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杂31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榆密15A和优质抗病的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的,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病性强、米质优、食味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为加快滇杂31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良种性,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粳稻面积3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58%,海拔1450~1850m)和云南温凉粳稻区(粳稻面积18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35%,海拔1850~2200m)进行滇杂31栽插密度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2.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强;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产量高;适应性和适应范围广。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7)。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滇杂 32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黎榆A×南34配组而成的一个中熟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 ,在云南牟定县作一季中稻种植 ,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好、熟期和落粒性适中 ,作插秧栽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 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洪汝科 《种子》2009,28(12)
滇杂36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和恢复系南36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滇杂37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01).  相似文献   

7.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01)。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优质的中间材料越光/合系24号为母本,耐寒抗病高产的品种合系3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3代系统开始,同时对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痰病抗性进行同步鉴定,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经5年8代的选育,育成了优质、高产、耐寒、抗病的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2001年通达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滇粳60号。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区百亩示范片经专家现场验收,达到了中国超级稻产量目标。介绍了滇杂32及示范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滇杂32”达到超级稻产量目标的栽培技术措施及产量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高原耐瘠杂交粳稻滇杂35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5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5A和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优质粳稻新品种水晶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晶 3号是针对河南省南北稻区 ,特别是豫南籼稻区稻米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 ,选育而成的适应性广泛的食用型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水晶 3号是以生长旺盛、米质优、易脱粒、粒大、食味好、抗白叶枯病的郑稻 5号 (豫粳 1号 水源2 87)为母本 ,以日本引进的早熟、质优、分蘖力强、抗稻瘟病品种黄金晴 (日本晴 喜峰 )为父本 ,1 992年杂交配组 ;同年冬季南繁加代 ,按照杂交系谱法育种程序 ,经逐代单株选拔、系统比较鉴定 ,早代外观品质鉴定和综合性状考察 ,于 1 997年稳定并参加品…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示范表明,2001年滇杂31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落粒性和熟期适中等特点.2002年示范面积33.3hm2,平均单产11.48t/hm2,最高单产13.89 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2%.2003年示范面积超过500hm2,实收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20%左右,田间生长清秀,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示范表明,2001年滇杂31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落粒性和熟期适中等特点。2002年示范面积33.3hm2,平均单产11.48t/hm2,最高单产13.89 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2%。2003年示范面积超过500hm2,实收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20%左右,田间生长清秀,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5.
滇杂32是由云南省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该组合2001—2002年参加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产量分别比对照1(云光8号)和对照2(合系9号)增产1019.0kg/hm^2和93.3kg/hm^2,增产幅度为11.3%和16.2%,位居小区试验第2名。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高海拔地区 (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市县和安顺市、六盘水市的部分县、区 )是贵州省主要的粳稻栽培区。该区域内粳稻分布在海拔 1 3 0 0~ 2 1 0 0m ,不适应籼型杂交水稻种植 ,加之气候及生产条件差 ,品种老化 ,水稻单产水平较低。选育高产、抗病、耐寒粳稻新品种 ,对提高该区域水稻单产水平和总产量 ,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黔西北高海拔粳稻区稻作生产实际 ,按照育种目标要求采用多元复合杂交、定向选择等方法 ,育成了粳稻新品种毕粳 40 (原品系代号“BR 5 1”) ,该…  相似文献   

17.
绵阳31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品系绵阳91-310为母本,引进材料川值89-0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于1997年育成97-392,因株高、抗性分离,从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夏播加代选择和繁殖,育成392-27优良品系。该品系于2001和2002两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突出,商品性好,于2002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绵阳31,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8.
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 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偏粳型保持系实现杂种优势利用是滇型杂交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经。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通过人工制保选育出的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A,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用其配制的新组合滇杂32,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抗稻  相似文献   

19.
毕粳38号的选,综合应用了杂交育种、透变育种、异地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历经两个阶段16年的系统选育,于1997年通过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育种技术和产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般单产400-500kg,最高单产658.7kg,在省内同类品种中居邻先地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6-2000年在毕节、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等县市累计推广应用1.82万公顷,新增稻谷总产量1119.98万kg,新增产值1567.98万元。通过示范推广,显著提高了黔西北粳稻区的稻作水平和科技含量,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对促进黔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 1 1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 ,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高抗白粉病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优质蒸煮类用小麦新品种。1 选育经过1 985年以扬麦 5号为亲本与抗白粉病材料Yuma/Chancellor8杂交 (以下简称为Y .C) ,以 85 -85为轮回亲本与 (扬麦 5号 /Y .C)F1 进行回交 ,1 990年冬以扬麦 1 5 8为轮回亲本与Y .C/扬麦 5号 / / 85 -85 4 在温室进行杂交 ,并于 1 991年春和 1 991年冬 (温室内 )分别进行两次回交 ,1 992年春在温室和田间同时进行白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