计了码垛系统的布局和控制流程,采用RobotStudio软件中的Smart组件设计了系统的I/O信号控制逻辑、传送带控制逻辑以及吸盘工具的控制逻辑,并对码垛系统进行搭建与仿真,通过码垛系统仿真运行可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和轨迹点坐标值,验证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的合理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结果】该控制系统能够较好实现左右码垛任务,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结论】将优化后的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应用于智能制造生产体系中,可实现高品质和高效率的智慧生产,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氨性)物质,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酯键或醚键破坏,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反刍动物瘤胃液易于渗人,瘤胃微生物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的一种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窑池法、氨化炉法和氨化袋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牵引式方捆捡拾车,该捡拾车可一次完成草捆的捡拾、装载和码垛等多项工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阐述了牵引式方捆捡拾车的基本结构,并研究了液压系统、操作机构的工作原理,为以后草捆捡拾车的研制及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田块小、土壤湿软、秸秆含水率高导致秸秆收集困难问题,设计一种南方双季稻区秸秆集捆机,与半喂入式稻麦收割机配合使用,可一次性完成水稻收获与秸秆集捆。该机设计一种曲柄摇杆机构模仿手动耙草原理进行进料和压缩,正时机构调节周期准确进行水稻秸秆扎捆,偏心轮排料机构顺利将秸秆排出;作业采用扎垛式,有利于水稻秸秆通风干燥,便于长期储存。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业半径小,工作性能稳定,机具作业速度越快,草捆规范度程度越差;采用中速档作业,其生产率为0.21 hm~2/h,成捆率达到95.9%。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齐捆秸秆人工收集效率低、成本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全自动秸秆齐捆收集机,详细介绍了该秸秆齐捆收集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试验验证,该秸秆收集机能显著提高齐捆秸秆收集效率,有效解决齐捆秸秆收集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作物秸秆商品化利用,设计了小方捆秸秆切碎压捆打包机。该机采用单缸柴油机作为动力,液压驱动方式,结构紧凑,通用性好,适应性强,可适用于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的切碎压捆打包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器稳定运行时,捆包密度平均为584.06kg/m3,打包成捆率约为100%,生产率为78包/h,作业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机具结构设计合理,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ABB机器人码垛节省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率。本研究介绍ABB机器人工具的搭建、码垛程序的仿真优化设计,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在码垛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能满足码垛工艺流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提高了垛型数据的利用率,减少了示教时间和复杂度,降低用户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市场对农作物秸秆捆和草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采用机械化打捆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秸秆收集方式,尤其是在田间运行作业的各类秸秆捡拾打捆机,能自动完成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的捡拾、压捆、捆扎、打结和放铺一系列作业,将散乱于田间的秸秆经机械捡拾和打捆机构压制成捆,以便运输、加工和贮存。目  相似文献   

18.
青饲圆捆机对数螺线式成形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青贮饲料的打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在现有青贮饲料打捆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青贮作业,由喂料预压机构、对数螺线式二次压捆机构组成的对数螺线式圆草捆成捆装置。对不同含水率的玉米秸秆进行了不同压力角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取压力角小于20°的对数螺线式喂料压捆过程,解决了圆形内腔的成捆室在喂入粗大、湿润、坚硬物料时的堵塞问题;对含水率为50%~70%的玉米秸秆,装置压力角α值取15°时,喂入速度和压捆速度匹配较好;装置对高含水率的玉米秸秆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甘蔗叶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甘蔗叶秸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处理,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甘蔗叶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在于解决甘蔗叶秸秆如何高效回收。目前使用的秸秆打捆机会出现喂入口堵塞、卷捆不畅等问题。为此,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对目前使用的秸秆打捆机进行结构改进和仿真分析实验,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改进前和改进后打捆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再应用ANSYS和ADAMS软件对打捆机整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改进前和改进后两款打捆机进行力学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打捆机喂入机构增加喂入对辊和碾压对辊,可大幅提升打捆机的喂入能力;卷捆室钢辊优化排列和钢辊表面结构优化可大幅提升卷捆室的卷捆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打捆机喂入口堵塞、打捆不畅等问题,为秸秆打捆机后续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秸秆压缩弯曲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秸秆圆捆打捆装置和其它打捆机构提供相应的力学参数和理论基础,根据麦茎秆的几何尺寸,并利用万能试验机控制夹具加载速度对不同含水率的麦秸秆进行弯曲、轴向压缩和径向压缩等力学特性试验,得出载荷-位移等曲线,并获得相关力学参数数据。利用Origin将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再用MatLab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压缩所需要的力大于弯曲所需的力;含水率和夹具加载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无论是在麦秸秆的弯曲试验还是压缩试验中,载荷峰值的大小与加载速度和含水率都有关,因此在设计打捆压缩成型机构时需考虑含水率与其关键机构工作转速对打捆装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