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玉米食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品尝到又甜又糯的鲜食玉米。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室2003年引进了一种新型的鲜食玉米——加甜型糯玉米美玉3号,该品种将糯性和甜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美玉3号是将甜玉米中的加强甜基因导入到糯玉米育成的加甜糯鲜食玉米,其鲜食口感优于目前生产上所有糯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加快新疆优质、高产、高效特种玉米新品种的引进利用,满足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特种玉米新品种的需求,2015年,引进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品种,调查其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产量和综合口感,并加以分析,为乌鲁木齐地区推广鲜食糯玉米优良新品种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品种及品系:金糯8号、佳糯26号、白糯7  相似文献   

3.
1 鲜食玉米品种选择 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状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和速冻加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鲜食玉米有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彩色玉米及普通玉米等,商品性状不一,造成鲜食玉米价格参差不齐,生产效益差别较大.而增加鲜食玉米的收益,选用对路的优良品种是关键.糯玉米是鲜食玉米的首选品种,糯玉米品种中以白色的糯性品质最好,如四川农科院培育的鲜食玉米渝糯1号,而黑、紫、红、彩色的品种品质相对要差些.目前,适宜于我省中北部地区栽培的白色糯玉米有渝糯1号;黑色糯玉米有中糯1号,中华黑珍珠、意大利黑玉米等;高赖氨酸玉米中单9409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2020年在峨山县中海拔区域试验,选择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石白糯4号单产第一,为14 824.6 kg/hm2,石白糯5号单产第二,为13 656 kg/hm2,石彩糯1号单产第三,为12 240.7 kg/hm2,分别比对照石糯2号增产21.4%、11.9%和0.3%。石白糯4号、石白糯5号与对照产量差异极显著,3个品种的综合抗性好、食味好、品质优,符合消费者对鲜食玉米的口感要求,建议在峨山不同区域继续进行多点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6,(5):24-25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玉米食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品尝到又甜又糯的鲜食玉米。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室2003年引进了一种新型的鲜食玉米——加甜型糯玉米美玉3号,该品种将糯性和甜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农桂 《农村新技术》2006,(10):30-30
糯质玉米因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台湾目前栽培的糯玉米品种主要为地方品种。存在产量偏低、色泽杂且不均,果穗外型大小参差不齐。果皮较厚,鲜食品质不佳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余姚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以14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食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杭糯玉21、玉农花彩糯7号、天贵糯932的鲜穗农艺性状好、糯性好、口感佳、产量高,申科甜2号、浦甜1号、万鲜甜178、美玉甜007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籽粒质地脆、口感佳、产量高,品质表现好,可进行推广种植,为玉米新品种选择和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鲜食玉米品种结构,筛选出优良品种,2019年、2020年对金银208、浙甜10号、金玉甜2号、浙糯玉16、钱江糯3号、浙凤糯3号6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口感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甜10号产量高、外观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浙糯玉16产量高、穗型匀称,钱江糯3号口感好、生育期短,这3个品种2年试验表现都比较稳定,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鲜、嫩农产品成为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其中以甜、糯为代表的鲜食玉米因其营养丰富、味道独特、商品性好,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种植鲜食玉米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鲜食玉米具体栽培措施如下:1.品种选择。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当前鲜食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以及甜糯兼用型玉米。适合山东省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市场角度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为鲜食玉米种植者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7年昆明市农贸市场购买鲜食玉米顾客跟踪随机问卷调查获取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相关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数值。[结果]糯性口感甜度籽粒饱满度气味皮厚薄籽粒排列外观色泽。应用此结果,得出昆明农贸市场主要鲜食玉米品种综合得分,西双版纳四路糯衍生型小白糯西双版纳小黄糯石林白糯红糯、紫糯黄甜脆。[结论]云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种植鲜食玉米不失为一种玉米提质增效的选择,鲜食玉米种植者种植糯玉米尤其优异资源的糯玉米更能受到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鲜食玉米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播种面积、加工生产、市场消费及出口创汇等均在快速增长,已经显示出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巨大开发潜力及经济效益。北京市种子管理站2002年至今已完成审定的鲜食玉米已近30个品种,甜、糯、口感、色泽等商品性状各有特色,基本涵盖广大种植及加工用户的不同需求。本刊为此特设栏目分期详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2007,(8):27-29
近几年来,我国鲜食玉米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播种面积、加工生产、市场消费及出口创汇等均在快速增长,已经显示出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巨大开发潜力及经济效益。北京市种子管理站2002年至今已完成审定的鲜食玉米已近30个品种,甜、糯、口感、色泽等商品性状各有特色,基本涵盖广大种植及加工用户的不同需求,本刊为此特设栏目分期详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鲜食玉米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播种面积、加工生产、市场消费及出口创汇等均在快速增长,已经显示出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巨大开发潜力及经济效益。北京市种子管理站2002年至今已完成审定的鲜食玉米已近30个品种,甜、糯、口感、色泽等商品性状各有特色,基本涵盖广大种植及加工用户的不同需求,本刊为此特设栏目分期详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赵琳  骆乐谈  袁德明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378-2382
2020年对6个甜玉米品种、7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适应性筛选分析,甜玉米以粤甜16为对照,糯玉米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重点分析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结合果穗外形、抗性、口感评价等指标,最终筛选出优质、适应性强的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甜玉米中南甜玉164和泰甜金银粟的综合性状优良;糯玉米中苏科糯1902和玉糯916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良。这4个品种适应性强,可用于玉米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斋堂镇西胡林村安排8个鲜食玉米品种参试,共同对照为晋糯301。田间设计按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在耕作管理中做好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及旱期浇水。收获期除计产外,测定亩定苗数、株高、抗旱性,同时还测定品质性状及口感。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外观品质方面:晋糯301评分最高;京科糯2000、红彩糯、京科糯2010、京科糯928及改良2000其次;京科糯968和京科糯919最低。蒸煮品质方面:京科糯928、京科糯968及京科糯2010鲜食玉米品种甜度适中,糯性较高,口感好风味最佳;京科糯2000、晋糯301及红彩糯其次;改良2000和京科糯919在甜度、糯性和口感风味上较其他几个品种稍差些。综合口感及外观来看,晋糯301具有优异的外观品质及不错的口感,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一、品种选择 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状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和速冻加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鲜食玉米有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彩色玉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我们引进了几种特种鲜食玉米品种,(主要有糯性玉米和超甜玉米两个品种),因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市民欢迎.  相似文献   

18.
垦粘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糯1为母本、糯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苗期耐低温、发苗快、茎秆粗壮、株型收敛等特征特性,尤其是青玉米具有棒大、口感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好.  相似文献   

19.
鲜食玉米果蔬兼用、风味好、营养丰富,对预防心血管病和胃癌有辅助疗效。其生育期短、出口量大、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发展迅速。1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1·1品种的选择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籽)皮薄、口感细腻、果穗中等、商品性状好、适合加工。糯玉米可选用中糯2号、苏玉糯1  相似文献   

20.
“珍珠糯8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A8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B3058”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国家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25。“珍珠糯8号”综合抗性好,口感软糯香甜,富含花青素,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阐述“珍珠糯8号”的选育过程,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珍珠糯8号”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