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的基本要点是控制伏前桃和晚秋桃,增结伏桃和早秋桃.方法是: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摘除部分早蕾,使开花期推迟到7月10日前后,7月20日前后打顶心,使之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棉花最佳结铃期增结优质伏桃和早秋桃.栽培上要注意促苗早发,在最佳结铃期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农6号结铃性强、上桃快的特点,现蕾以前以促为主,培育壮苗,力争早发,搭好丰产架子.开花结铃期,做好肥水供应工作,重施花铃肥,以满足开花结铃的养分需要.生长后期,以攻大桃,抓秋桃,防早衰为主要目标.栽培要点是: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农6号结铃性强、上桃快的特点,现蕾以前以促为主,培育壮苗,力争早发,搭好丰产架子。开花结铃期,做好肥水供应工作,重施花铃肥,以满足开花结铃的养分需要。生长后期,以攻大桃,抓秋桃,防早衰为主要目标。栽培要点是:1适时播种力争在4月上中旬抢在冷尾暖头播种,包衣棉种1钵1  相似文献   

4.
2019年在桃园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黄板、直接调查等方法针对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蚜、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发生发展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武进区,梨小食心虫成虫一年发生4代,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桃蚜4月初始见,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桃细菌性穿孔病在桃生长期间呈现不断扩展趋势;桃缩叶病4月下旬至5月初发生,气温升高后,病情停止发展,降雨对两种病害扩展有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铃虫为害棉花的损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蕾和花铃被害后脱落;第二是棉铃被害后,幼虫侵入棉籽,影响纤维发育,造成纤维量及品质的损失;第三棉铃被害后,引起病菌感染而变成僵瓣.棉花开花期长,花铃的自然脱落率高达70%以上,一般情况下,红铃虫所造成的蕾、花铃脱落,往往被大量的自然脱落所掩盖.因此,这种脱落损失可以略而不计,只有在虫口密度很高的时候才明显地表示出减少结铃数或延迟结铃期.红铃虫侵入棉铃而引起病菌感染变成僵瓣造成的损失最大,这牵涉到病菌活动和气候条件等的  相似文献   

6.
<正>石抗39棉花蕾期是指从现蕾到开花的这段时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 ̄7月上、中旬,大约25d左右。石抗39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根、茎、叶的增长仍为生长中心。营养体的迅速增大为下一时期转化到以开花结铃为主的生殖生长奠定基础。具体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棉花花铃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铃性又是重中之重,棉花的结铃分析大部分停留在三桃调查上,对阶段结铃性的调查与分析未见报道,本文自2004年7月5日开始每10天分成一个阶段对棉花花铃期包括单株蕾花数、单株结铃、单株总果节数进行调查并进行简单的相关回归分析,以期为棉花高  相似文献   

9.
红铃虫为害棉株蕾花引起蕾、花、铃脱落,对结铃和产量有无影响进行系统的观察。经三年试验获得一致的结果,红铃虫危害棉株蕾花所引起的脱落,对棉株结铃率影响无显著差异;对棉株结铃数和产量影响也无显著差异。因此,第一代红铃虫田间可省去施药、摘虫花和花心捉虫等防治措施,减少繁琐的劳动,有利于保护棉虫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采用除早蕾新技术创造多结伏桃、早秋桃最佳结铃模式的研究。栽培的中熟品种的伏桃、早秋桃的结铃期约40天,采用人工除早蕾技术,与常规植棉技术相比较,能节约输向早期蕾铃的养分,根系伤流液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均增加,地下地上生理活性增强,每亩增产皮棉5~18%,但化学药剂除早蕾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棉田2代棉铃虫成虫(蛾)出现在7月中旬,产卵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一般在15天左右。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个时期正是棉花开花结铃期,是棉花对外界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和蕾铃自然脱落盛期,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这一代棉铃虫发生正值雨季,棉田施药受雨天影响很大,雨天不能打药,大雨后地湿不能打药;喷药后遇雨需重新施药,再加上棉株高大,枝权交接,给防治带来困难。根据以上特点,防治棉田2代棉铃虫要做好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取仁  张百群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24-225,232
对棉花的优化结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庆地区7月15日至8月15日为优质铃生长期,8月20日至11月上旬为低级棉铃生长期。最佳开花结铃期的气候条件是:雨量45.43mm,旬雨日3.13d,旬日照91.17h,旬日均气温28.96℃。优化结铃模式从时间上来说,应在最佳结铃期内多结优桃和早秋桃;从结铃部位上来说,应多结内围铃。并对优化成铃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棉花集中上桃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了提高棉花的成桃率,棉农必须了解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找准防治措施,加强肥水管理,为棉花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有:生理脱落、病虫危害脱落和机械损伤脱落.从生理脱落的原因来讲,一是肥水施用过多,造成旺长,前期养分消耗过大,后期供不应求;二是棉田密度过大,枝叶荫蔽严重,光照少,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的养分减少;三是部分棉田缺硼,致使棉花开花而不结实;四是高温干旱,肥水不足或者温度过高棉花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历年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调查的 7个性状因子与单株成铃数的相关关系大小依次为 :8月 15日总果节数 >伏桃数 >7月 15日总果节数 >秋桃数 >7月 15日蕾数 >8月 15日蕾数 >伏前桃。  相似文献   

15.
对河西走廊特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7号和酒棉1号生长发育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覆膜、高密度、矮化促早”栽培模式下,营养器官的发育主要集中在5—6月份,蕾的发育集中在6月份,现蕾盛期在6月中下旬;有效开花结铃期在7月1—25日,7月31日前开花率为98.7%;吐絮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纤维2.5%跨长和比强度以1~8层果枝优于上层部位,各层果枝第1果节位明显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6.
<正> 及时施好棉花盖铃肥可防止棉株后期早衰,争取多结早秋桃,提高结铃率,增加铃重,对挖掘后期棉花增产潜力,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棉花优质、丰产丰收,一定要及时施好盖铃肥。 盖铃肥宜早施少施,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初为宜,最晚勿超过8月10  相似文献   

17.
<正>芹菜在依安地区露地栽培,秋季适宜芹菜生长的气候长,芹菜也能在多种保护地内栽培,实现周年供应。一般春季栽培1~2月在温室内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中定植,5月下旬至7月采收,秋季栽培,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至9月中旬定春植,10月~12月收获。一般保护地内栽培多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育苗,9~11月定植在改良阳畦或日光温室,1月~3月收获。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五年六个品种19个点次模式图观察的近15000个数据,应用PC-1500计算机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与果枝、节位的回归方程;惠民地区5月1日出苗的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模式及已知播种期条件下对现蕾、开花和吐絮进行预测的方法;结合本地区生态气候条件,初步探讨了有效结铃期及结铃部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宁南山区杏园食心虫发生规律,2018年和2020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彭阳县杏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杏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下旬初和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7月上旬后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期。不同坡向虫口数量分布呈现东坡>南坡>西坡,不同坡向的上、中、下坡位虫口数量均以中、下层坡位分布为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下旬或9月初,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或中旬初和7月中旬或下旬;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宁南山区对杏园3种食心虫防治可以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杀和生防技术,大发生时加强药剂适期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