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杂交、回交方法,将限性褐圆斑基因导入现行优良蚕品种,创制峨褐限、眉褐限、风褐限、光褐限、317A褐限、317B褐限、318A褐限、318B褐限、夏芳褐限、秋白褐限等10个育种素材;完成限性褐圆斑基因导入后,开展中、日品系间的杂交配合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夏芳褐限×318B褐限"杂交组合的养蚕综合成绩最好,"眉褐限×风褐限"杂交组合的强健性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2.
家蚕限性褐圆斑品种实用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贵田  朱勇  张京国  代璐 《蚕业科学》2006,32(2):256-259
以优良现行家蚕品种夏芳、871、317、873改良中系限性褐圆斑LC310,回交4代,再用顶交法测定配合力,组配了一对限性褐圆斑实用品种夏芳限×LN010。该品种中系为限性普斑,日系为限性褐圆斑,杂交种为限性褐圆斑,易于进行早期雌雄鉴别。鉴定结果表明其一代杂交种生产性能良好,雄蚕茧全茧量2.00 g,茧层量0.536 g,茧层率26.77%,万蚕收茧量18.99 kg,万蚕茧层量5.07 kg,死笼率1.47%;茧丝长1 324.58 m,解舒丝长1 018.86 m,解舒率76.92%,鲜茧出丝率22.91%。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为全国蚕业发展最早地区,古代蚕业生产就相当发达。山东的蚕品种,在春秋时代与汉代概为白茧种,及至清代大多为一化性三眠黄茧种,直至民国初期仍沿用这种古老品种。建国初期仍有少量饲养,1954年以后逐步为一代杂交种所代替。山东地方蚕品种斑纹复杂,有素斑、黑缟、乌龙、褐园、虎斑、龙角等多种,而茧色、茧形比较一致,大都属园锥形黄茧。蚕  相似文献   

4.
李建君  杨忠生  贾晓虎  曲凌云  杨玉梅  熊国林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21-23
从2015年开始,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择等育种手段,通过连续多年不同季别的选育,育成了抗逆性强、丝质优、易养易繁的夏秋用限性褐圆斑纹蚕品种“0833×0816”。利用该品种褐圆斑限性性状,在3~4龄分养雌雄蚕、调节雌雄蚕饲养比例,缓解种场鉴蛹熟练技工缺、时间紧张等矛盾,达到提高杂交率和繁育系数的目的。同时,基地蚕农使用该品种可分开饲育、售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5.
桑叶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蚕的体质、茧质,而且还影响到其制种成绩和后代蚕的饲养成绩。针对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质量优的4个主推桑品种农桑14号、农桑12号、强桑1号和金10,以荷叶白为对照,对原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桑品种对家蚕的种茧育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不同的季节表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原蚕生命力、茧质、kg茧制种量及卵质等主要性状,种茧育采用农桑14号和农桑12号为好。  相似文献   

6.
茧质与蚕品种关系密切,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催青、饲育、上簇等环境与技术、桑叶饲料的质量)的影响,这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夏茧品质、提出几点看法。一、蚕品种对茧质的影响 (1)蚕品种与茧质的关系蚕品种是蚕茧丝质量的基础,不同系统及不同化性类型的蚕品系和品种其丰产性能及茧质均有不同,即使系统及化性类型相同,也可能因选育亲本来源不同,选育方法不同而所培育出的蚕品系和品种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 3个群体内相差 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 ,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全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ch基因对健康性无不良影响 ;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 ,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 ;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家蚕sch基因对健康及茧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萍  朱勇 《蚕业科学》2001,27(1):11-15
用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关系的截尾分析法和常规统计法比较同一亲本、相同性别的3个群体内相差1个sch基因的两个子群体差异,分析sch基因对家蚕健康性、金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h基因对健康性无良影响;在高温、常温两种催青条件下,sch异质型茧重与正常型茧重无差异;sch纯合型的茧重低于异质型和正常型。由此探讨了伴性赤蚁sch基因用于雄蚕品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蚕茧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农村丝茧育都采用一代杂交种,而且绝大多数是中日杂交种。日系品种一般都是普通斑(花蚕),而中系品种一般都是素斑(白蚕)。由于普通班对素斑表现显性,因此一代杂交种都是花蚕。但是在农村丝茧育一代杂交种蚕群体中,有时会发现几头白蚕。这白蚕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自然突变,即显性普通斑基因突变成隐性素斑基因,但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据统计,家蚕斑纹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相似文献   

10.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发明现行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新育成的蚕品种“雄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率100%。茧质成绩:全茧量1.499g,茧层量0.366g,茧层率24.42%,具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正蚕业生产上,雄蚕茧品质好,净度优,纤度细,缫丝等级高且体质强健,虫蛹生命力强、茧层率高、茧丝长,出丝率较雌蚕高20%左右,实现专养雄蚕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位于Z染色体21.5点位的伴性赤蚁sch基因(隐性),不仅控制伴性赤蚁性状,而且还有控制胚胎伴性温敏性状~([1]),利用sch基因的温敏特性,在催青后期高温干燥处理,抑制雌蚕孵化,达到实现单养雄蚕的目的。然而带有sch基因的资源素材茧质成绩不理想,健康性达不到实用化水平,将sch基因导入现行家蚕品种是实现单养雄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桑蚕品种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的桑品种,以伦教40、强桑1号、桂桑优12杂交桑、桂桑优12母本4个主要桑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发育经过的差异较小,生命力、茧质及卵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强健性、茧质、造卵数、良卵数、折净率等多个指标,确定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较适宜选用的桑品种为伦教40、强桑1号。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16.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与2014年中秋蚕期在湖州市农村对秋华白云进行了农村饲养调查,结果表明:新品种2年受恶劣天气影响,平均每张蚕种产茧42.0kg,张种产值1 403元,比对照秋丰白玉略低,但蚕体大。精心饲养茧质成绩比秋丰白玉好,特别茧形大,解舒率好,是一对适合在湖州市农村饲养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黄、绿(白)茧色限性蚕品种分别与绿色茧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白色茧蚕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黄、绿茧色限性中系CLC-03、CLC-04、CLC-05和日系CLJ-06、CLJ-07等5个育种材料。选育出的各育种材料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等成绩都不同程度优于黄、绿(白)茧色限性亲本D0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中系CLC-04、日系CLJ-06与亲本D03相比,全龄经过短3 d;虫蛹率分别提高22. 45个百分点和10. 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分别提高1. 67个百分点和0. 79个百分点。二元杂交组合CLC-04×CLJ-06的实验室鉴定成绩显示:该组合为素蚕,限性性状稳定;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 d左右,可雌雄茧分别缫丝,雄茧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相似文献   

19.
2014年-2015年秋,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参加国家桑蚕品种鉴定的桑蚕新品种华康2号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通过蚕期饲养表现、茧质调查成绩、丝质鉴定成绩及综合经济性状的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了华康2号在广东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为国家蚕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几个蚕品种茧丝质量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个蚕品种茧丝质量的剖析浙江农业大学黄国瑞浙江丝绸联合公司金先德,刘伟龙一般认为蚕品种的茧质优劣,主要决定于解舒。实际上对某品种完整的评估应从外观及内在两个方面来衡量。本试验针对不同蚕品种茧质进行了外观及内在两方面剖析,以供蚕品种选育、茧质评定等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